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发恒的头像

杨发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4
分享

一伸手的温暖

我常跟人说,街头派发的广告别都拒绝。

先看清楚,我说的是派发,不是胡乱地张贴,别误会。因为一说到后者,容易让人想起一段时间里满城无处不在的小广告的身影,它们被戏称为牛皮癣,一种大煞风景的城市痼疾。而派发的广告,不在此之列。

这样的大城市,想要消除小广告的生存空间,可能有难度。电视报纸宣传有声势、够排场,见效也快,但那需要大笔经费的支持,况且电视报纸的资源有限,不可能事事都指望它们。还是价格低廉的小广告来得便捷,也更贴近生活,易于被人接受。出很少的钱,就可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何乐而不为。

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报纸刊物,还有生活中的口口相传,如今的信息来源很多,四面八方,各种渠道都有。小广告算是最普及的,也最直接,目的性更强,自然也契合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正在大街上走着呢,迎面一个人,递上一张纸,对方看时机,可能还会以最谦和的态度和诚恳的话语对广告上的内容作出介绍。在两个人都伸出手的那一刻,最能体现派发者的沟通能力。

不用说,广告制作是下了功夫的,既图文并茂,又简洁明了,印刷也堪称精美,具有赏心悦目的一面,或许可以当作美术作品来欣赏。接过来了,当即看了更好,等会再看也不迟。尤其是当你有足够的闲暇,也具备很好的心情时,不妨停下来、静下来,把那些或许已被你搓揉皱了的广告拿出来,好好欣赏品读一番。或许从中可以读出商家在经营上的良苦用心,但求广结人缘、多交朋友的美好愿望,读出广告设计者绞尽脑汁、尽展其美的策划能力,读出派发者急于出手,也好快些提高业绩的心态,更可以读出市场竞争的残酷和经营的不易,小小的一片纸,映出了生存的大智慧。

广告中,推销货物的,销售楼盘的,开业庆典的,培训招聘的,家教宣传的,银行拉存款的,电信搞活动的,宣传保险业务的,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广告,无论规模大小,都体现了供与求的关系,是生存,是服务,是展示,也是在寻求一种合作、交流与互惠的机缘。广告上面印着的那些地方,一定就在附近,你想吧,城北的鸡毛小店需要招徕生意,不可能把广告打到城南去。同样的,闹市街头的商家也不可能到乡野去吆喝。也许这样的店子,大多才开业不久,还处于起步阶段,店面不大,人气也不够旺。

恰巧此时,如果你有所需,何不乘机追着广告前往,友好地帮衬一下呢!果真如此,就是缘份了。主人多了一份生意不说,你以后再出门,也多了一个去处。你的朋友或许受你的影响,也能成为这儿的座上客。朋友间都喜欢一个地方,也就多一个谈资,那是对一个城市共同的印记。

派发广告的人,不可避免的以年轻人为主,也许多数还是初入职场。他们怀着淘金的梦想,从遥远的故乡来到这座城市,为了生存,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就是到街头派发广告。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一次次伸出手,把一张张广告递到行人的手里。如果你接过去,他们会以微笑作为答谢,或许会听到几句真诚的祝福。凭着这张广告,如果真的能和派发者再次见面,在这样一个坚硬的城市里,留下的一定是一份有趣而又温暖的记忆。而这一切,都源于你伸手我伸手共同结下的情缘。

再是行色匆匆,把递到面前的广告接过来,大概也是误不了赶路的。伸手接过来,体现出的是涵养,还饱含着对底层劳动者最起码的尊重。而体现这种尊重的,仅仅只需一伸手的动作,传递一伸手的温暖和情意,还有理解、支持和鼓励。所有这些,甚至应该成为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有的礼仪。接受派发的广告,也许不经意间就给派发者留下了一丝希望,送上了一束光明。

当然,那些乱写乱划的,信手涂鸦的,恣意妄为的,还是要坚决予以取缔和打击。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及时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去除眼前那些大煞风景的图文,还都市一个清白。这也是清洁城市建设所必须的。是的,街头派发的小广告别一概拒绝,而对那些有着散布不良信息嫌疑的,每一个人都要肩负起监督监管甚至举报的责任。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如果看了又觉得没什么保存价值,街头的垃圾桶便是小广告最好的去处。从散发到阅读,从传播者手里传递到匆匆行人那儿,小广告的生命很短暂,其间诠释着理解、宽容、温暖、祝福和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