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晓文的头像

刘晓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31
分享

婺源纪行—这一片古老的温柔之乡


       这篇文章记录了2008年和2009年我的两次婺源之行。那时的婺源, 一片原生态。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 绿色。 除了小李坑和大理坑。其他村子基本没有开发。我庆幸我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这里。这种原生态的婺源犹如一片古老 的温柔之乡。以她质朴的情怀迎迓来自各地的游人们。十年过去了,婺源还好吗?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日益商品业化的今天,还能保持它的质朴的原生态吗?


      

      湿漉漉的江南四月雨浸润着婺源这片古老的的温柔之乡。

如烟细雨中,屋顶上的灰瓦闪烁着光亮,充满动感。白墙上的水印渗透着古老的沧桑 印记。小巷里、石板路、古桥上的所有缝隙里挤满绿草嫩叶青苔。生命不甘寂寞顽强 生长的精神令我们在俯视它们的同时不由得心生敬意。

                村外小河旁大树下,浣衣女人   们的捣衣声伴着流水潺潺。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岁月匆匆,流水依然。

      公鸡母鸡们在村边小路上觅食,狗儿们在河边在石桥上惬意信

步,毫不理会过往行人。但村子里却听不到鸡鸣狗吠声——连夜晚也

是如此!

     这里的夜晚一片浓黑寂静。只有临着公路的村边偶尔扫过汽车灯漂亮的光束,那是在灯火辉煌的都市中难得一见的景观。

       住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远处青山如黛,烟缠雾绕,迷蒙飘渺。那是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生活在这如诗如画境界中的是勤劳质朴的村民。人们傍水而居。有了水,田野村庄就有了灵性。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树。许多古老的香樟树已经逾越千年。树冠如云,枝干虬劲,护佑着这一方古老的土地。古树和古桥成为古老村庄的古老地标。 潺潺流水绕村过,“衣冠简朴古风存”。

       这里的人们目光平和,步态安详。当东南西北的都市人慕名而来,这里原生态的美震撼着那些浮躁与充满欲望的心灵,给了人们全新的感受。在这里你会享受到大自然丰厚的馈赠,不独是那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还有纯天然的食品:刚刚采来的新鲜的芦笋,嫩嫩的山蕨菜,带着泥土清香的鲜竹笋,当然还少不了经过精细挑选的梅干菜和腊肉。连同这些美味一起捧出的还有村里人那一颗颗纯朴的心。

建于明清时期的无数条青石板路遍布村中田边山腰,许多为古驿道。其旁有不少路亭今天还在供路人小憩、遮风挡雨。

这一条条青石板路跨越几个朝代,联系着历史与今天。

坐在那结实的美人靠上四下浏览,想象着当年疲惫的农夫和驿卒在此歇息的情景,感到这远离村落的荒郊野外的路亭依然散发着温馨的气息。

       沿着傍山的石板路拾级而上,走向幽深的密林,仿佛进入时间隧道,石阶的尽头又是一处静谧的所在,一片平畴,阡陌纵横,绿野仙踪,灰瓦白墙在树丛中时隐时现,俨然一个桃花源秘境。

       在人烟稀少的大山深处,你可以看到在世界上濒临绝种的红豆杉在这里却受到村民们的精心呵护。青苔长满树干,记录着跨越千百年的沧桑。在这人迹罕到的地方,在村民的眼中,他们不是珍稀物种,而是在房前屋后与他们相依相伴的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乡邻。他们一起吸纳天地自然之气,一起享受皇天后土给予的安宁。

呼吸着湿润的空气,脚下踩着厚厚的松软的落叶,我抚摸着粗壮的竹笋,感动着它们那顽强不屈的笔直向上的生命力。

       细雨迷蒙,山路蜿蜒。漫山遍岭映山红独自怒放着,花瓣悄无声息地飘落,一层又一层,染红了路边的泥土。

       雨后的车辙里,一汪汪雨水如镜子般映着灰白的天空。惬意地走在山路上, 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儿时遥远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