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巧莲的头像

王巧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9
分享

故乡的石头

念书时,《临县地理》书上说:“故乡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记忆里的故乡是石头的世界,抬头见石头,脚底踩石头,故乡人世世代代与石头连在一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石头虽然不能吃,但是它却养育了故乡人。

故乡人一生与石头结缘,用石头制出好多生活用具。故乡人用的石硙,石碾都是石头做的,磨面用石硙,碾米用石碾,加工辣椒酱也用石碾,石硙和石碾与故乡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在慢长的故乡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夏天河里去洗衣,清清的河水底下是青石板,故乡的妇女们把衣服放入小河的青石板上用棒槌捶,用脚踩,用手揉,洗干净的衣服晾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晒干。故乡的石头如故乡的人一样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承载得太多太多了……

记的小时上学,去学校时要路过很长的一段石板路,此路清一色用黄沙石板铺成。平日天晴时路过,与黄土路没两样,但到了雨天,石板路上好行走,踩在石板路上不会滑倒,下过雨的黄土路变成了泥路,踩在上面很滑,有时会把鞋子陷进泥里,当亏土路两边嵌有石块,雨天上下学踩在石块上平稳安全。雨天,故乡的石板路为孩子们上下学保驾护航。

记忆中,故乡人家家户户养猪喂鸡,猪住的猪圈,鸡住的鸡窝都用山石垒砌。喂猪的槽是石槽,喂牛的牛槽和喂驴的驴槽也是石槽。这些人工加工成的石槽就是家禽家畜的饭碗。

每到秋天,故乡人用萝卜腌菜,萝卜菜上面也要压一块大点的石头,乡人称它为“压菜石”。这些压菜石是从河里搬回的鹅卵石,乡人叫它“青骨石”,这些青骨石质地坚硬光滑耐腐蚀,所以乡人用它压菜。

故乡人在院子里垒砌花坛,花坛边沿用碎石和上泥垒起,中间倒入土整平,种花种菜。这时石头又变成了花坛的栅栏。

 故乡人住的窑洞大部分是用石头碹成的。碹窑是一项大工程。碹窑先要打石头,打石头不是人人都会打,只有当地的‘石匠’才会。山民在山沟的石壁上用炮轰下石头,把大块石头用马车拉到碹窑地点,石匠用专用工具在每块方石上刻纹,刻过纹的石头做窑面,碹窑时也离不了石匠,石匠设计窑洞的大小,打地基,筑窑腿则,放窑面石等多项细活计,都是石匠完成。无论那项活计,都离不开石头,小碎石用来垫坑,大小石头都有用。这些用石头修筑的窑洞就是乡人的‘安乐窝’。

石头窑洞冬暖夏凉,形式多样,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是故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故乡人喜欢石头,石头象征着壮实,结实和老实,生命力强。因此给男孩子们起名也叫“石头”,老大叫大石头,老二叫二石头,依此类堆,层次分明,伯仲有序,傍晚时分,一个个石头娃在娘亲的唤子声中归家。

山里的娃娃以石头命名的习惯古已有之,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只因为名贱好养活。

祖祖辈辈的故乡人在石头上做文章,发扬愚公精神:“天大旱,人大干,清石板上夺高产”。

离开故乡很多年了,几回回梦里,我抚摸着故乡的石头,站在村口的大石头上高歌……

现如今,故乡的鹅卵石得到了外地人的青睬,被运到城市参加建筑,河里的小石头和沙子被运输到城市,和钢筋水泥一样,林立于城市云端。

故乡的人和石头一样,也走出大山,用石头一样硬朗的身板在城市撑起一片片蔚蓝的天空,故乡的石头和乡人一道奔向美好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