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丽的头像

张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20
分享

饺子记事

俗语说,好吃莫过于饺子。然而,在童年时期,我对饺子无感,更偏爱母亲蒸制的大白馒头和肉包子。按理说几十年前的北大荒,物资极为匮乏。天寒地冻,交通不便,食材的选择也极其有限,冬季蔬菜仅限于老四样:白菜、萝卜、土豆和酸菜。在黄豆酱佐餐下轮番出场,一统饭桌的天下。而饺子本应是人间美味,我却对其兴致缺缺,尤其是用屉再次蒸热的熟饺子,简直难以下咽。

人生经历总有时过境迁,或许是命运的互补,我的结婚对象偏偏是一个山东人。地球人都知道山东高密人对饺子的热爱,作家莫言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对饺子的喜爱,如同他对文学的执着。莫言有多爱吃饺子,我先生就有多热爱。早餐是饺子,午餐是饺子,晚餐亦可以是饺子,顿顿都可以。

当我第一次来到齐鲁大地的村庄,遇见了我的婆婆。那年她不过四十有五,长期在农田拾棉花的劳作让她身材敦实,略显高大健壮,是典型的中原女性形象。她对面食的制作技艺高超,无论是烙饼、手擀面还是包饺子,都游刃有余。每当她挥动擀面杖,圆融的面饼便在手下诞生,烙饼时,一边添柴烧火,一边翻转煎烙,动作熟练流畅,如行云流水,令我这位来自北方的姑娘目瞪口呆。婆婆包饺子更是得心应手,和面、切馅、擀皮,一系列动作连贯自如,为我们一家包制出一次次美味的猪肉白菜饺子。面对婆婆盛情递过来的二大碗堆如小山般的饺子,我犯了难。婆婆却满眼怜惜地说:“你太瘦了,得多吃点……”用餐时,看着婆婆和家花姐,就着一根水灵灵、甜甜的白绿相间的青葱,两口一个圆鼓鼓的饺子,吃完一大碗饺子后意犹未尽地再来几个。我不禁在心中暗自惊叹,山东人对饺子的热爱究竟有多深。

年轻时,我总是被动地吃饺子。对于一个原本不爱吃饺子的人来说,吃饺子成了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然而,不知何时起,被家里的先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拌的饺子馅格外好吃,我渐渐也爱上了饺子,发现饺子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味。包饺子多数自然是爱吃饺子的人发起张罗着,有时我在楼下带着女儿玩耍,二楼的一扇玻璃窗被打开,窗口飘来一句先生温暖的话语:“饺子已煮好,上楼吃饺子啰……”

我的动手能力不强,至今也擀不出一个像样圆溜溜的饺子皮。对付擀出的八饼六不圆的饼皮,勉强包成饺子。现代科技解决了我的问题,我会去切面店买饺子皮,剁好馅,很快就能包出两盖帘饺子,虽不会擀皮,但包的饺子模样还是很好看的,形状如元宝,坐福的小元宝,堆堆坐着,可爱的小巧玲珑。一排排像整齐的小列兵。我包的包子师传母亲的手艺,捏一圈花边小褶子最后一扭,样子也周正,俊俏。先生说:“你包的包子、饺子和你生的孩子”。言外之意:我包的饺子和包子满意度可以和我家小宝比美。其余无他。

软肋让我无言以对。谁让自己吃这么多年人家包的饺子呢……

我父母对饺子一般并无太多偏好,既不特喜欢也不反感。父亲常提起年轻时在别人家吃过的一次牛肉饺子,赞不绝口。母亲听到父亲的话,便接茬说:“就给你两个就把你香迷糊了?你那时是挨饿的肚子,能和现在相比吗?”

家里人口众多,所以母亲包饺子的次数并不多。远没有做包子的频率高,主要是因为孩子们爱吃,又比较省时。用铸铁锅蒸一屉包子,刚一开锅盖,热气腾腾,一铝屉带着锅贴嘎巴的肉包鲜香四溢。

在我的味觉里,同样食材蒸的荤素结合味道胜过水煮。因此,我对蒸饺的热情永远高涨过水饺。

步入中年,我对饺子的抵触情绪不但减弱还变得逐渐喜爱上,尤其是对荠菜饺子情有独钟。春天里,为了吃一顿新鲜的荠菜饺子,我会趁着荠菜娇嫩的初期四处寻找采挖。若等到荠菜开花,长出粗硬的梗子,荠菜便老了,不再适合食用。在城市里,挖到无污染的野菜不是容易的事,要么出城,要么我就在哈工程院里的树下苦苦寻觅长得稀稀落落的荠菜。这时,我开始怀念家乡北大荒的春天,田边、地埂、原野遍地都是天然肥美碧绿的荠菜。女人们头扎纱巾,顶着大风,一会儿就能挖上一篮子满满冒尖的荠菜。也不用担心,明年的春天荠菜如约在朝阳的土地上贴着地皮,一簇簇茂盛地破土而出,又是一场春风吹又生。

将五花肉拌入,红白相间的鲜肉配上碧绿的荠菜,色彩斑斓。荠菜蒸饺,野菜吸收了肥肉的油香而不腻,肉味鲜香野菜不柴,格外美味,令人唇齿留香。

饺子对于北方人而言,是隆重节日里必不可缺少的美食。饺子的香味让人一吃就忘不掉。如今我也是爱上了饺子,自己动手包饺子不但是一种仪式感,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吃热腾腾的饺子,本身就是平凡中的一种幸福。

世人又有谁能拒绝饺子的美味呢?

2024.11.1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