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中秋节和春节一样重要,是个欢乐祥和值得庆祝的节日。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中秋夜每家每户都在赏月、祭月,吃月饼,其乐融融。
我是农家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因为缺衣少食的原因,常常盼望着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过年”、“过中秋节”和给我“过生日”。为什么要盼望这三个节日呢?因为过年能吃咬子,过中秋节能吃个月饼,过生日能吃顿枣糕。与其说是盼望过节,不如说盼望吃点好的。
童年的中秋节,虽然吃食没有现在丰富,但我觉得比现在过的还有意思,母亲为了弥补月饼的不足,会为我们提前准备其它的吃食。父亲也要从地里收回黑豆,集上买回一个西瓜,六八个月饼,还要在院子里枣树上摘枣……总之,为了能让我们过好中秋节,大人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
故乡人把过中秋节普遍说成过“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前几天,母亲早早发起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白面发好放入碱面中和,捏成一个个带有手腕的小拳头,把这些小拳头在油锅里炸熟,堪称“美食工艺品”,既好看又好吃还没有任何添加剂,看着养眼,吃着放心。小拳头美食工艺品是我家过八月十五的必备品,年年如此。
加工月亮饼也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加工月亮饼的面不用提前发,用手直接和起的死面在案板上擀开,擀成一张又大又圆的薄大饼,在大饼表面用顶针压满圆圆的顶针印,这些印印实质就是顶针的小圆圈痕迹。烙满顶针印的大饼要在柴火锅里烤熟。
柴火锅加热后,放入大饼继续用小火加热,待到饼的一面变色,赶紧用铲子翻过再烤另一面,烤月亮饼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饼就烤焦了,饼表面颜色熏黑很难看还不好吃,火小了烤不熟也不行。看似简单的烤饼,实际学问多着哩!
天色终于在我的熬盼中黑下来了,圆圆的月亮犹如含羞的新娘,戴着神秘的面纱,缓缓地从东方升起……啊!多美啊,皎月如盘照九州,中秋节的月儿分外圆,格外亮,仿佛如慈母和善的脸庞,月光如水洒向大地,给大地披上了银灰色的衣裙,中秋节的月光分外迷人,柔和的月光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父亲把小圆桌搬在院子中央,我们几个孩子迫不急待地把月饼和母亲加工的工艺品美食搬到圆桌上,圆桌中间放上大大的月亮饼,献给嫦娥姐姐,周围边里放上几个月饼,半个西瓜,一碗毛豆和小拳头美食工艺品和一些红枣,我和二妹还要把小凳子搬到小圆桌两边,坐在小凳上赏月,守月……
坐上一会儿,父亲在每个食品上掐下一小块,往高处一扔,意思是让月亮里的嫦娥和吴刚还有玉兔吃。做完这些,父亲连小圆桌和食物一起搬回家,母亲把这些美食给我们平分,我分到了该有的一份,吃着甜甜的月饼,望着窗外的明月,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幸福满满!
如今还不到中秋节,超市里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月饼,吃着那些制作精美,包装华丽,价格不菲的月饼却犹如嚼蜡,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感觉……
如今中秋的月饼怎么也吃不出从前的那个味,不知道是做月饼的人变了还是吃月饼的心境变了?华丽的包装,却如何也代替不了平实本质——几颗红枣加一小碗毛豆,还有妈妈亲手做的印有顶针痕迹的月亮饼,却令我甜蜜了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