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小明的头像

徐小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7
分享

生活是要有仪式感的

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个中年老男人还是比较注重仪式感的,每年的情人节定会给爱人送上一束玫瑰花,以致于花店老板熟悉的不用打招呼便会为我准备好,尔后微笑地向我点点头,几十年来凡是与节庆沾上边的我都会积极参与,大到一年三节的人来送往,小到亲朋好友的生辰寿宴,仪式感给我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和人际关系的改善,确实大有裨益,谈到仪式感我们不妨从古代追溯一下它的渊源。

礼仪最早起源于夏朝,盛于唐宋,辛亥革命后得于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长期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浸染,神圣隆重的祭孔大典便是仪式感最好的范例,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唤醒我们心底的仁爱之心、敬畏之心和责任意识,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浸染下,一些中小学校开学仪式上,学生们都会穿上统一的服装,在老师的引领下举行正衣冠、拜孔子、点朱砂、拜老师、拜父母等仪式,让孩童过早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仪式感不仅体现在重大节庆活动中,也贯穿人生的各个环节乃至生活细节中,大到结婚盛典,小到孩子们的生日:当两位新人在证婚人的监誓下面对彼此许下郑重承诺时便已开启婚姻生活的播放键,无论以后一帆风顺还是风云变幻,都是彼此选择的结果,当纸婚银婚金婚钻石婚纷至沓来时,他们也许为当初的承诺和日后的坚守感到欣慰;当孩子戴上生日皇冠在家人的祝福声中默默许下生日愿望时,不仅寄托着大人们对孩子的期望,也意味着孩子即刻告别过去,向着美好的未来迈进,这样的仪式感何尝不是幸福和快乐的呢?……我和爱人在结婚纪念日那天会邀约家人小聚一番,在推杯换盏中感受彼此对婚姻的珍视,在款款祝福声中见证彼此的成长,虽然生活中时常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但总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在我看来这多半和我们日常的仪式感有关,这种潜意识的观念和思想已经根植沃土,好比风筝如何飞翔都不会脱离彼此的掌控一样。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一书中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小王子训养了一只等爱的狐狸,“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对小王子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我就坐立不安,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狐狸口中的某个时刻便是仪式感。诚然生活中不讲究仪式感的大有人在,他们有的是随着岁月的增长激情逐渐退却,有的压根就没把它当回事,就像我的一位同事在我面前总是吐槽自己的爱人在各种节日里向他索要礼物那样,说什么老夫老妻了还搞得跟小青年谈恋爱似的,我为此善意地提醒同事说她其实是在刷存在感,她是以这种方式来试探自己在他心目的地位和价值,并非单纯的发嗲秀恩爱那般,说穿了是在讲究仪式感。毕淑敏曾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负责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意义。仪式感就是赋予时间特殊意义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它可以高贵典雅,也可以简略实在,但一定要有庄重和气氛,要让对方看到你的良苦用心和对你的珍视。仪式感不能只流于形式,要体现它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否则就会有虚伪或敷衍之嫌,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增加一些小惊喜或浪漫的元素,让对方感到新鲜感和满足感,比如为对方精心准备一份早餐、在某个结婚纪念日重温一下当初相拥看电影的场景……这些看似平凡而新颖的举动,却能给对方带来心灵的震撼,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幸福感。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其实都是彼此不善经营不懂经营的结果,长此以往,定会给家庭和婚姻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就好比华丽的大厦如果不经常维护和修缮也迟早会面临坍塌的可能,因此仪式感是思想行为的完美统一,是理解和尊重的外在体现,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态度。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当我们学着把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子演成浪漫有趣的情景剧,把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慢慢熬成诗和远方,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时,你一定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