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少文的头像

杨少文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6/18
分享

80后小伙子的轧钢路

看过战争片的人都知道,当战场陷入困境时,一个熟练的旗手能够将同伴从困境解救,凝聚部队的战斗力继而扭转局面。陕钢集团汉钢公司钢轧事业部高线工段技术员柴磊,就被大家称作为轧钢的“旗手”。初入岗位时,面对屹立的厂房、轰鸣的机器,柴磊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在了轧钢这片热土上。在奋斗的六年时间里,伴着从无到有的厂房,他也从刚毕业时的“新兵”历练成为一名轧钢技术骨干,扛起了高速线材这面工艺质量的大旗。

在轧钢初建时,为了尽快将所有的工艺参数、设备零件从“纸质版”组装为实实在在的生产线,柴磊总是提前核对好清单,白天带领大家按清单装车、卸货,晚上就在项目部值班室里查阅图纸筹划第二天的组装事宜,就这样将两条轧线的工艺备件逐步安装齐全。2012年8月5日,当看着第一支红钢从吐丝机口盘旋而出时,夜以继日的辛劳与发自内心的激动让这个堂堂七尺男儿不禁热泪盈眶。生产初期,现场备用辊环、导卫十分紧缺,每次生产出现故障需要更换辊环、导卫备件时,不管是否上班、无论白天黑夜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确认急件尺寸、型号后骑上自己的小电动将备件从物资总库运回现场。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热情高涨、纷纷效仿,一时间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都成了备件搬运的主力军,备件紧缺得到了有效缓解,全线设备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同时也创下月产历史记录。

由于常年在一线和工艺、设备打交道,他自己的脑海里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技术改造的“创意”。2#高线原孔型设计一直制约着轧线作业率提升,换辊时劳动强度大、备件成本居高不下。对此,柴磊根据现有工艺条件,对全线孔型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料型比对、延伸率测算等方法将原来各规格预精轧机组共用一套孔型、精轧机组同规格盘圆与盘螺共用一套孔型,在规格切换时实现了快速换辊,有效地节约了换辊时间,提升了轧线作业率、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他还对1#、2#高线中轧机组12#、14#架进口滚动导卫进行改造,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备件成本,而且用最少的数量保证了导卫的最大备用量。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1#线粗轧孔型改造,将粗轧平辊轧制替代原有的带孔型轧制,极大的提高了轧辊的共用性,解决了轧辊备用不足的问题。在对1#高线∮12规格工艺优化时,他通过测算将精轧机组的架次适当移动,即降低了机组转速又提高了该规格的小时产量,改造后该规格小时产量由原来的65支提升至75支,时至今日该规格产量记录仍在不断刷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