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道武的头像

杨道武

网站用户

诗歌
202009/27
分享

那些中国人才懂的美系列

编者按:五千年灿烂文化,空口无凭,我把它用诗,唱给你听……

只有中国人才懂得美系列

之一 瓦当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一个旅游景点的图识画片。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屋的最初轮廓,

它有古朴苍凉的岁月色彩,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最根本的生活内涵,

它就是用于顶檐上的建筑构件—瓦当。

瓦者,

具有圆弧的陶片,

用于覆盖屋顶;

当,底也,

瓦覆檐际者,

正当众瓦之底,

又节比于檐端,

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它蕴含的内容,

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

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但即便是不同的朝代,

瓦当上的图文,

不管时代的审美有什么不同,

都寄寓着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瓦当在超越实用性上更为出彩的,

是它已然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品。

在漫长的岁月里,

瓦当在不为人注意的屋顶上,

默默地守护着大地上的人家。

没有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现在的瓦当仍是中国最美的印记,

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抹不去的记忆。

顺乎阴阳,

合乎五行,

它不仅守护我们走过千年岁月,

更是陪伴我们生老病死。

捡起一片瓦当,

便可嗅到历史的气味,

便可看到岁月的影子。

或圆,或方,

它们安静于青砖白墙之上;

或伏,或起,

它们都静默地守住一方。

它们是夕阳下

遥远的一抹轮廓,

也是我们

风雨欲来时候的避挡。

它们是

旧年泥做火烧的工具,

也是我们

至今永不凋谢的记忆

再也没有什么,

比瓦当更为平凡普通,

也再也没有什么,

能有瓦当如此深厚的意蕴。

鳞次栉比黛瓦青,焚香品茗听雨漏。

黄梅雨落,

瓦上生烟霞,

洇染成一片诗意。

雨在瓦头,横的是帘,竖的是线。

“瓦下听雨”的意境

想来是那样的诗情画意,

走过历史的烟云。

瓦当静静地待在屋檐上,

感受着明月清风,

花开花落,人世冷暖,

它忠诚地守护着主人的平安。

一砖一瓦总关情,

一草一木皆是诗。

一片青瓦,

在千年的岁月中,

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

以水和泥,

于烈火中烧结成瓦,

将瓦叠于椽木之上,

一瓦遮头,

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一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砖瓦之间浓缩着传统建筑的精髓,

沉淀着民间记忆的丰厚底蕴,

渗透着中国味道。

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系列

之二 微雕

一粒米雕上唐诗三百首,

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白玉可容许包罗万象巨著,

针眼大的象牙片上崇山叠嶂,拂柳近池,几只小野鸭嘻戏,

叹为观止。

一种不可思议的艺术

微雕

一个意念中的艺术,

把大千世界奇观壮景微写成指甲盖的方寸。

我在微信里问了下杨其鹏老师:

“你喝那么多酒手不抖吗?

拿起刀就不抖了”。

一个神回复,

人刀合一!

变形的三指千层底的老茧,

是铁刀神功的物证,

是心在雕刻 ,

神的附体,

中国人自古是相信神的存在

意有心而发,

是刀客的最高境界。

是心里的宁静,

血液的干净,

是与生即俱来,

骨缝中发出吱吱作响的热爱。

山水诗书还有落印,

只在微粒。

意刀下的袖珍世界 ,

发丝上的飞鸟羽翼清晰 ,

橄榄核里的仙女眉目传情。

放大镜下,

带你进入一个幽静的微观世界,

是这盈寸间的大千世界山川如画,

让你忘了周围的一切,

山石褶皱,小溪潺潺的流动,遒劲有力的书法....

美到让你窒息。

我又不想进入,

生怕放宽了的心又变得拘谨 ,

看着看着却被这份幽静意蕴拉的很远很深....

我明白了以小博大的境地,

是刀尖与麦锋的较量。

扇骨上的密密麻麻散落一地,

不知道的人,

白驹过隙的不经意,

却发出意雕意刻美妙声息 ,

揣在怀里不为人知,

心中时刻有你,

不想弄丢了,我小心翼翼把他装入盒子放在抽屉里,

思量无比,

一件中只有国人才懂得美。

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系列

之三 陶瓷

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了。

我们的祖先,

神使鬼差的发现泥和水在草木灰中化蝶,

就像先祖在尝到山果变质发酵带来的快感,

带来几千年的酒文化,

多少风花雪月,千古绝唱。

一切都是这么不可思议!

文化的浪潮就是偏偏发生在不可思议当间。

泥条盘筑满足这生活的需求,

烧着烧着……

就烧出不可估量的一门大艺术-陶瓷

一个从劳动中创作出的国粹,

一个让西方强盗摸不到丈二和尚的伟大伟大发明。

白银被我们祖先用泥巴甘心换掉,

令他们恐慌,

这个凝聚先人智慧劳动结晶,

外国人无法解释想要自己创造却苦苦无从下手。

昌南中国名字的谐音,

无需考证因为我们递出了这张陶瓷制作的名片。

恬不知耻把拥有一件中国陶瓷而无比骄傲,

放下了自以为是高贵的血统,不在是逞强的面庞,

族徽画在最名贵的材质上。

烧着烧着……

我们不在满足这简单的需求,

把一切美好寓意画上刻上,

划画神来之笔发生在断断几秒,

印花一个艺术与效率的完美组合,

贴花浓郁別域风情,

单色包含着多少风情万种。

烧着烧着……

世间一切美好都可入味,

烟雨江南的天青不是等待,

千峰翠色这般作袶来,

云蒸霞蔚尽收眼底,

宋瓷一个素雅的减法。

烧着烧着……

釉下明快洁净清澈见底美丽青花,

釉上热闹五彩斑斓的焕发,

温柔细腻粉上彩色舞蹈,

釉上釉下争奇斗艳哲理家。

祭红,赋予鲜血生命化身的美丽传说,

娇黄,至高无上的权威,是中国人对祖先无上敬崇,

胭脂红,青涩稚嫩少女的薄唇,

因为用情用心,所以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官窑在宫廷画师的精心设计,呈揽最高权利的批示。

规格之高,

上致皇权,中国人对完美的至尊膜拜。

在一次次的试烧,

最终定下来的是无懈可击。

艺术的唯美永远是对完美的不断追问,

然而全美的事情却是艺术品的最大缺陷。

只有官窑出品的女人,

才是我们每个男人心中的女神,

优美的曲线,恰当的三围比例应证着林语堂的凹凸感,

洁净的胎釉肌肤,精致的画皮每一笔恰到好处,

女人还是官窑的好。

民窑一个无拘无束的世界,

不是粗制滥造藏污纳垢,

而是活泼可爱随意潇洒,

稚拙的大头娃娃一件衣的表达,

可人的小鱼儿无需水波的映衬,

龙凤、五福、如意,柿子、石榴、松鼠都被借物寄情与美好愿望,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一种含蓄内敛的中国式表达。

三娘、无双、吕布、貂蝉、盈盈……都是一张张美好故事画片,

率性肆意的书写,不就是哪中国人意在笔先的高度境界吗?

我已无语表达……

只有中国人才懂得美系列

之四 书法

透过王羲之磨破衣襟敞口,

仿佛看到那精妙的笔法凝聚着的代代执着艰辛。

这油黑明亮的一汪砚池,

聚积着书家迈在山石崩云上的单调步履坚韧才情。

一根竹管,一撮羊毫,

最简单的制作,

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在如同田野小径的尺牍上踽踽而行。

回响着大自然无声的召唤,

显示着的大自然宁静流畅的馈赠,

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田野里朦胧的冬眠。

这器具浸透着对无怨无艾的焦虑,

以及寄情山水飘若欲仙无言的愉悦。

隐含着苏夫子失意无助的哀鸣;

《兰亭叙》里沉静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畅叙幽情的流动韵律;

家国仇恨,悲愤交加是倾泻在《祭侄文稿》字里行间的抒发;

载下满腔复国情结绝望中以笔代刀的满纸金戈铁马,那是王铎的心画;

大气磅礴的《沁园春》决定了谁主沉浮.......

这小小书写器具属于华夏人民的创举,

它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得到保存,发展,延续。

书法,中国文化的符号。

没有那种艺术生命力可大到三千多年

还将会有坚强的生命力,

无法撼动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

一根线条的简单表达,

把文字符号演绎成意象和自然韵律融和的美妙,

甚至是生命的思考,

只有中国人才能够创造。

我远离那些繁杂无味的争吵,

抱着独道的观念,

在享受纸上烟云狂舞后的

那份爽利,

才知道王羲之为何要服下丹药

只有中国人才懂得美系列

之四 书法外一首

今晚还会有一轮弯月

悄然无声

挂在哪里

城市 车水马龙

却毫无生息

你以

放下一切的恩怨和压力

心无旁骛的

干净

一切的噪音和妻子的唠叨都像

从没发生过的

独享宁静

世俗在拉扯

种种迹象簇拥

都是毫无波澜的

从容面对

高速的效率和供给

无形的压力

把我们从安逸的内心

撕裂开来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在隐隐约约的或多或少想要

这世界静静

就在现在,就在此时此地

静定自如,不在焦虑

它给了我们一股莫名的推力

现代化的生活

让我们淡忘了祖先的记忆

不在是满足的需求工具

闲暇的玩具

平心静气

忘掉一切的纷争繁浮

叨叨絮絮

纯粹的

在感受着笔与纸的摩擦力

精气的存在

方寸之间让你看到不朽的生命力

觉察到这曾经习以为常无力的抗拒

这结局不完美

一切都不顺利

总是用好和坏为事物贴上标签

用别有用心的角度看待你

可是抗拒往往是推延,消极甚至是逃避

都在这一笔一划下真实的营造

行走在黑白的世界里

它改变了你内心的状态

不安被沉浸消融的无影

一遍又一遍的改变了你的人生格局

多么庆幸啊

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美丽,一种传统,一个宝藏

历经千年岁月

将会是全新的方式

与我们同行

诠释着秋风萧瑟

种种思议

让越来越多的人进去

一波

通往当下心灵的道场

只有中国人才懂得美系列

之五高古玉

头顶上的发箍是通往神灵的介物,

人玉得以灵通。

仿佛得到了萨满的指诣,礼遇还是礼玉,

幽幽的天际间,

发出中华文明的曙光。

猪龙的图腾,

是先民认识人类起源的密码,绝顶的思索。

佩戴在胸前,辟邪祈福,

行走间玉声悦耳,如天籁之音,美妙至极。

安葬在逝者给了他们通往神灵的信物。

八千年浩瀚烟云,九万里广袤大地,

华夏子孙,千秋万代,无不与玉相关息息。

温润的体肤,触之如肌,

和我们如此亲昵,宛如天赐,赐予天地的舍利。

本无王民之别,却有王权之贵,

帝王皇家达官贵人方可,

王字旁的待遇,高贵的家境。

苍黄的沁色涵盖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有了深奥的内韵。

游丝毛雕不可复制

惊叹古人的高超琢玉技艺,

品味高古玉中神彩飞扬,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把玩一块高古玉,

就像品读着年代久远的历史的传奇,

执意崇敬的抚摸,

手中古玉演绎的人间故事好像隐约可观,

古意融融,玉魂招灵,

此刻,我的心境是无声的表述,

只能在抚摸中心领神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