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满柳琴的头像

月满柳琴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7/07
分享

阅读是一件悄默的事儿 ------ 《论语三百讲》书评

多年前,我在常州戚墅堰一家私营房地产公司上班。有一天月晚,独自一人走在闪烁的霓虹灯下,柔和的月光透过林荫的罅隙留影在寂寞的街牌上,映入眼帘的是街牌上一行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为之一愣,因为这浸染着青草味道和烟火气息的话语触动了我,扪心自问:这难道不是某些领导以身作则必须具备的条件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论语》,接着我开始阅读有关《论语》方面的书籍,面对年在不惑,而为人所恶的中年人的油腻:因循苟且、悠悠度日、觥筹交错、放浪形骸。不由地心中感叹道:“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如今想来,那时算是初涉,而今,阅读傅佩荣老师所著的《论语三百讲》应是重温。

在每一个晨风暮雨的氤氲之下,伫立静望着远方,远方静谧而旷远。临一夕寒霜,听一场骤雨,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去聆听孔子的声音,去体味阅读的感动。将絮语和感言连缀成文,与大家分享。

傅佩荣老师讲述《论语》方法不落窠臼,深人浅出地用自己在荷兰授学、在美国读博、在台湾教学三十多年的身边亲身经历的生活经历来诠释《论语》,见字如面,仿佛他就在我们读者面前娓娓道来。

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我们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呢?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承礼启仁”从礼仪、礼节、礼貌来阐礼;从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来述仁,从而引发人们内在向善的力量。“仁”这个字在《论语》里出现了一百多次,从数量上讲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论语》的文化渊源有多长多深?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唐朝大文豪韩愈,字退之,就取自这句话里末两字。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台湾辅仁大学就取这句话尾二字。至于有《论语》衍生的成语“一日三省”“安贫乐道”“巧言令色”等等多达数百个之多。

文中多处引用其他经典来阐述论语,用《易经》的坤卦提到的一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阐述曾参说的“慎终追远”;在论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用了西方很经典的苏格拉底一句话,他说,我现在知道神为什么说我最有智慧了。因为在人类里面,只有我知道我是无知的。意在别人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显然要比苏格拉底愚昧了;在叙述关于民风的问题,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运用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典型例子;在讲解闵子骞孝顺篇章的时候,引用了二十四孝的故事,闵子骞的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让千载之后的我们读来内心非常感动!闵子骞的话真诚,是一种深深地流淌在血液里的善良,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修养。书中诸如此类,妙趣横生,不胜枚举。

书籍的趣味性极强,文中多次引用佛教、基督教故事、《世说新语》、《易经》、《孟子》、《史记》、《大学》、《中庸》、《左传》、《圣经》故事、耶稣语言来诠释论语,讨论我们应该怎么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交朋友的重点在友直、友谅、友多闻。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帮助好朋友、好同学,一个君子应该雪中送炭,此谓“周急”,当时不要继富,即不要锦上添花。这些对于读者很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论语·乡党》里面有一段话,原文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我们要学习孔子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尊重生命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观念,不受任何社会条件限制,突破空间、突破时间,是的两千多年以后的我们看到这段话,不知不自觉令人怦然心动,不由地对孔子肃然起敬。财物不重要,人命关天才重要,让我们心里为之震撼。在当前,西方一些国家对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不予治疗新冠病毒,而在中国哪怕是百岁老人都得治疗,最出名的两神山建设中,也是基于方舱的模块化理念所以才能快速的建设完成,火神山医院从启动到建成,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而后续同样模块化操作的雷神山也在12天内建设完成,这两山对于支持武汉疫情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这些无不说明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论语》一书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部有着厚实的文化底蕴的葵花宝典。

需要说明两点:第一,是孔子没有反商的情节,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是一位商人,由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面有一篇列传《货殖列传》为证,可见行商与布道行仁并没有矛盾。傅佩荣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先儒后商,成功率不大;先商后儒,较为可行。第二,儒家并不排斥得到富贵,只要赢得富贵的手段正当。但是,有了富贵之后,就要特别谨慎。因为言行表现就如书中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正是因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句话,这是无法避免阅读中的一种现实。作者傅佩荣老师对朱熹注解的《论语》提出有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说,朱熹注解的《论语》时,特别强调“人性本善”而傅佩荣老师认为这是朱熹的见解,不是孔子的思想。傅佩荣老师认为是“人性向善”。当然,《论语》在各人的解读和运用中仁者见仁,知者见智,囿于不同的人受的教育和知识文化程度,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看法有别,这并不妨碍我们读书,相反地,更能有助于我们去读书、去消化、变成营养,最终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论语》中有一句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读来让人有一种宿命论的色彩,正如《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深入思考,并加以甄别,绝对不能因为是圣贤孔子说的话,就人为完全正确,不搞权威崇拜,吸取精华,剔除糟粕,选择有价值有道理才是对的。

《论语三百讲》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读上册如入庭院,读中冊如登堂,读下册如入室。但愿我们每一位读者不要一直在“庭院”里徜徉,需“登堂入室”才能体味整书的意义所在。

毋庸置疑,两千多年来《论语》一直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有时候甚至颠覆我们的认知,我先前一直以为:有学问的人定是君子,殊不知有学问的人中也有可能有小人,因为他自私、冷漠、只顾他自己。

在当前新冠病毒疫情下,手不可执长,步不可行远,宅在家,翻开浸渍着油墨馨香的《论语三百讲》一书,沐着清阳,浴着岚风晓月,人生每一天都从泡一杯醇厚的香茗开始,走向恬淡、因为心在《论语三百讲》里徜徉,在文字里缠绵。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亮点和经典,细细品读,字字珠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和钻石,傅佩荣老师把这些珍珠和钻石串在了一起。但我不可能一一道来。《论语三百讲》这本书就像一座大花园,我在这座大花园里走了一遭,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告诉了你们。相信你们走出这座大花园,一定有不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当朔风撩起尘埃,当暮霭带来晚雨,我相信喜欢阅读的人,有一种感觉是相同的:阅读是一件悄默的事儿,它装点了波澜壮阔的生活每一朵浪花,终将成为大地深处的憨厚的私语,也将沉淀成内心醇美的佳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