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夜雪,古城给了我最赏心悦目的意象和神秘的意境。春风放胆,梳妆打扮了护城河边的柳,春雨瞒人,悄悄滋润了仲宣楼下的花。万里柔情,并无晓寒,有的只是马蹄疾走!在城南,岘山路上,喧嚣打破了隆冬后的静谧,凤凰山下,习家池边,游人如织。
初吻花香。竹楼门阁,黑匾题字,有些泛黄,不是朴素。游人的气息,带着甜蜜的香。搜寻着,便见芳龄少女,轻盈的体态前倾,鼻尖紧挨着花瓣,嘴角微扬,秀眼略闭,陶醉花海,无所顾忌。不知迷人,还是迷花,我驻足许久。可惜那花不是豆蔻,粉红的桃花,满眼皆是,没有故作姿态,只是众芳浪漫,她独引人入胜,当我想再次把目光转移回来时,不见那少女,也不见那花,也无觅处。
再闻鸟语。径直往里走,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枝头上的小精灵,人称相思鸟,赤色红嘴,淡黄头额,橄榄灰背,腹部粉赭,燕尾形状。树荫避光,很少有人前来打搅,他们便活泼的在枝头跳跃,偶尔惊落枯黄的竹叶,有悦耳的啾啾声,有树叶婀娜的舞姿,不妨在石板上坐着沉思片刻,幽邃的环境里,孕育出了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成就了释道安的“无本宗派”,锻造了山简的雅号——高阳酒陡。隐逸于此,读几卷书,悠然不尽!
而观高楼。春冰早已按耐不住萌动的泉水,舀一口白马山泉,犹似久旱逢甘露!遇水必有鱼,池中起钓台,稚气未脱的大人教孩子打水漂,惊跑呷水透气的鱼,翻动的身影反射太阳给予的光辉,格外耀眼,一池水中倒映着台壁、凭栏、亭角、飞檐……我要在这里等一轮明月升起之时,看近水楼台如何先得月,不拘泥于现实,不囿于看山是山的思维,如日中天,就当他是月吧!庄严的习氏宗祠,整修后的大理石上雕刻着“八仙过海”的立体人物,门上画有游荡人间的两位神将,神荼和郁垒的化身,相视而立,楹联曰:源自习国,望出襄阳。小扣堂门,无人理会,本想瞻仰这名门世家的始祖习响。
踏脚山巅。泉水始终贯穿着整个园子,石砌的假山,别有情态,拉起水帘,溅起的每一滴水珠,都是彩虹的童话世界!丛丛修竹挡住了去路,难道要伐竹取道吗?花甲老人另辟蹊径,我们随其后,才知道这是登岘首山的必经之路。羊肠小道不是很好走,经秋的落叶有些滑,只是多了很多垫脚石,追寻前人的脚步,进发!不得不承认平时俗务缠身,登高作赋的雅兴不敢说,光就这身体难以吃消!友人攀上树枝,感叹道山是一种情怀,小时候给予了我们不少,自别离童年后,很少爬山采野果,如今最好的回忆——向大山深处呐喊,最好还有人应和三两声!行百里者半九十,半山腰只是一个节点,便与友人说起红军,“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登荆山而小楚,登岘山小襄阳!这是我登顶后的最大灵感吧!我们都倍感喜悦,平旷之处的几十米的塔楼观景台似乎早已跟我们准备好了。回望来时的路,早已不觉得那有多么艰难险阻!汉江的孤帆远影;田野的油菜花;汉十高铁的风驰电掣;一桥飞架,斜拉的钢丝绳,竖起的梁,组成一把尤克里里,车流的涌动,都像艺术家有力的弹指;隔山遥望,地标性建筑电视塔;济济襄城和宛宛樊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在云雾缭绕中,黯然飘渺,好一派海市蜃楼的波澜壮阔景象;轰隆隆的采石场夹着高山上的风速,杂然一片,好似混沌初开的嘶鸣!在这七省通衢的城市,作为中部崛起的中流砥柱,集楚汉三国的文化于一身,聚周至今历朝的智慧于一体,他的飞速发展前途无限!作为第二故乡,因为一山一水爱上了这座城,归去故乡夸那是必须的,异日图将丹青好景是很好的回报,在满是尘埃的归途中,我极力去构思,搜尽奇峰,却不知如何造型,因为我想表达的太多!
数日之后,春雨绵绵,受邀夜访逸运轩,主人正在作画,近山浓墨勾轮廓,远黛淡墨烘托,侧笔斧斫正面,挺拔遒劲,灵小而险。皴裂的松树皮,枝干分明,巴掌状的枝叶针锋相对;小草则用鼠笔点胎。层次井然,用笔刚柔,虚实多变,由深及浅。一湾流水从山后从容而出,山下滩涂由独木桥连接,水边制亭台楼阁,乌篷船只。花青兑藤黄渲染清水,整幅画喷上水雾,待干湿均匀后,画水中倒影。
我便自言自语,这山似曾相识,莫不是家乡的大别山?不对,这不正是身居其境的“三岘”!主人煮一壶明前茶,燃一炉檀香,斑驳古雅的花釉茶具,掉漆的茶坐,红木茶台一角种着文竹,真是禅茶一味!主人陷入沉思,便与我探讨,画面留白过多,空洞就达不到神韵!我答道,远山上抹一行大雁北归,亭边缀几朵嫩花,颜色不灼眼,青石上拟一位浣花女,有人气,生动形象!主人把这些一气呵成,画面喷薄欲出!主人正在为画面落款题字陷入沉思时,我随意脱口而出“山水习家池”,这,正中主人下怀!
2019年3月25日写于古城襄阳歠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