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字,表面听起来似乎也并无不妥。既不会感到陌生,也不会让人觉得别扭,反倒徒增了几分大气。
乘的车是平常天天坐着的,人自然也就这样了。开车的师傅显得很着急,驾驶的红色汽车,迅速穿梭在竹林密布的山间小道。速度快得有点让人担心,不过却也希望师傅开快点,既是为了尽早的到达目的地,也为了摆脱枯燥的坐车时间。山的绵延起伏,惊讶了从小在山间长大的我。自己平常所见的山,或是开阔,或是平缓,而这一路上所显现的山,翠竹葱郁,目光紧紧粘在了那一抹绿上,任你如何挣扎,绿意从不让你挣脱。山除了绿,这陡峻奇险,同样令人唏嘘。山脊的跌宕起伏,把天空划成了不同的区间,随着车的行进,有湛蓝色的天幕,也有黑黢黢显得一脸冷峻的乌云。景物变化并不大,只是一望无际的绿,其间偶尔夹杂着几幢靓丽的小楼,或是充满鸟鸣的幽谷。
路随峰转,一路前行,引得忐忑的内心多了几分躁动。师傅时不时在抱怨,“开的啥子车喔,不会开就不要开。”只见迅速拨动着方向盘,做了个紧急避让。一阵波动,让车里的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似乎离目的地更近了,有人开始陆续下车,也有的在上车,三五几人相互招呼着。谈论着令人陌生的话题,那语音与字句对于我都是神秘的,只得在心里暗自揣测。似乎对所要到达的地方,徒增添了几分钦羡。
在一阵长上坡后,恰似到了山顶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到较远的人家,房屋也开始紧密的出现。同行的伙伴告诉我,再过三五几分钟就到了,这无疑像一剂兴奋剂,使本就紧绷的心,变得异常紧张起来,手心里甚至还出现了些许汗渍。毕竟一个陌生人来到一方充满神秘感的土地,本就是一件极庆幸的事。车停在了一户人家的前面,同行伙伴吆喝着,“下车了。”我拿着行李,以一种极强的仪式感,庄重的在这片幽秘的土地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
土地是一样的土地,只是让人凭添了几分闲适,颇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意味。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像山间的大动脉,源源不断的向生存在山里的人家,供给养料。路旁是一条滴答着溪水的小河沟,草木在经历风霜后,显得有几分困顿,蓬乱的东一簇,西一片的散在田间地头,斑驳的色调,使整个图景更像一幅中国水墨画。土地里略微还可以嗅到丰收的气息,枯黄的玉米秸秆和反春的稻田交相辉映,秸秆并不像故乡用收割机打碎,而是任其荒腐地头,当作来年的养料。经过十分钟左右的步行,算是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治安小学。
要不是同行伙伴的介绍,我并不知道那是小学,只是一个极普通的院落和一座教学楼。据介绍房子是在13年修建的,看上去透着几分新意。学校周围稀疏散落着三四户人家,从房屋看,倒不像经济拮据的人家。我不经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家里条件比较好,不把孩子送到乡上或是县城上学呢?同行伙伴告诉我,这是因为当地特殊的思想观念,这倒使我碰了一头雾水,现在这样的时代,每家每户都尽力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特别呢!傍晚十分,吃了晚饭,独自悄悄地溜到了人家户集中的地方,倒不是要去调查访问,仅仅是想听听这个地方的故事而已。
乘着微风,赏着绿竹,偏远落后或是发展如何,这样的功利看法,早早便被心里的好奇与兴奋掩盖了。在村子新修的村委会,看到几个老人正在交谈,我装作一个过路人的身份,缓慢的行走着。无意间听到老人谈论自己孙儿的学习情况,有个老人说,自己的孙女明年就大学毕业了。老人们的脸庞,露出了灿烂的面容,七嘴八舌议论着,老张,这下享福了,肯定能分配到比较好的单位的。不禁在心里一惊,分配的时代早过了,老人们竟都不知情。又听到一个家长教训自己的孩子,今天老师有没有为难你呀,要是有的话,告诉妈,妈去跟老师说。更是令人大低眼镜,父母不都是应该与老师一起教育孩子,期望孩子成长成才么!心里反倒杞人忧天起来,天呐!要是这种思维的话,以后的孩子怎么生存呀!最终略带沮丧的回到了落脚的学校。
夜色渐渐吞噬了山里的一切。这里的天空很黑,黑得让人看不见一点儿星光,黑得让人感到落寞与恐惧,害怕一迈开脚步便会坠入黑暗的深渊。紧接着冷风与冷雨淅沥的打来了,呼啸着试图吞灭这个黑色的夜晚。今夜,雨的微凉让我丧失了触摸温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