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已与青山相融五载春秋。
5年,很长,其实也很短,走走停停,就过来了。对于大舅的一生,我知之甚少。这些天在矿区的日子,偶尔在每个不经意的瞬间,会想起在矿山工作半生的大舅,忆起关于大舅的点滴。如此,大舅好像离我格外近了一些。
5年前的夏天,大舅的离去,仿若一道裂痕划过我心间。
当双手捧起大舅的骨灰盒那一瞬间,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似大舅一生的艰辛与沧桑,缓缓放入那冰冷墓穴,泪水潸然而下,心间悲痛似决堤江水,滔滔不绝。
大舅何三怀,曾是外婆家的顶梁柱,撑起一片天。外公早逝,大舅成家未久,我母亲已出嫁,彼时幺姨、二舅、幺舅尚幼,大舅便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家庭重担。他被招工进了渠江钢铁厂,成为一名煤矿工人,自此开启了他为家庭默默奉献的漫长岁月。那幽深昏暗的矿井,犹如一头巨兽的腹腔,大舅每日穿梭其中,工作服上沾满了煤灰,汗水在他黝黑的脸颊上肆意流淌,每月那微薄的几十元工资,在他满是老茧的手中精打细算,艰难维系着一家老小的生计。即便后来二舅、幺舅成家,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未分家,在能干的大舅妈操持下,日子虽清苦却也安稳,而大舅无疑是这一家的主心骨,他的坚韧与担当,让这个家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
年轻时的大舅,算得上一名美男子,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剑眉星目间透着一股英气,声若洪钟,威严自重,陌生人见之,常误认是一方之长,最起码是县级领导。然命运弄人,大舅读书不多,一生当过最大的官就是班长,但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却如山一样伟岸。
往昔岁月,我与大舅相见甚少,唯有过年时去外婆家“走人户”,才有短暂相聚。大舅家前三个孩子皆为女儿,他见我便笑言要将我过继给他家做儿子,另外两个舅舅也跟着起哄附和,玩笑中带着几分亲昵,眼神中却是满满的溺爱,可年少的我却因懵懂羞涩,屡次被他的热情吓得躲到野外不敢回家。那时的我,怎会知晓这玩笑背后的深情厚意,如今想来,却是别样的温暖。
幼时家境贫寒,外婆家的接济如同冬日里的篝火。犹记高中时,大舅将一套崭新的劳动布工作服递到我手上,那套蓝色工作服成为我年少时最珍贵的礼物,暖了身更暖了心;那个年代,家里有挣工资的,在街坊邻里间都是有地位的人;大舅是我心中男神,也是我精神上的一抹支撑。每次去外婆家,听闻大舅的点滴消息,心中便觉安稳,仿佛他就是我在故乡的坚实后盾。
毕业后我北漂闯荡,与大舅的联系渐疏,消息多从表姐弟处听闻。大舅在煤矿辛勤劳作数十载,那矿井下的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也在他的肺里留下了洗不掉的煤灰。退休后,他用积攒的钱在城里购置了一套房,本以为能安享晚年,却不想疾病缠身。他退休金微薄,又要负担昂贵的医药费,工资卡被他紧紧攥在手中,那是他最后的安全感。直至暮年,每月仅拿出 400 元给大舅妈维持家用,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日子过得紧巴巴,却从未向我们这些晚辈抱怨过一句。
2010 年,母亲的离去让那个春天格外寒冷,75 岁高龄的大舅拄着拐杖,在料峭寒风中颤巍着奔赴乡下。他脚步蹒跚却又坚定,那根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一下一下,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他去送母亲最后一程,那孤独而坚毅的背影,那孤独而坚毅的背影,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刺痛了我的心,成为我记忆深处无法抹去的伤痛。
2018 年,我从北方回到老家照料父亲,抽空去探望大舅,大舅躺在客厅的简易沙发上,努力想要挣扎起身,已被疾病缠身,高血压让他头晕目眩,糖尿病使他饮食受限,矽肺、肺气肿更是让他呼吸困难。他喘着粗气,眼神却依然透着倔强。每一次目光交汇,皆是辛酸满溢。
有一次幺舅去探望他时,他拿出一沓钱,颤抖着双手递给幺舅,言语含混不清,眼神中满是恳切,心心念念让幺舅修缮老家院子,那是他对根的眷恋,哪怕已经是风烛残年,心中仍牵挂着那个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地方。
我见大舅的最后一面,在父亲离去之后不久,本想着将父亲用过的起降床送予大舅,却又感觉有些忌讳,只能黯然而别。离去时满心怅惘,未曾料到,那竟是永诀。
抱着大舅的骨灰,漫步乡间小道,往昔种种如走马灯般浮现,泪水模糊双眼,洒下一路哀伤。大舅的骨灰,被安放在老家田园中一方浅浅的土坑,黄土一锨锨掩去,大舅融入山的怀抱,将身体化作了山川泥土,安详地守望着这片故土。
抬望眼,远处的青山下,一层层稻田青绿蔓延,无边无际,恰似人世的轮回更迭,生命的荣枯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