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晗的头像

姚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7/15
分享

婀娜多姿,心神摇曳 赏析《牡丹亭》之《惊梦》《游园》

婀娜多姿,心神摇曳

赏析《牡丹亭》之《惊梦》《游园》

姚晗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叙写了封建淑女杜丽娘与梦中书生相恋,醒后不见爱人,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也要追寻爱人。后人鬼相恋,至情至性,以致起死回生,终与书生永结同心的故事。全剧共五十五出,其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游园》既文辞姝丽,又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向春之心觉醒的源头,并走上反抗封建礼教和追求真挚爱情道路的开始,因此这一部分也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游园》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写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第二部分则主要写杜丽娘游园中的所见所感。在我看来,两部分唱词结构相似,内容上均为杜丽娘的“一惊”、“一叹”、“一怨”。

“好天气也”,杜丽娘惊的是秀房之中不曾见过的,那没有束缚的新天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更是杜丽娘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的惊觉。这姹紫嫣红不免零落的命运竟与自己这般相似,遂生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慨。“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叹的是纵然自己心向春光,然身处秀房的不自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更是杜丽娘先意识到“从来身在情中系”,后又想到父母老师的古板迂腐,只能叹息道“又待说予谁听”。“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杜丽娘在眼看庭院春光,心想“裙衫儿茜”的了悟,可心思一转却又是“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的愁怨;《皂罗袍》末,一句“那荼靡外烟丝醉软”固然好,但“荼靡还尽春始了”,使人不禁想到春光短暂,又怨牡丹晚开。此时的杜丽娘一定也在担忧自己会否落得个“他春归怎占的先”的结局。

将这两段唱词的“一惊”、“一叹”、“一怨”两两对比,我感到杜丽娘“惊”韶光易逝愈来愈深,“叹”身处深闺愈来愈躁,“关着的睢鸠,尚然有洲诸之兴,可人而不如鸟乎?”同时,怨也愈来愈浓。可见在“惊”“叹”“怨”之下是杜丽娘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也正是杜丽娘始于“游园”的内心世界的云翻浪涌,使得她从一个注定被封建礼教所扼杀的悲剧人物,转变为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拥有至情精魂的活生生的人。由此可见,《游园》通过大量的因景生情之语、直抒胸臆之词,极为细腻地展示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游园》部分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从全剧来看,《游园》一折又起到了承上启下、提供情境又充当线索的多重作用。想来杜丽娘游园也无非是要为那久久被压抑的向春之心找个出口,不想后来汤显祖让她因那园中书生伤情而死,又因那园中书生死而复生。经历了那样一番“上穷碧落下黄泉”,才得到“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满结局。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初读到这里时,我既嘲杜丽娘的无闻无知,又怜她常于默默深闺的闭塞,但庆幸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春日庭院,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少好。于是我的心上多了一声叹息,但唇角也多了一抹笑意,为的是,那书生描的画,那小姐坟旁的梅,那牡丹亭外的风风雨雨,终是没有被辜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