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的存盘里,清明,从幼时起,就被雨纷纷、欲断魂等词汇浸润着,与祭奠先辈英烈关联着,是以春雨作天泪,作奠酒,借着百花凋零的伤感,扫墓祭祖、缅怀故去的亲人、回忆前贤功德、寄托后人哀思的时节。
我想也是,无论是在漫长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还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一年四季都在为学业、为事业、为生存、为梦想奔波忙碌,需要为一路前行的思维打个顿号,为疲惫的双脚踩踩刹车,重温一下故去的亲人们对我们的殷殷期待,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路上,一代一代的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铺出的路基。祭祖的传统,是中华民族为先前尽孝道的一个重要仪式,不知传承了多少年,多少代。
在清明前后,我们可以带着妻儿,到逝去的亲人墓前挂清明吊,燃几柱香,烧几张冥钱,鞠几个躬,磕几个头,与逝去的先辈们说几句悄悄话,将我们现代富足安康幸福生活的喜悦传感给他们,祈祷驾鹤升天的亲人们,在天堂保佑我们和平安定的生活。给远在天上的亲人们送去人间的祝福:亲人们,你们在天上,过得还好吗?温润的泪,如山泉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滴落在花草丛中,蕴含春雨般营养,化作遥寄给亲人们的玉液琼酿,去感化春天的万物。
在清明节前后,如果能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感受大地母亲和太阳父亲的温情热度,我们会看到,清明,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回忆和祭奠,是赋希望于哀思之中的,后辈们幸福与安宁的生活,才是先贤们的期冀与愿景,才是他们英灵的重生。清明,少了初春时的恣意和喧嚣,多了几分积淀与丰腴,饱含着万花纷谢去,青果压枝头。雾收清溪舞,百鸟竞嗓秀。日蒸清明茶,风织炊烟稠的意味。
在田野中,有老农一手牵着耕牛,一手捋着下巴上半尺长的白胡须,肩挎烟袋杆,行走在油菜地、小麦地、果基地、茶园小径,如土地的主人一样,视察他的庄稼,那一株株茁壮的庄稼、果树、茶树,就是他用汗水作墨、犁头作笔写出的一行行诗。这时的油菜籽已经饱满,小麦已被春天灌足奶白的浆,清明茶正日以继夜赶着节令出锅……。看到这些,老农会像咂着蜜汁,他不时弯曲栗柴棒一样粗硕的手指,估算着一季的收成值,心里有了底气,今年的小康日子,又有了丰收的底料。
清明,让一年的季节进入青春期。细细地读,细细地品,清明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味道的。当我们来到大自然中,贪婪地来一次深呼吸,大自然会毫不吝啬地将太阳回暖的味道、四月风和熙的味道、万物挂果的青涩味道、紫燕衔泥翻飞的味道回报给我们,从河沟里、水田边送来带着泥土湿润的蛙鼓味道,还有繁茂的树叶和芳草地,散发出醇绵熏人的味道,扑鼻而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与恩赐,大自然胸怀的博大宽广。我知道,这些味道,就是清明的味道。
天地清朗,万籁如洗。清明,是一年中阳气升腾,希望升华的时节,因为春天准备着丰硕的收成预期,即将与夏天办着交接。春雷,如战鼓,如激越的号角,更能唤起人们,只争朝夕,迎着太阳,追着月亮,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去开垦事业的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