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梦
晚餐后的山村学校,老师们聚集一处,拉胡琴、吹笛子、唱歌……人生的愉悦全在琴声笛声歌声中传递。
那时的我,还是小学生。在我眼里,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我非常羡慕,也很想融入。于是,悄悄偷窥胡琴的结构,寻求制作胡琴的材料,开始谋划制作胡琴的“工程”了。
到野外寻得一条大蛇,取皮晾干。用楠竹削制琴筒,用紫竹制作琴杆,用学校丢弃的废旧跳绳的手柄制成琴柄。把晾干的蛇皮放到蛋清里浸透封住琴筒口端用力绷紧,再用草绳箍实阴干。干后去绳,再用蛋清浸过的青布条封住琴筒蛇皮的边缘。取一节长短粗细适中的管竹将两头烤热弯制成琴弓。用长棕丝代替马尾做成弓毛。一把简单的土胡琴就这样完工了。
胡琴的顺利完工,爷爷帮了很大的忙。爷爷是个文盲,一字不识。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懂得那么多。做琴时蛇皮先用蛋清浸泡,弯制琴弓用火烤,用棕丝代替马尾等方法都是爷爷告诉我的,就连拉琴用的松香也是爷爷教我用松脂熬制而成。
我不会拉琴,就模仿老师按弦定音,凭借想象慢慢摸索。好久好久才摸出一点点拉琴的门道,能够极不流畅地拉出《东方红》了。尽管断断续续吱吱呀呀远没有老师拉得好听,可我还是认定那就是进步,那就是成功。
相对胡琴,做笛子就简单多了。用刀将桃竹割成节,用烧红的铁丝在桃竹节上烙出笛孔,用楠竹内膜当笛膜,就大功告成了。没有精确测量也不知道孔距的具体数值,单凭目测估计,做出的笛子往往音阶不准但也相差不远。经验发现,紫竹便是做笛子最好的材料。不厚不薄的管壁,油光青亮的花斑,都是极其适合的。用紫竹做的笛子不仅有漂亮的外观,也有极好的音质。
有天上学,我拿了二十余根自制的紫竹短笛,全都分发给同学。下课时一起吹响,虽不成调,倒也清脆悦耳。做得最好时也能与商店所卖极为相似。曾有同学在课间吹笛,我竟走近问他笛在哪里买的。细看笛孔才知原是自己的“杰作”。
有爷爷的支持,我的制作更是肆无忌惮毫无节制,想法也偏怪异,犯了众忌众讳。我用杉树老枝做了一副小小的“棺材”,招来老师的臭骂和同学的嘲讽,被当场销毁。我的锐气和自尊大伤,从此放弃制作并将以前所做琴笛尽数销毁,让我的“神仙日子”成为一个没有结局的梦。
直到近日,我将童梦重续。我用电钻、雕刀等工具,以苦竹为材料制作出标准音阶的竹笛。外形虽无紫竹漂亮,音质却与紫竹无异。再做一把二胡,离我梦寐以求尚未实现的“神仙日子”就不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