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巧莲的头像

王巧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2
分享

拌汤的回忆

白面面粉倒掉太可惜了,因此煮过面条的汤舍不得倒全喝了。故而在我的家乡山西一带有“三碗面汤顶一碗拌汤”之说。

拌汤是吕梁山农村常见的一种饭食,早晚懒省事的一种饭,做起来简单吃起来香的一种汤饭。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喝一碗白面拌汤也不容易,因为那时生产队里一年下来按人口分小麦,遇上小麦丰收的一年,人均能分到十斤小麦;遇上天旱不下雨的灾年,每人一年分到小麦仅有五斤,按一家六口人计算,三十斤小麦磨出二十四斤白面,这点白面仅在过节时才敢吃,平日里家里来了客人要招待。可想而知,贫穷岁月里喝一碗白面拌汤也很奢侈!

记忆深处,上世纪一九七七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某天早晨醒来肚子疼没去上学,这可把妈妈着急坏了,给我揉搓了一会儿肚子,盖了两张被子让出汗。勤劳的妈妈从井里挑回水后生火做饭,给我做了罕见的白面拌汤,拌汤里飘着蛋花,葱花和芝麻发出诱人的香味,我食欲大振,一碗拌汤下肚,出了一身汗后肚子就不疼了。真没想到妈妈的拌汤是止肚疼的良药。

小时候,每逢阴雨天,妈妈就给我们做拌汤,拌汤的制作步骤并不复杂。只见妈妈把土豆洗净削皮切块,把白萝卜在擦子上擦下,把绿叶菜洗净切碎,待锅开后,把这些菜倒入锅里煮。

趁煮菜的功夫拌面,只见妈妈左手拿着水瓢,右手拿着盛有面的面盆,面盆里的面有时是豆面有时是高梁面,拌白面时很少,左手里的水瓢每往面上倒一滴水,右手就要用筷子在面上搅拌一下,水不能倒太多了,水多拌出的面疙瘩太大难以煮熟,即便煮熟也不好吃,滴入水的量少了才能拌出小面疙瘩,面疙瘩呈絮状最好。如此重复动作,小面盆里的面都变成了小面疙瘩,把这些面疙瘩分批倒入开水锅内,边倒边用筷子在锅里搅动,防止倒入的面疙瘩结块,倒完小面盆里的面疙瘩后,再把筷子上粘的面粉也弄进锅里盖住锅盖熬一熬面疙瘩熟了停火。把切好的葱姜蒜末用油炝锅,把炝锅油勺子放入拌汤内搅拌,只听“嗞啦”一声,香气瞬间充满厨房,香气扑鼻的拌汤已经做好。

冬天吃上一碗,暖胃暖心暖全身,头顶暖到脚后跟。此乃驱寒暖身的美食。人们说:“十月的火亲如母”!而我要说:“十月里的拌汤比妈亲”!

小时候吃的拌汤里很少放鸡蛋,家里虽然喂着母鸡下蛋,但这些舍不的吃全卖了补贴家用,买盐巴食用,买煤油点灯。那象现在我做的拌汤,蛋花飘一层,孩子还板着脸说不香!

小时候吃的拌汤是豆面拌汤或红面拌汤,家里孩子们感冒才能吃顿白面拌汤。那时候白面稀缺,那象现在白面天天吃,白面拌汤常能吃。

小时候吃的拌汤里没有西红柿,那时候乡人把西红柿称为“洋柿子”,现如今我做的拌汤里有红的西红柿,绿色波菜……佐料齐全!

小时候妈妈做拌汤要担水,现在我做拌汤直接拧开水龙头,让水滴入面中拌,省时省力又省事!

小时候我每次吃完拌汤,总会到小伙伴们面前没话找话地问:“你家今早上吃过啥饭?”当小伙伴们说出吃了稀饭之类时,我就耻高气场,摸摸滚圆的肚子宣告我吃拌汤,那种因吃了拌汤在人前夸耀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实在可笑,仿佛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更好!

拌汤,童年的拌汤有滋有味,令我难以忘怀!每当想起童年的拌汤,我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好吃的拌汤,回不去的童年,甜蜜的母爱,令我留恋,令我常常回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