风箱的结构是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而入橐;压缩木箱,箱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口而进入到输风管,最后再进入冶炼炉中,用于溶炼钢铁。
以前的农村人家用木制风箱烧水做饭,家家户户灶房里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火。
风箱在艰苦的岁月里对故乡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家家做饭要拉风箱,喝口开水要拉风箱,煎饼煎药也要拉风箱,风箱与乡人的生活习习相关,家庭主妇的一生与风箱为伴。
现在风箱在农村也成稀罕物,可我少年的青春岁月就是伴随着风箱一步步走过的。那时农家烧火做饭多是“就地取柴”,这些柴草大多是庄稼的秸秆一一高粱秸,玉米秆、豆秆、芝麻秸、麦秸、红薯秸、棉秆、稻草等等。有风箱吹风送氧,什么柴草都可以燃烧,当然,风箱就成为农家必备的生活用具。
山西吕梁一带,家家的灶膛和睡觉的火炕相连,冬天生炭火做饭,也离不开拉风箱。
千万别小看拉风箱,看见拉出推进去挺容易的,实际是个体力活,时间久了,手臂又酸又疼,我小时不爱拉风箱。每次母亲让我拉,我说拉可以,但我要数数,母亲说拉出来推进去才能‘数一’,我说拉出来‘数一’,推进去‘数二’。每回数到一百我就不干了。心里想着去院子里踢毽子,我呀!小时候就是贪玩。现在想起很后悔,后悔当初不听母亲的话,不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母亲顿顿做饭拉风箱,难道不累吗?
母亲拉风箱时还要唱歌谣:“野鹊鹊尾巴长,娶过嫊子(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在山背后,嫊子坐在热炕头,炒鸡蛋,烙烙饼,拉起二葫唱道清……”“咕哒、咕哒”的拉风箱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拉风箱的疲惫早已抛至九霄云外了。
有一次蒸窝窝头,母亲又让我拉风箱,我用刚学会的谜语考母亲,条件是如果母亲猜对了我就拉,猜不对就罢工。“小小一间房,两扇小门窗,只因有大风,造在火炉旁”。我的话音刚落,母亲就脱口而出说出谜底。这次我拉风箱蒸熟三锅窝窝头,心里实在不情愿,中途母亲看出我的情绪,鼓励我说:“小孩子勤,爱煞人”!母亲的话真管用,我听后劲头十足,中途没退阵,使劲拉,蒸熟的三锅窝窝绽开了花,好象冲着我笑!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乡亲们烟熏火燎的烦恼越来越少了,陆续用上了沼气灶、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风箱将会慢慢卸下曾经的历史重任。但故乡袅袅的炊烟和熟悉的风箱声对我来说并没有走远,每当吃饭时,眼前总会出现母亲拉风箱做饭、汗流浃背的形象。这,永远让我心怀敬意和感恩。
老物件总能唤起人们怀旧的情愫,尽管它们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那种怀念却与日俱增,从来不曾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