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元奎的头像

王元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3/20
分享

秋实

当树叶开始飘落的时候,大自然的秋天就悄悄的来临了, 丹青妙手描绘出五彩斑斓的金色秋天,阳光温馨和煦,微风轻柔恬静,蓝天白云飘逸,沃野丰收在望,春华秋实,秋的美是成熟的、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可爱,夏那么热情、坦露,冬那么内向、含蓄,人民公社时代的金秋时节,忙并快乐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们不仅要忙收,还要忙种,“三春不如一秋忙”就是真实写照。

初秋,太阳还火辣辣的,玉米须都干了,玉米该收获了,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密不透风,将掰满篓子的玉米棒,一趟又一趟的送到地头的手推车里,宽大的玉米叶片边缘锯齿状,蹭拉着裸露的皮肤,脖子左右两侧、手背、手腕经常拉出道道血印,大颗大颗的汗珠混着玉米穗头上的扬花,自额头顺着面颊滚落下来。白天掰的玉米棒,晚上还要到生产队场院里剥玉米皮,虽没报酬,但争先恐后,因剥下的玉米皮归个人所有,也包括后面剥玉米粒挣玉米瓤,玉米瓤是上等的做饭取暖燃料,缺吃少穿的岁月,做饭烧草也是一大难题,剥下的玉米皮晒干挑选雪白的,农闲时可编制盛饭茅囤、蒲团,冬季的午饭就保存在这最原始的“保温箱”内,再后来,雪白的玉米皮竟成了我国传统民间编扎手工艺的重要原料;玉米须具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之功效,用玉米须煮水喝还可以降血压、降血糖;玉米秸是最好的烧火燃料更不舍得扔掉,地皮湿润时,要连根拔起,要会用力,惯性巧劲,不费力还速度快,天干时用镢头连玉米渣子全部刨出,不仅收获烧草多,也方便耕种。

当墨绿的花生叶变成金黄,抓花生的时节也到了,若当年雨水少,就要早点收花生,以防花生掉头落到地里,若当年雨水较多,又刚下过雨,就可用手抓住花生叶下枝部分,使劲一薅,连根带花生拔起,轻轻抖掉泥沙,那一个个的花生像铃铛一样挂着,再用秃刀翻找捡拾掉落在地里的,一旦地皮干了以后,需用镢头刨,以减少花生掉落在地里,偶尔小心翼翼地抹去泥土剥开花生壳把浅红色的花生粒放进嘴里,把花生壳再藏地下,双唇不敢动,牙齿轻轻嚼动,脆生生的花生混着泥土的清香从鼻孔逸出,美极了,若被队长发现,会被训斥一顿。大包干以后,生吃可以尽情,更享受的是,煮熟的新鲜花生,一股鲜香味,吃起来软嫩可口,让人难以忘记,抖净泥土的花生,均匀的摆放晾晒,3天后即可推到生产队场院,花生蔓朝外花生果朝里南北向垛垛。

场院是生产队庄稼收纳、晾晒、脱粒、分配、交公粮的地方,有道是:“一百岁要个娘,一亩地要个场”,麦收和秋收时节场院的利用率最高。花生上场后需社员轮流看护,当轮到父亲看护的时候,夜深人静时我会潜伏到场院,这时再吃上一口,跟鲜湿的花生味道就不一样了,劲道柔软,打个馋虫速回。待秋收秋种结束之后,花生也彻底干透,妇女们再摘花生果,扬净先交公粮,再留足明年的花生种子后,余者分给社员,剥皮,去大队油坊榨花生油,是一年的生活用油,干花生蔓更是不可多得,从不舍得烧,轧成寸把长垛起来,是牛、驴冬季的饲料,饲养员随时来场院用两个大篓子挑饲料,冬闲时生产队又把花生果分给社员剥皮做花生种子,按比例交回花生米,生产队会让“利”于民,都会挣些花生米回来稍解嘴馋,花生皮除烧火外,细碎的会盖自留园里的大蒜越冬。

高粱、谷子、黍子、大豆、荞麦等五谷杂粮均为耐旱草本作物,虽然种植面积小,产量少,却是以地瓜、瓜干为主食的岁月里人们的上等调“胃”品,粮草全收,从不浪费。

秋风阵阵,波浪翻滚,修长的高粱涨红了脸,高粱俗称“胡黍”,用镰刀、菜刀把带着穗头的秸秆从上部第一个骨节处长长割下,扛在肩头,放到地头,送到场院晒干后,左手将穗头轻按在平放的铁锨刃、锄头刃上,右手抽拉反复几次以刮净籽粒,石碾去皮后的胡黍米,再上石碾碾碎后做年糕,天然的吉利红色,秸秆为“胡秸”,下半部分有骨节的既可扎把子盖房屋,又可破成胡秸皮编炕席、粮囤折子,近几年胡秸皮编成的炕席竟成了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上半部分无骨节的粗的高粱秸秆可用麻绳钉盖垫,细的钉盘子、串篦子,长一点的脱净籽粒的穗头扎扫地笤帚俗称“懒锅腰”、短的绑刷锅饭帚。

频频点头的金黄谷子俗称“粟”,是五谷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剪掉谷穗晒干,用驴拉碌碡、人工连襟敲打脱粒,石碾脱皮后的小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8种氨基酸,是杂粮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被誉为美食良药。谷子的秸秆俗称“秆草”,它的营养价值是粮食作物秸秆中最高的,是马、驴、骡、牛的优等饲料,当家中有老人去世的时候先发“倒头马”,需放几把“秆草”在炕头,意为老人要骑马西行先喂饱,春节时天井要撒些“秆草”,意为先祖骑马回家过年也要喂足马匹,小米皮俗称“谷糠”掺些麦麸可喂鸡。

笑弯了腰的黍子成熟后,用剪刀长长的剪断秸秆,晒干后刮净籽粒的黍头可以扎扫炕笤帚,黍粒石碾脱皮后叫黄米,富含淀粉,可食用和酿酒,石碾碾碎黄米后做年糕,天然的金黄色,黍子的秸秆叫黍秸是烧火料。

摇铃呐喊的大豆、节节攀高的芝麻是油料作物,结的都是豆荚,成熟后,应该趁早晚收获,避开中午强光照射,为方便耕种秸秆都连根拔起,抖净根部泥土放场院暴晒。大豆大部分自动开荚,再用碌碡一滚、连襟一敲,基本会脱粒干净;芝麻籽粒小,放到油纸布上晾晒,当大部分蒴果开裂时,束成小捆倒提小束,两束相撞,再用木棍敲击茎秆,可使籽粒脱净。大豆、芝麻秸秆晒干后烧火热量高、灰烬少,专供除夕夜,意为:烧豆秸出秀才,烧芝麻秸出大官,豆叶是牛、驴饲料。

当雪白的荞麦花开始掉落的时候,收获期到了,荞麦肢体短小,晒干后刮净籽粒,石碾脱去三菱体的荞麦皮,荞麦是常见的一种粗粮,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适当的粗粮摄入,对于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各种疾病的预防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用荞麦面做成的面条热量低饱腹感强,升糖指数低;用荞麦皮做枕芯的荞麦枕,由于荞麦壳独特的构造,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永不变形、可塑性强、冬暖夏凉等特点。中药典记载:“荞麦壳清脑、明目,对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疾具适当效果”,据《本草纲目》记载,使用荞麦壳枕能至老明目,清热安神,促进睡眠等;秸秆是烧火料。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产队也种过几年棉花,因水土不服,产量不高,质量不好,已销声匿迹。

深秋,一片片的地瓜地都被秋风染上了绛紫色,膨胀的地瓜块根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成熟和丰满。地瓜是秋、冬季的主食,一季地瓜半年粮;地瓜切晒成的瓜干是春、夏季的主食,瓜干又可抵半年粮,缺吃少穿的岁月,地瓜、瓜干是农民的救命粮。

地瓜有窝瓜、芽瓜、屎瓜之分,窝瓜、芽瓜全晒瓜干,青壮年抓地瓜,妇女切瓜干,小孩摆瓜干,我会加入包工割瓜蔓的大军,地瓜蔓必须在霜降之前全部割完,若地瓜蔓被霜打以后会薄如纸一无是处,割完瓜蔓,顺着瓜沟扫起掉落的瓜叶,瓜蔓、瓜叶挑到大队场院晒干用连筋敲碎、筛箩后好喂猪,箩下的短瓜蔓用粉碎机磨瓜蔓面子喂猪,长一点的轧成寸把长,是牛、驴冬季的饲料,地瓜古根也舍不得扔掉要收起晒干烧火, 晒瓜干最担心遇到下雨天,记得一个雨夜跟随大人冒雨拾瓜干,拾起的瓜干更需要通风,等天一放晴再把瓜干摆开晾晒,不然很容易烂成“眼镜”,前功尽弃,叫人心疼,有时晒一次瓜干需要反复折腾多次。抓屎瓜又称抓搁瓜,因要全部搁置,麦茬地栽地瓜秧,生长期虽短,若风调雨顺,一样会大丰收,生产队先留足窝瓜种、芽瓜种放瓜井子,生产队挖有5个瓜井子,每个瓜井子横洞两侧又交错各挖2个洞共有4个大窖,横洞尽头是竖洞俗称“竖井”做通气用,留足瓜种后余下的按劳分配,每家每户搁置卧室内瓜棚上,大多两家合伙挖瓜井子,四五米的竖洞内,对挖两个窖一家一个,放瓜井子能保持水分不丢失,越放越甜,可放到来年春天随吃随取。

“吃馒头”是贫穷岁月里人们最期盼的,因此对秋种越冬小麦格外重视,玉米、花生、高粱、谷子、黍子、大豆、荞麦等大茬地种越冬小麦,讲求精耕细作,施足农家肥,深耕耙平,适时种植,有道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若种麦太早,年前麦苗长势太旺,须根偏少,会被冻死,若种麦太迟,发芽率低,麦苗弱小稀稀拉拉,更容易冻坏,影响来年产量,秋分时节种,就可苗齐苗壮且长势适中,一开春就会迅速返青长势旺盛,用一头毛驴拉耧种麦,再用耢耢平,冬季若能大雪覆盖,来年大丰收指日可待。

豌豆越冬种植,面积虽小,好做豌豆面、豌豆包,也是做地瓜粉条不可缺少的。

最后再收获、分配最抗冻的青萝卜,挑选好的萝卜缨馇小豆腐也是美味,青萝卜切成长条状稍一晾晒用颗粒盐腌制萝卜头咸菜,可长时间存放,吃瓜干的日子,萝卜头咸菜也是比较奢侈的,余下的萝卜埋地窖,是开春以后的主菜。

婀娜多姿的金秋,在夏梦里悄悄的来,正如你给人类留下了五谷丰登而在冬梦里悄悄的走;秋收秋种的劳累,换来颗粒归仓、寸草归垛。岁月变迁,秋思浪漫,勤劳节俭已镌刻脑海,深入骨髓,是我割舍不掉的情感永不忘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