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母亲没有情绪。作为同样经历过少年、青春、喜悦、幸福、痛苦和悲伤的母亲,怎么会没有情绪呢?母亲圣洁,却诞于人间凡胎,同样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她的情绪堆积越深,越是从脸上读不到。母亲的情绪,是人间最重要的情绪之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所中学、大学开设母亲的情绪这门课,也没有机构、心理学家专门来研究母亲的情绪。其实,无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劳动的每个成员,都应修好母亲的情绪这门功课,将母亲的情绪当成一生的教科书来读来悟。
如果把一个家族比作一棵大树,母亲就是根基,父亲是主干,儿孙是枝叶。母亲经营着庞大的根系,从泥土中吸取天然的能量,供给着一个枝繁叶茂的家族需要的营养,母亲的情绪,是一个家族的风水和脉气。她从出嫁那天,点亮红烛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规划着如何担任母亲这一世间最神圣、最崇高、喜极而痛极的职位,像播未来剧一样,在大脑中设计着鲜活的场景,比如生儿育女、教儿学语学步,呵护着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中学,上大学,参加工作,谈恋爱,直到孩子结婚,把儿子交到一个叫儿媳的女子手上,把女儿交给一个叫女婿的男子,母亲才会长抒一口气,开始盘点她一生的收成。
母亲,按照她的生命周期,倾一生的好情绪,陪伴儿女成长的每一步,安排儿女的衣、食、住、行、学,母亲的怀抱,成为孩子们最安全、最温暖、最舒适的窝。把最好的、最香的、最贵重的喂着你吃,守望着你一口口吃下,直到你打出几个响亮的饱嗝,母亲才会像自已吃下肚一样满足地微笑。吃下你的肚,暖着她的心。母亲心里始终有杆秤,秤砣总是压低她那头,翘着你这头。即或是在艰苦岁月,有米时,母亲把米留给你吃,她喝菜糊糊;有苕时,她把红苕芯剥给你啃,她吃苕皮和苕尾巴;吃野菜饭时,她把米面扒出来喂进你的嘴巴,她咽野菜;吃水果时,你吃最胖的,她吃最瘦的,你吃最饱满的,她吃最丑的,你吃红润鲜亮的,她吃已烂边的。很多时候,我们在享受母亲太阳般的慈爱时,很少读到母亲心页中用泪水和黄连浸泡过的字眼,很少去问她的需求,她要不要回报,她有不有丁点私心?她除了经营孩子,还有不有别的追求?她的情绪为什么总是晴天,总是如十五的月亮那样圆润和饱满?即或这样的提问,有时只是在我们的大脑中一闪而过,如流星一样,在心宇间没有留下烙印和座标。有时,子女们甚至认为,母亲给的,就是天给的,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母亲是一本最好的书,不会只写着美丽、善良、慈祥、微笑、天真。她同样有眼泪,有心酸,有负累,有牺牲,有失望,有白发,有沧桑,才构成一本有跌宕故事情节、内涵完整丰满的书,耐读的书,启迪心灵的书。我们时常看到,母亲在家里从不打扮,衣着随意,当走出家门时,她会精心打扮,对着镜子照几个回合,穿最显气质的衣服,化上淡妆,把情绪调到沸点,从浅意识说,母亲骨子里是爱美的。从深意识说,母亲是在为全家人争脸面。母亲是在世人面前,展示一家人的气质,一个家庭的气象和情绪,当然,也是为孩子立足社会增加分值。比如,一位母亲会烹饪几样拿手的菜肴,孩子的同学、同事都喜欢吃,孩子经常邀他们在家聚餐,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同事,从美味中吃到妈妈的味道,也找到在母亲翅膀呵护下那样温暖的感觉。无形中,母亲给孩子联通了人脉。在这里,母亲把好情绪揉捏在喷香的饭菜里,成了孩子在职场的土壤、雨露和甘霖。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母亲在岁月中一天天变老。母亲七八十岁时,情绪进入无我无求的境界,会把对孩子的关怀藏在心的内层,润物无声,不需要金钱和物的介质,她经常会守候在门口,盼着孩子回家来,以便第一时间开门,一开门就能看到孩子向她走来,或是等候孩子来个电话,听到孩子的声音,节假日、生日收到孩子们的问候。当然,她期昐着孩子们在乎她,更重要的,是想看看孩子,从你的音容笑貌里解译出,在外是不是平安健康,工作顺不顺,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情绪处于什么状况?有时,你的迟疑、躲闪、遮掩,都会让她捕捉到心空是晴天还是阴雨,是云是雾还是彩虹。她不在乎你挣多少钱,在她心里,挣钱多少,只是一个数字符号。有时,孩子们在母亲需要时才去看一眼,或是铺张地买一大堆东西,或是给钱。其实,母亲思念孩子的频道一直在线,天天在盼你去,并不在乎你捎带什么。她最欢心的是你能站着、或坐下来听她讲着已背过无数遍的,用日月之轮辗轧过的,陈芝麻烂谷子的故事,或是讲述她与父亲的创业史,讲述你平凡的父亲,如何成为她心目中的大英雄。讲述哪年家里杀了三百斤的大年猪,哪年堆了一个大柴垛,哪年收了堆满半屋的谷子,看见你微笑,以为你的心在与她的心跳产生对撞,她心满意足,还不时打出几个响哈哈。
儿女是母亲藤上结的瓜,母亲与儿女血脉相通,心灵相映,母亲的情绪,儿女们应当可以从灵魂中读出。母亲的情绪,丝丝缕缕,对接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母亲对所有家庭成员的爱,是情绪的原浆,是不能用任何物量的比值回报的,有时,我们天真地想着,母亲的胸怀如天空包容大地那样博大,是善解人意的,什么事不用去解释。其实,母亲不是思想家,不会与你论真理,不是奢求你回兑她的付出,而是渴望儿女们用一种关怀去熨贴情绪的缝隙,用体贴的文火去提升情绪的温度。读懂母亲的情绪,就是读懂母亲的心跳,就能寻找到解构社会生活的钥匙,对子女、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门需要时刻修炼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