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发恒的头像

杨发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3
分享

迈开双腿

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女孩,怀揣4000元钱,行程2100公里,历时20天,走完川藏线,如愿完成梦想。这是近日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

事情原来并不稀奇,不就是一场旅行嘛,但当得知女孩出行的方式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时,惊诧、钦佩之余,就由不得不为她鲜明的另类和要强的个性所叹服。

仅仅凭着徒步加搭车,女孩就征服了漫长的川藏线,听着都提精神,也格外羡慕。最后一程,穿过雅鲁藏布江大桥,进入拉萨市区,姑娘是站在一辆四轮拖拉机上的。

人靠两条腿立足世界,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安步当车,众人对各种型号的车辆,才生出无限的钟情和依恋。以至于,一出门就想着能有汽车的飞驰替代两条腿最本能的迈动。快,而且节省体力不说,那个充分享有现代文明的风光与洒脱,真的不是所有人想舍弃就舍弃的。

早些年,机动车尚少,在农村看到架子车,甚至还有运送农具的由纯木头打制的驮车,都想着坐。架子车倒没有什么,两个充气轮胎,只要把握好车把手,还算稳当。若有小孩子想坐,只要误不了大人的事,一般不会被拒绝。

驮车就不一样,三两头牲口拉着,一蹿一蹿向前,路遇不平或赶巧有牲口使性子尥蹶子,那就一点稳当气都没有了。小孩子靠得近,吵闹纠缠着要坐,便会遭到大人的无情喝斥。人小玩心重,不知天高地厚,安全问题是不会去考虑的,只想着能上到驮车上去,牲口拉着走的有趣。自家的人驾驭牲口,这家的孩子就有机会搭乘驮车,别的孩子想顺风蹭上去,也难如愿,一来二去地,便觉得憋屈落泪。回家少不了埋怨做父亲的入错了行,要是见天赶着牲口犁地耙地,也不至于自己连驮车也坐不到。

履带拖拉机很早就有了的,不多,一个公社也就那三五台。每逢到哪个村,生产队的干部们都把拖拉机看护得紧而又紧。别说孩子,无关的大人也休想傍边,想坐车门都没有,你以为你是谁。拖拉机在地里一趟趟地奔跑,又拉犁子又拉耙,村民们只能远远地站着看,看久了,大白天里都会做梦,梦中坐上了拖拉机,全村人都在羡慕地看着自己。

后来,大队里有了墨绿色的轮胎拖拉机,因着高大的轮胎,也叫“轮胎车”。有了速度,有了漂亮,有了灵动,有了便于操控的方向盘。不只是服务土地,挂上拖斗还能运送货物,三十里五十里说到就到,这是履带拖拉机所不具备的运输能力。

轮胎车耕地以旋耕为主,不再是单纯的犁和耙。旋耕的妙处在于,土被旋起来的同时,也被粉碎了,不像犁地犁起来的土块那么大,少了打坷垃和平整土地的麻烦。旋起来的泥土,再耙上几遍,略微盘瓷实、蹚平整,就能摇耧下种。轮胎车旋耕土地,想蹭车坐更难,驾驶室里没有多余的座位,而在运送货物时就比较容易,后面有拖斗。

那时候,农村已经掀起了旧房改造的热潮,你追我赶地拆旧建新,多少年了,村民们在破旧低矮的房屋里已经住够了。而在当地,土质等自然资源决定了生产不了砖瓦,要到外地买,轮胎车就派上了用场。载货的拖斗里,能坐不少人,就有了蹭车的机会。

到远路拉东西,孩子们就想法子上到车上去。因为事先得到了大人的恩准,到了装卸货物的时候,就知恩图报地特别卖力,有时能顶个大人,小手磨出血泡来,也不觉得疼。砖瓦已经装满了车厢,上面再坐了人,不但不觉得危险,还自认为很得意,似凯旋归来的勇士。是呀,坐在车上,体验着风驰电掣的滋味,而且,一路上还能看到那么多的风景,哪怕一闪即过。还有到郸城、鹿邑、亳州这些周边小城拉煤,搭顺风车的往往少不了。

这些,是小时候与车打交道的经历。因为为数不多,所以记得清楚。我们要到哪儿去,靠的就是两条腿。村里人爱说“拔腿就走”,有着无远不至的坚毅,有着简洁却有力的洒脱。

蔚蓝色的苍穹下,一个女孩在经幡舞动、白云缭绕的风景里,迈开双腿走向布达拉宫广场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美。

向以独特的方式丈量川藏公路的女孩和所有喜欢徒步向前的朋友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