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赣州参加赣南师大76艺术班40年首次同学聚会回到上海不到一个月,就收到王昌逵同学通过微信发过来的媒体报道和截屏图片。告知我们他应邀参加了深圳国宾馆-举行的2016《第七届客家文化高峰论坛》,并在《客家情中国梦》晚会上演奏由他创作的成名钢琴曲《呼唤》。报道中描述王教授的激情演奏震撼着每个听众的心灵,使大家对客家音乐、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了真切的感受。中央电视台CCTV3频道现场录制,不久将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一特大喜讯立即在同学微信群中炸开了锅,大家争先恐后点赞并向他表示祝贺。
《呼唤》是一首古朴的客家山歌音调与现代西洋乐器钢琴的一次中西文化碰撞的作品。运用江西兴国客家音乐素材创作的钢琴曲。在第一插部,慢板音乐柔情似水,浪漫而富有诗意,类似欧洲小夜曲风格的三连音钢琴伴奏,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将客家山歌中下行略带忧郁的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二插部是第二主题,是崭新的深圳意象的主题,试图表现雄伟壮阔激情涌动的深圳生活景象,突显了雄浑大气昂然的时代风尚和海纳百川的特区精神,恰似情真意切的声声呼唤。
王昌逵同学乃江西兴国人,1955年3月出生,1979年赣南师范大学音乐专业毕业,1980年-1986年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音乐系、吉安师范(现井冈山大学)任教,1987年-1996年河北保定学院音乐系任教,任系主任、副教授,1996年-2016年深圳大学任教,任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系副主任,现为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钢琴考级高级评委。2015年《中国国际钢琴艺术节全国钢琴比赛》总决赛评委、第五届《德国威斯巴登国际钢琴比赛》亚洲区半决赛评委、《全国音乐教育学论文演讲比赛》总决赛评委、《广东省教育厅首届优秀硕士论文评选》音乐学论文首席评委。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讲座教授。
王昌逵出版音乐著作10部,代表作《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为教育部社科中心重点项目、全国部分高校音乐研究生课程参考文献;发表论文68篇,6篇论文获国家级奖; 发表音乐作品30余篇,4篇获省级奖,主持和参与音乐科研课题国家级3项、省级1项、校级2项。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合唱比赛、钢琴比赛多次获奖,获优秀钢琴指导奖、全国优秀指挥奖。
我和王昌逵同为艺术系的同学,1977年3月进校时音乐、美术都得学,大一第二个学期我们就分开了,他进了音乐班,我在美术班深造。之后并没有来往。只听说由于他天资好加上特别用功,老师对他格外器重和喜欢。至于他后面的发展和去向我是一概不知。
一晃三十六年过去,自去年大学同学微信群建立以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信息、情感交流的平台。我退休后移居上海,在承担必要的家务和照顾孙子孙女外,夜深人静时,喜欢爬格子,写点随笔、散文等。特别是当中国散文网发布我的散文后,我都会及时发到微信群中,希望与同学一道分享我的劳动成果。同学们最初读过我的文章后,都感到很惊讶,一个美术班的高材生,我在大学读书期间同学给我的绰号是“素描大师”,原来文章也写的如此漂亮。大家自然纷纷点赞。微信中动画的、静态的点赞画面缤纷耀眼。然而,每一次王昌逵同学却总会出现一段点评和感言,如你的文章感人,文笔惊人;你是我们班的才子;你能长期立足基础教育岗位,并把小事做到极致,成为省学科带头人,实属不易等等。文字或多或少,总会给我感动和温暖。我在微信群中留意观察到,只要有同学发布作品、有好的文本制作、有喜事大事,王昌逵都会在第一时间点赞和评价,无一例外。他的行为给我最初的直觉是,此人情商很高,一定不同凡响,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我开始在网上推荐一些好的文章与他分享并发表感言,话题有谈人生、谈养老、谈艺术、谈家庭。他不管多忙,都能回复,话不投机,大有相交恨晚的感觉。我们虽未曾谋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由于默契的隔空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金秋十月的同学40年母校首聚可谓是隆重热烈,让每一个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记。王昌逵同学是聚会筹备小组的成员之一,承担了班歌教唱、排练、编导、录制,座谈会主旨发言等任务,忙碌是少不了的。然而他总是说,很荣幸能为同学们做事。
这次同学聚会最具特色的是赣南师大76艺术班班歌的展示,当我们在向母校有关领导、老师、校友引颈高歌自己集体创作的班歌时,在座的所有人都为之感染和动容。音乐、美术学院新老领导感慨的说“你们用创作、演唱班歌的形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恩,创造了师大历届同学聚会的先河,这一壮举必将载入师大校史史册”。
作为集班歌策划、创作、编导于一身的王昌逵同学,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我为亲历班歌出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强烈感受到了王昌逵高尚的人格魅力。
当王昌逵倡议为同学聚会创排班歌得到筹备组响应后,他就极力举荐我写歌词,我从未写过歌词,对音乐也是一知半解。在近一个月的班歌歌词写作中,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数易其稿,总是不得要领,几次推脱。按常理,王昌逵可以另指派他人或者在我初稿基础上进行修改便可。然而他却一再为我撑腰打气,激发我的自信,安慰我不必着急,并且不厌其烦给我讲解歌词创作的有关知识,期间我们在微信交流的方式也全用尽。最后班歌歌词集中了集体智慧后强劲面世,王昌逵为它谱了曲。他的这种成人之美的品格,让我备受感动。
在这次同学聚会上让母校领导、老师和我们最为感动的是,王昌逵同学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他在座谈会上的主旨演讲情真意切。这位在大学讲坛上叱咤风云的老教授,面对昔日的老领导和恩师,心情无比激动。他对着自己事先写好的提纲讲稿斟字酌句,侃侃而谈。他用了八个“最”来表达自己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他说:“系里安排我担任系音乐专业合唱团指挥。指挥、作曲、钢琴的实践活动机会都给了我,安排陈述刘教授单独教我和声作曲和钢琴即兴伴奏,真的系里重点培养我太照顾我了,非常感恩!我是学习委员管理琴房,得天独厚与老师共琴房,全系就我练琴时间最充裕,春夏秋冬练琴不止,简易琴房连天花板都没有,更没有电风扇,夏天经常打赤膊上阵练琴。师大学习的几年,最重要的是学到了音乐艺术的学习导向,学到了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独立创新的学术精神。”字里行间是满满的真情和深深的感激。当面向昔日的恩师熊小明老师表达感谢时,她语重心长的说:“我记得,熊老师经常提醒我,你不要骄傲啊,你必须多弹点钢琴作业。我当场向老同学道歉,占用了同学的时间,因为熊老师每次给我上钢琴课,总是给我多上时间。现在我想说,如果没有老师当初的严格要求、格外关照和善意提醒,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艺术成就”。他的讲话博得了大家的喝彩和掌声。之后他用现场演奏钢琴曲《呼唤》回报大家。
通过聚会短短两三天的接触和交往,我们不难发现王昌逵同学做人真诚豁达,做事缜密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个率真、乐观、活泼的人,他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懂得谦让,富有爱心。你看他在酒席上的疯狂可爱,面对久别重逢同学时的惊喜状态,自由活动时的放松和淘气,活脱脱就是一个老顽童的模样。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性情中人,他多次在上万人的深圳体育馆指挥深大学生合唱团的演唱,频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举办的音乐会、钢琴表演、艺术讲座、客家文化艺术节上担任主宾。
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带过的研究生遍布全国各个省地市区,由于他的精心培养,毕业的学生大都肩负重任。还由于他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并率先垂范和为人师表,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当逢年过节,出差探亲学生都会来深大看望老师。老师旅游、开会或探亲,当地同学都会迎来送往。前不久,原在河北保定学院任教时的得意门生查理和紫鹃,为了表达对王老师的感恩,借自己在深圳创办传媒公司开业的机会,举办感恩王老师音乐会。
王昌逵同学虽说已经退休,但仍然立足于客家文化的传承、挖掘和研究工作,昨天,又得知他应邀为深大艺术学院研究生讲座,同学们无不为他感到骄傲和高兴。期间钢琴演奏肯定是少不了的,我心中默默在想,他不仅在艺术舞台上用最美的旋律弹奏出象《呼唤》这样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用真诚、爱心和担当在人生的舞台上弹奏出生命的美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