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发恒的头像

杨发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21
分享

灯笼

有个歇后语:大门外面挂纱灯——外明里面空。意思是一个人表面风光,其实并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和说某个人“讲穿不看家”,道理差不多。

纱灯就是灯笼,用薄纱精心裱糊装饰而成,既秀美大方,又经久耐用。村里人常把纱挂在嘴上,把纱灯说得那么亲近,有鼻子有眼,好像家家都有。熟悉内情的知道,村里人家大门前从来没挂过纱灯,一般的灯笼也很少挂。身上衣装,床上铺盖,都是家织老棉布,没有闲钱,买不起薄纱装裱灯笼。纱灯,也仅仅是说说而已。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孩子们拿小棍挑在手中把玩的灯笼,由高粱秆扎成,外面包裹着的也都是粗糙的纸张,无一例外。

过年,该走的亲戚走完了,该串的门串过了,眼看十五将至,小孩就吵闹着要灯笼,一年一度,挑灯笼万万不肯错过。没有灯笼,年就不完整,热恋着过年的少年心事就难以了却。每逢这个时候,最忙的是会扎灯笼的大全,这个扎好了又扎那一个,一个还没完成,外面又有人找上门来。来人抱着裁好了的高粱秸秆,边递烟,边虔诚地恳求着帮忙。大全说,搁那吧,有啥哩,年年都扎,不会少了哪个的,明天让孩子来取吧!手里的活一刻也没停下。来人得了话,满脸堆笑地放心而去。

大全是有名的能人,砌锅灶,织鱼网,扎鸟笼,编席,染布,淋醋,五行八作,琐琐碎碎的事,都能做。会这么多的手艺,虽没有木匠、泥水匠威风,也同样坐拥一片天地,独享一份好名声。大全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都得冲锋陷阵,像打绳、下粉、酿酒,属群体性劳动,都是大全扛大头,领导着几个人,一切由着他的主意去做。大家心服口服地拥他为头,听从他的铺排。大全知道年年扎灯笼少不了他,也不用提醒,每年收了高粱,就把结米的那一节长长的秸秆删下来,早早地备下材料,专等着年后扎灯笼。秸秆捆成捆,吊在屋檐下的木钩上。扎灯笼用不完的,常被人寻了去用作他处。

扎灯笼,大全不再零敲碎打,他走的是整批操办的路子。删刀磨得飞快,备料时朝整齐排列着的秸秆上一刀切下去,扎灯笼用的立柱成型了,又一刀,横梁出来了,再一刀,灯笼的配件也有了。再破些苇眉子当接头用,就可以正式开工了。初扎出的灯笼,不是个个都牢靠,有的会因为秸瓤质地松软,而显得松垮不堪。大全有办法,那就是裱糊,用纸一一崩紧,将灯笼的各个部位,紧紧地固定在一起,整体稳定性大增,灯笼脱胎换骨,就结实牢靠了。

裱糊后的灯笼已经成型,也能挑出门了,但却不耐看,还需要最后的装饰。这是扎灯笼的最后一道工序。在灯笼的四壁上贴上彩色剪纸,有刘海戏金蟾,有七仙女下凡,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还有喜鹊登梅和凤穿牡丹。四根立梁上贴有花牙纸,天地四边旋着镶上彩边,红绿相间,色彩艳丽,看上去就觉得喜庆吉祥。大全手艺精湛,扎出的灯笼讲究多,有学问、有看头,也最能吸引人。

灯笼里放蜡烛的底座是块小木板,木板上钻两个孔,将捏成倒U状的细竹签或铁丝穿进去,就能挑起来了。放蜡烛是技术活,一定要大人,小孩子把握不住,万一放歪了倒下来,一圈子都是纸,没有不烧坏的。

正月十五挑灯笼,孩子们最为喜爱,也成了他们继过新年穿新衣、戴花帽后的又一盛大活动。元宵节有何喻意,他们并不知道,天上的圆月也顾不上看一眼,只一味地爱护着灯笼,映着月光、灯影,沉浸在四处游玩的欢乐里,灯笼成了最传统,也最时尚的玩具。挑灯笼,照乡里旧俗:十四是试灯,十五是正灯,十六是撞灯。十四这天,把灯笼挑出来,走一圈,试试能挑,蜡烛位置摆得正、定得牢,大人就催促着回家了。如果有不妥帖的地方,回去再修整也不迟。十五这天,最热闹,大概可以称得上村里的灯会了。孩子们挑着灯笼,大人也纷纷出门观看,虽没有庙会观灯的场面盛大,气氛也一样热烈。

突然,有人说:快看,船灯!大全带着儿子,挑着船灯正走出门来。这一次大全有新动作,也算是谋了私。他在方型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在两边各加了一张翼展,就成了一艘船的形状,大伙叫船灯。船灯体格大,结构紧凑,气势不凡,装饰也更新颖别致。大全第三的儿子年龄小,还操控不了这么气派的灯笼,大全就出了面。父子二人穿梭在人群中,十几个孩子就拥挤着围拢过来看稀罕。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精致,孩子们收获着挑灯笼的快乐。十六日撞灯,就比谁的灯结实,甩动灯笼碰撞,谁的灯先被烧坏,谁就输了。不管输赢,孩子们都不会哭闹。挑灯笼,讨的就是个新鲜、喜庆。犹如门上的对联,总要一年一更新,今年的灯笼很少有存放到明年再用的。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共识。

还有别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灯笼,也能照明和把玩,像萝卜灯、白菜灯,也会大放异彩。把大白菜的根或半截萝卜掏空,放进蜡烛或蜡油,插上根筷子,就能端着到处玩了。

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大概也就这样子!萝卜、白菜做出的灯,简约,滑稽,不是那么富有诗意,却也真切地体现出了乡下孩子的一片童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