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荣仁的头像

王荣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1
分享

石板桥

故乡山高水长,桥自然也多。山山水水的旅程,有横跨江面的铁索桥,有飞越群峰的高速路桥,有弓腰溪头的石拱桥,有名不经传的石板桥。或许是小时总被拘囿于村落窄窄的天空,那些默默无闻的石板桥,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总在心头时隐时现,挥之不去。

曲折的小路从各家各户的庭院延伸,如游弋的长蛇,在河岸,在草丛,在山腰,时而汇聚,时而分离,消失在视野无法触及的远方。不管有河没河,有路的地方就有石板桥,不可胜数。大一些的,桥下流水潺潺;小一些的,仅有些许微弱的水波;甚至,有的石板下除了几棵在石缝里倔强生长的野草外,竟然没有一丝水流。有人不禁会问,没河没水,桥有何用?生于斯,长于斯,我自然深知这些石板桥的来历。

群山环绕的村庄,一遇雨季,雨水从高处蔓延,大大小小的流水,如泉水般细流,如瀑布般飞泻,如江河般翻涌……风止,大雨停歇,可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周围都是明晃晃的水坑,随处都是无声的泉眼,水慢吞吞地爬上路面,这情形,没有三两天,它们是不可能消退的。石板路闪耀着白光,能照出人的影子。桥下的流水,湍急处哗哗啦啦,冲向河岸,溅在明亮的大青石板上;舒缓的静静悄悄,野草在水流中轻摇着头,似乎正在玩味着雨后的余韵。起起伏伏的土地上,水浪还在肆无忌惮地翻卷、交叉、汇集,穿过或高或矮的石板桥,再汇集,再分流,入渠、入溪、入河……湿润的石板路忽高忽低,折折转转,周围明明晃晃,路上却鲜有积流的水坑。牛该上山了,地里的庄稼该除草了,该到集市添些油盐了……村庄人家总有许多琐碎的牵挂,总不能因为一场雨而耽搁。挑着担的,赶着牛的,背着背篼的……行人如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脚步虽急急匆匆,却一路顺顺畅畅,很少被溅起满身的水花。

有的石板桥很小,和在路面铺垫石板无异,毫不起眼。无雨的时候,即使从上面踏过都难以察觉,但在雨日,一股股水从石板下流过,许多人才发现,每一天的行程,他们都跨过了无数次桥。

石板桥因路而生,因雨而造,都是村庄人家随兴之作。由于雨水的冲击,半道堆积的碎石改变了原有的水道,一些路面又漫上了水。这种时候,经过的人往往都是俯身脱鞋,赤脚踩入清凉的水中,翻开最低处的石块,扯掉野草,刨一刨,横掏出一条沟。一瞬间,水似乎心领神会,全顺着刨好的小沟流去,等到路面的积水消退,路人才心满意足地穿鞋赶路。如果遇上扛锄头上山的人,到此也会心有灵犀一般停下,拿起锄头继续掏掏、挖挖。一人、两人、三人……所有的脚步都在此停住,没有人问为什么,大家七手八脚,镶沟的镶沟,抬石的抬石,垫一垫,敲一敲,站在新放的石板上跺跺脚,直到没有一丝摇晃,众人才满意地分道离去。一场雨,不轻易间就这样衍生了一座石板桥。

村中有一条不是很宽的小溪,却常年流水不绝,村落人家分散两岸。一块青色的大石板横躺在溪上,经年累月的磨擦,石面光滑如镜,能看见附近房屋的倒影。农忙时节的清晨,人们扛着犁、赶着牛,你从东边来,我往西边去,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因各家各户出门前的琐事不同,出门的时间也就各异。因此,早晨的石板桥上,你扛你的锄,我赶我的牛,各不相扰。可一旦到了傍晚,桥的两头就由热闹变成了拥挤。太阳不落山,暗夜不拉帘,人们是不急着回家的,等到夜幕降临,人们才不舍地赶牛归家,你从东归,我从西回,大家在石板桥旁相遇。桥窄,行人还勉强可以相互擦肩而过,但赶着牛马就不行,只能单向而行。深邃的夜空中,上弦月悬挂半空,星星闪闪烁烁,都安安静静地鸟瞰着溪上的石板桥。溪水潺潺,泛着点点白光,两岸传来阵阵蛙声,恍如声声催促。回家的事还有很多,煮饭、喂牛、准备明天的农具……桥两边,被牵引着的牛儿顺从地不再挣扎,安安静静地站在主人身边,一人一牛,向后延伸,如等待出行的驼队。这边招招手,那边点点头,人们都客客气气地礼让,过桥的人不慌不忙,等待的人不急不躁……

天长日久,桥下的垫石难免会松动,牛马会被夹脚,人有时也会被绊倒。每每遇此,行人往往都会自觉地停下脚步,俯下身子,捡几片石块嵌入松动的缝隙,以石为锤,敲敲打打,摇动的石板又变得稳稳当当。往后的一段时间里,步履匆匆的行人们又似乎忘了脚下还有这么一座小小的石板桥。

记忆中,那是一个赶集日,午后突然飘起了小雨。因为当天上学值日,我独自一人头顶着书包,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一边蹦蹦跳跳地沿着小路往家跑。半道上,远远地就看见几个模糊的身影在路坎下挪移,走近细看,原来是赶集归来的堂叔和几个表叔正在修缮垮塌的石板桥。这条小径曾经是村里人上街必经的路,也搭满了大大小小的石板桥。自从村里另修一条马路后,就很少有人经过。但步行的话这条路比新路近了很多,也可能是一种难舍的情怀,总有一些人选择这条路出行,尤其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堂叔会《三字经》,会讲大道理,他每每到家里和父亲闲坐,我没少受到他的谆谆教诲。垮塌的地方路坎很高,桥板已翻下了两米来高的坎下。修复路坎、抬石板复位,每一双手都沾满了稀泥,每个人的身上都已湿透,他们脸上的水珠,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我在一旁递石块,才一会儿,也是满脸湿漉漉的。直到天色暗淡,大家才在桥上跺了跺脚上的泥,心满意足地离开。

路上,我问堂叔:“大家都走新路了,为什么还要修这条小路?”

“路还怕多吗?路越多越好走,况且现在走这条路的都是村里的老人,更要修好。”堂叔的语气突然变得有些严肃,“今天我们特意走小路,就是看有没有垮塌的地方,特别是桥板,一到雨天就容易松动。”

“为什么小路上的桥那么多呢?”

“桥多不积水,路多好前行啊!”堂叔哈哈大笑,骄傲得像是又总结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大道理。

……

是啊!“桥多不积水,路多好前行!”如今,四通八达的宽阔村道如溪流入河,连接着群山之巅的“飞虹越天”和江河之上的“长龙横卧”,山里山外畅通无阻,风里雨里,人们的步履再没一丝犹豫。时光荏苒,许多的石板桥早已尘封于光洁的路面下,但那些温婉的往事,却犹如一束束温暖的光,时不时地照进我甜蜜的梦境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