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巧莲的头像

王巧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31
分享

忆童年吃西瓜

我的童年与富裕无缘,与金钱无缘,美丽而不美好,虽羞于见人的,但仍令我无限留恋。

上世纪七十年代,恰逢我的童年时代,那时候,全国上下普遍都穷,买布用布票,买粮要粮票,村村搞生产,男女全上阵,走的是农业集体制路线,农村人口以生产队为单位划分,劳动出勤和分粮分柴都是以生产队的形式划分。例如:把你家分在三队,你家就是三队的人,劳动记工分是三队的人记,秋天工分分红后,分粮分柴也在三队分。家家吃不饱,人人穿衣补丁叠补丁,孩子们吃的是“成成粮”……总之,那时候的人衣食住行都不好,生活用品东挪西借,过着贫穷可怜的日子。

那时的故乡人,自留地里种点南瓜、豆角、西葫芦,秋天在生产队里分到些土豆,这些就是一年到头的蔬菜,村里除了栽有杏树和枣树,其它果树没栽,人们仅能吃到杏和红枣这两种水果,有时偶尔吃点酸枣,其它水果与我们无缘。现在想起也觉得心酸……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家仍没摘掉贫穷的帽子,连个西瓜也吃不起! 每年的6——9月份,西瓜陆续成熟上市,每次跟着妈妈去安家庄赶集,看见西瓜摊位上成堆的西瓜切开,露出红瓢黑籽,小商贩们还不住地呟喝:“保纱保甜,打凉泻火、解渴去暑、清热疗疾、快来买啊,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曾几何时,我在西瓜摊位前徘徊,看着人家吃西瓜,我垂涎三尺,馋涎欲滴……摸摸口袋,分文没有,问问妈妈,妈妈也说没有,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赶集图见熟人们了,又不是图花钱”。真可谓人家吃着我看着,人家坐着我站着……唉!什么时候我也能吃到甜津津的、清爽可口的西瓜呢?

中元节到了,这天故乡人有上坟祭祖的习俗,七月十四这天,父亲去了集上卖了五斤鸡蛋,总算有点卖鸡蛋的钱了,父亲一咬牙,一跺脚,终于从集上抱回一颗又圆又大的黑皮西瓜,我们几个孩子围着大西瓜目不转睛地盯住看……这时只见父亲把脸一沉,一本正经地说:“今天不能切开吃,等到明天给你们的爷爷上坟时再切开,你们吃上一多半,坟里的祖先们吃上一少半,我说等不的,父亲说种到地里时长还能等,一天就不能等了?”弟妹们看见今天吃西瓜没戏了,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转眼间,中秋节到了,八月十四这天,父母厮跟上去了安家庄卖了我家从正月喂到八月的一头猪,这下又有钱了,父亲又买了一颗西瓜回来,准备在中秋节夜晚“慰月”。吸取中元节的教训,我们几个孩子谁也不敢造次……

一年一度的中秋夜到来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又圆又大,此夜月光如水水如天,水天一色,那天与地的交融,是那么的和谐自然。

在那个清幽雅致的月夜,父亲终于用菜刀把前一天买来的一年中的第二颗西瓜往开切,刚切到中间时,由于此瓜熟透了,剩下没切的一半自动裂开,液泡外流,里面的瓜瓢如同红色的棉絮一般,父亲把一小半拿到院子里的小桌上慰月,剩下的一多半也不敢再切了,怕汁液流掉可惜,让我们几个孩子一人拿个小勺子,围着半个西瓜你掏一勺子,他挖一勺子地吃起来,真好吃,太甜了!爽口又打凉……我们恨不的把西瓜皮挖开窟窿,里面皮皮上的青色部分也全吃光了还舍不得扔瓜皮……剩下的一少半慰月完了父母和奶奶分开吃了。

故乡有一句俗语云:“五六月没钱,枉活了一年”。此话虽糙但理不糙,五月六月蔬菜齐全,各种瓜果纷纷成熟,有钱的人想吃啥就买啥,没钱的人只有望瓜菜缩手,望水果兴叹了!

如今的人,在冬天也能吃到反季西瓜,夏日里西瓜天天吃。童年的我,一年中仅能吃两次西瓜,一次在中元节,另一次在中秋节,中元节吃西瓜是沾了坟里先人的光,另一次是沾了月亮的光。用故乡人的话讲这叫“凭上龙王吃舍饭”。不错,如果中元节没有祭祖的习俗,中秋节没有慰月的习俗,还不知父亲会不会买西瓜呢?我想是不会的,因为没有多余的吃西瓜钱。用父亲的话说:“家有三件事,先从紧上来”。西瓜虽好吃但没有盐巴打紧,离开西瓜能过,离开咸盐怎过啊!显然买盐比买西瓜更实惠。

如今孩子们的童年,物质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不用说吃西瓜了,仙桃仙果大人们尽量满足,整个夏天,西瓜甜瓜哈蜜瓜,雪糕果冬冰激淋,各种南方水果应有尽有,孩子们瓜来张口,果来伸手,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令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心生羡慕!

抚今追昔,令我感慨万千!谁让我们不会投胎呢?谁让我们生不逢时呢?祝福现在的孩子们,永远幸福下去,前程更加美好!

如今的我和大家一样,冬天偶尔也能吃上反季西瓜,夏天一到,天天吃西瓜,不知为什么?总觉得现在的西瓜味道没有小时候的味道甜,虽然色美味甜,但我总是吃那么一点点,皮皮也啃不干净,还有五公分厚的瓢子我就嫌不甜,不吃扔掉了……

童年的吃西瓜经历是贫穷的无奈,如今夏日常吃西瓜是生活富裕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