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山春雨催新芽,又是春茶飘香时。清明前,走进位于四川平武县豆叩羌族乡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漫山坡间,一幢幢二层、三层的羌寨木楼散落在淡淡的炊烟里,午后的阳光穿透了每一片树叶,满山遍野弥漫着一种清新的茶香。
清漪江奔涌不息,经历千年沧桑,涤荡尘世的喧嚣。偏居岷山腹地的禅茶清谷,是个时间流逝得缓慢、云雾不曾远离、适合安放在梦里的地方。在这里,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清冽的空气搅着茶香,清心洗肺。
平武是川西北著名的优质绿茶生态县,这片呈V形深切的高山峡谷区域,山体葳蕤陡峭,峡江清流急湍,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里远离现代工业文明的侵扰,从而保存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在这片土地上,超过百年历史的高山“大窝茶”比比皆是,据考证,最大的茶树树龄已在六百年以上。豆叩乡种茶产茶历史悠久,关于茶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三国时期,在宋朝年间,龙州青丝成为朝庭贡品,明朝的“边火茶”更是名震天下,由此,豆叩成了名符其实的贡茶之乡。
清晨,站在清庐别苑的羌楼上,放眼望去,薄雾从清漪江飘上山腰,垄垄青绿正肆意铺展,在四月柔韧的枝条上,欣欣然长出了嫩嫩的叶片,闪闪发光,鸟鸣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一声,从叶间滴落。一群采茶人在园中忙活,一幅春天的画卷铺开,人间四月,清丽与烟火并生。
草木青青又一年,浸透着生命的灵性和岁月的期盼,在每一线细微的叶脉里徐徐流动。
同行的平武农商银行豆叩支行行长张强介绍,风和日丽的春天,正是春茶采摘的季节。在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叫“明前茶”,在谷雨前采摘的茶叶叫“雨前茶”。“明前茶”是春天的第一茬新茶,有着最鲜嫩的口感,和最饱满的精气。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蕴藏,生出的茶尖,得了季节之神髓,有着时节之精华。常言说:“春尝一口鲜,人回草木间。”这尝春的趣味,都是在舌尖上涌现出的春天。细嫩的明前茶,犹如婴儿的皮肤,是光滑的嫩绿。草叶形状优美,身姿匀称。我抓取一把篮子里的春茶,递到鼻尖下。轻嗅,清香。深吸,沁人心脾。
东坡居士曾经写下:“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诗人的春天里是少不了这一壶新茶的,所有的日子在一壶新茶面前煎煮,熬出来的滋味,似有一种“归去来兮”的感觉。
“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刻,找一处民宿小院暂坐,点上一壶清茶,在新茶清芬醇香的氤氲里,轻轻缓缓,啜饮清漪江畔的阳光、云雾和山风,灵魂里回荡着茶马古道的悠悠往事。
这里,土生土长的羌人,始终保留着一份山里人的质朴和勤劳。在村口,笔者遇见一位正在散步的老者,一番攀谈,老人姓赵,今年86岁了,他说:现在光种茶这一块,村里每户每年都有万把块钱的收入,家家户户几乎都开上了农家乐或民宿,如今,可算赶上了好时代,茶香村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了。
信步走进豆叩镇顺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坊间一片忙碌景象,刚刚炒出来的新茶,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茶香。新发的绿茶新芽,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数道工艺炒制,塑形提香,保留了茶之本味。
“眼下正是采摘春茶的黄金时节,我这个加工厂今年预计加工茶叶7万斤左右,收购茶叶再加上支付工人工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前几天刚从农商银行贷了200万元,春茶卖了钱,就立马还贷。我是2005年建厂,刚开始起步时候没有本钱,没有门路,全靠信用社(2017年改制为农商银行)一路扶持,从最初10万元贷款起步,逐步滚动发展,到目前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听说我们来自四川农信,合作社的发起人(也是村里的老支书)薛顺平热情地同我们攀谈起来。
据平武农商银行资深员工许显亮介绍,近年来平武农商银行聚焦茶业种植、采摘、加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积极推动“整村授信”工程,为辖内茶农批量准入、批量授信、批量注册线上贷款,将信贷服务及资金池建在茶农“指尖”,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迄今已累计投入3.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清漪江流域茶产业发展,有力助推茶业经济上档为豆叩乡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告别羌乡,陌上回眸,四月的豆叩,山青地绿,天高水长。透过青翠的茶园,这个昔日的荒僻山村,正以奔跑之姿、奋斗之势,跃然于新时代的大潮之中。每一个角落,都展现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斑斓与惊艳。
那是千年茶马古道的深情注视,那是千里岷山投向羌乡大地的一枺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