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发恒的头像

杨发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3
分享

搓绳 捻线

绳的种类繁多,用处也广。居家过日子,处处少不了。

拴牲口的叫缰绳,牲口拉犁子拉耙用的叫套绳,掌控牲口前进方向的那叫撇绳。勒紧车上的物品,以防滑落的叫煞车绳,粗绳叫縆,拉动鱼网的叫网纲,纳鞋底和缝衣服的叫线绳,挎在肩上拉车用的叫襻绳,扎辫子的叫头绳,拴油瓶的叫瓶系子、推磨的叫磨系子、背篮子的叫篮系子。腰里扎的那叫孝子绳,扎布袋用的叫扎口绳,控制鞋子松紧的叫鞋带。

根据制作原料来分,有麻绳,有草绳,有皮绳,有布绳,后来又有了尼龙绳、钢丝绳。绳有两股的,也有三股的,还有更多股的。三股绳搓不成,要想成绳一个是用手辫,辫时右边股向左压住中间股,左边股向右压住新生成的中间股,如此反复绳就出来了,因工艺的关系,又叫辫绳;再一个就是靠工具打,要三四人共同操作才能完成,打绳的器具叫拧车子。多股子绳和钢丝绳,制作复杂,村里弄不来。钢丝绳也只有在机械化耕作时作牵引使用,一般随车带的都有,普通老百姓也用不着。

绳的祖宗是麻。最常见的麻有两种,一种叫小麻,一种叫洋麻。小麻是土麻,年代久远,生命力强,以至于种与不种都麻影遍地。洋麻,有个“洋”子,据说是外国引进来的。洋麻高大,叶呈多尖角形,麻花艳乍,呈喇叭状。麻身上带小尖刺,皮色或青或红,或青红相间,人走进麻地,双手举起也难够到顶。小麻不同,个小,叶圆,枝体光滑,长不到一人高就开花结果,初长出的麻梭子,剥了皮,能当野果子吃。小麻叶子柔韧性好,又没有别的怪味道,路人口渴了,劈下一缕麻,采一片大的麻叶扎成葫芦状,就能吊到井里打水喝。

不管洋麻、小麻,收获时没有说砍麻的,都说是杀麻。杀倒的麻清除枝叶,扎成捆压入污水坑里沤,夏天气温高,发酵快,七八天就腐烂得皮肉分离、溃不成军了。将剥下来的皮放在清水里淘洗干净,晒干,就可以搓绳用了。去皮后的麻成了光杆司令,白花花的,也有了新名字,叫麻秸。麻秸是上等的燃料,沾火就着,能作引火用,如果再用灶膛灰焙一下,就可以像柱香那样点燃。烟瘾大的人,一手攥着麻秸火,一手托着烟袋,一锅子吸完再填上一锅子,点上接着吸,省火省事。娶亲抬嫁妆,一定要先把绳染成红色,表示吉祥喜庆,原色麻绳是捆棺材或用在别的地方的。是红事是白事,单从用绳上就能分辨出来。不同的用处,对绳的要求各有不同,粗细,长短,松紧,色彩,质地,都有讲究。

搓绳不是正活,不可能占用上工的日子。一般会在阴雨天,地里进不去,出不了工,窝在家里又闲得慌,就找事情做,一来二去就想到搓绳,也好有个寄托。搓绳纯属手艺活,不需要辅助工具。起好头,等于给绳定下了调子,接下去边搓边续麻,绳就能越搓越长。一般的绳,只需要在大腿上,一只手搓就行,如果对绳的质量要求高,就得用双手合拢去搓。有时候,为防止打滚起结,还得把搓好的一段绳放在地上或板凳上,用脚踩上去压着。两只手力气大,用力也均匀,绳就搓得结实紧凑,摸起来硬梆梆的。搓绳时间长了,手发热发烫,有灼烧的感觉,朝手心里吐些口水,降降温,再搓手不滑了,也有力了。

搓的都是两股子绳,如果也有技巧的话,最大的技巧在续麻上。该续的一股一定要在即将变细的时候,及时续上。要尽量使两股麻经子粗细差不多相等,这样搓出的绳不会因续麻而突然变粗变细或疙里疙瘩,也才均匀、美观、结实。为此,搓绳前一定要对麻进行适当处理,把麻劈分均匀,一丝一缕的,太硬的要通过搓揉或碾压软化一下,方便入绳。还要把麻捋顺当,摆放整齐,不能一团乱麻,不然剪不断、理还乱,用时难以顺利抽出,会影响人的心情和搓绳的进度。

搓绳是寂寞枯燥的劳动,有人在一旁说着话,那是搓绳人巴不得的,有的还专门为此备了纸烟。身后的绳子如蛇一样盘起,搓绳人怀着强烈的成就感,喜不自禁地向人展示,说,多好的绳啊,三五年都用不坏!好奇的孩子,用手抚摸那绳,坚硬如铁,再也没有了麻的柔软,知道那是被搓绳人上了“劲”的缘故。

村里人对绳格外看重,一时用不上,就一定会整齐地盘好,挂在某个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地方。哪家有根长而结实的绳子,全村人都会慕名去借,绳的主人是很自豪的。比如伐树,把一根绳子拴在要伐倒的树的枝杈上,就可以掌控树倒下的方向,避免砸坏房屋或别的树木。过去的鞭炮,都是手工擀制和编成串的,留下的捻子长,要想炸得响、落捻少,就必须用绳子把炮吊在高处,尽可能使其在落地之前引爆。等等,都需要长的绳子。老年人会过日子,看哪儿丢了节绳头,都会赶紧藏在某个地方,希望着哪天能派上用场。除非断得再也不能续接了,麻经子也糟了,才舍得拿到货郎担上,换回孩子吃的糖豆或女人缝衣钉扣的针线。

把从城里捡回的破旧毛衣拆成线,能搓成花花绿绿的绳,这是典型的废物利用。如果原物主能看到,恐怕也不会相信,自己丢弃的旧衣服摇身一变竟然以绳的形象出现,而且还那么漂亮。

捻线和搓绳不同,捻靠的是食指和大拇指的配合,两根手指力量有限,只能捻短而细小的线。像瓶系子,那时候油瓶都挂在墙上,怕老鼠把瓶子搅和打了。还有捆小东西的绳子,像扎布袋口,啥时候需要了,扯来一根布条或一缕麻,一会儿功夫几根小绳就出来了。

纳鞋底用的线绳长,捻起来太慢,只能合。合绳时把选好的棉线穿在门环上,人站在十几米或更远的地方,一头用牙咬住,一头放在手里搓,过一会儿咬着这头,再搓那一头,这样反复几次,两边的线上足了“劲”,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一块滚动。此时,再顺势往一起搓搓,加把“劲”,相当于烧底火,可以加快绳子的生成,也能保证质量。一气呵成,就是这个道理。

合,介于搓和捻之间。手工成就的各种绳子,多数源于这三种技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