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巧莲的头像

王巧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8
分享

儿时的零食

无论在那个年代,零食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如今的大街小巷,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零食,诸如:巧克力,棒棒糖,干脆面,香脆可口的薯片,诱人流口水的果冻……每次来到超市零食区,女儿总要挑选一大堆,食品袋一装然后付款,女儿拎着一大包零食,欢快如出笼的小鸟,看着女儿高兴的样子,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出生时共和国刚刚成立二十年,全国上下物质极度匮乏,而我又生在吕梁临县的穷山沟里,祖辈农耕。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零食显然来之不易,极其珍贵。

炒花花和炒豆豆是我儿时最喜欢吃的零食,炒花花是用高梁加工成的,炒豆豆的原料是黑豆,外地人也叫黄豆。

把黄土细沫放入铁锅内加热翻炒,炒至土变成深色,把用水淘过凉晒好的高梁倒入热土中,和热土混合用扫帚翻炒,为什么要放入土炒呢?这里的炒土是为了防止食材炒糊,炒糊的食材是黑色的不好吃。高梁在高温的作用下发出哔哔啵啵的响声,个别的高梁溅起溅到锅外,扫帚飞舞,高梁变成朵朵杏花,把炒好的花花出锅倒入筛子中筛两次,美味可口的炒花花就做成了。

炒豆豆和炒花花加工步骤相同,豆豆要炒至变色,表皮裂开,爆出豆香味方可。炒花花和炒豆豆实质是炒面的前身。

炒泡泡也是儿时珍贵的零食之一。炒泡泡原料是小软米面少搅点白面,发酵后搭碱,如同蒸糕上笼蒸熟,在案板上搓成粗约1.5公分的条,用刀切小段,手揉圆蛋,放入有干净黄土的铁锅内来回搅拌炒制,炒到金黄色,基本没有水分时即可食用。

把这些零食上学时装入口袋,课间活动时还要和同学们分享,给张三一把把炒花花,李四几颗炒豆豆,王五尝尝炒泡泡……同学们高兴极了,都夸我手松。

卜扎扎也是我小时候爱吃的零食之一,记忆深处,过年时父亲总要熬制卜扎扎,卜扎扎的原料是红色的胡萝卜,把胡萝卜熬成红栖,把红栖用小勺子舀起倒在干净的小石板上,一小勺栖就是一个卜扎扎,再在栖上放入一个小木棍棍,把放有卜扎扎的小石板放到院子花坛上冻一黑夜,大小如本地桃,圆而薄、扁,不足1两重,有一根1寸多长的小木棍粘在上面供手握,吃时手握木棍放在嘴里卜扎,故名卜扎扎。

粞棍棍是冬天的零食,粞棍棍盛产于关王庙村,原料是大软米。熬粞时要用一根木棒狠狠地搅,熬到一定火候即出锅吊,先做成的是红粞,红粞再加工就成为白粞。白粞搓成棒,吊细,切段,冷却后即为粞棍棍。好的粞棍棍里面孔眼多,吃起来虚酥脆甜,主要是在制作时吊的时间长,保证了此零食的酥脆。

卜扎扎和栖棍棍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一根栖棍棍五分钱,每到正月,穷人家上不起学的孩子端着一个小木盒盒,盒内放有栖棍棍,他(她)们沿街叫卖,“卖栖棍棍了,好吃的栖棍棍,”听到吆喝声,我拿上一毛钱,买回两根,把这两根栖棍棍用菜刀切成四段段,然后和弟妹分享。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甜啊!

现如今,我把我的这些亲身经历告给我的儿女,儿子说:“妈妈你小时候真苦”,女儿说:“妈妈小时候太可怜了”!可我们那时候不觉的苦,还挺快乐的!一村的孩子亲如兄弟姐妹,一群群一伙伙相跟上在田间地头拾麦穗,三三两两相跟着打酸枣,来之不易的珍贵零食互相分享着,唱啊,跳啊……

儿时的零食还有很多,都尘封在我的脑海里,在我消闲的时候,如同电影一幕幕,在我的记忆深处反复播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