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节,是国家文化艺术节日。作为一名戏剧创作者,我一直视之为我的重要节日。过去几年,我追随中国艺术节的脚步,从宁夏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观摩学习,从中感受中国最高水平的戏剧艺术魅力,使我的创作受益颇多。由于近三年来的新冠疫情影响,我这位特杆儿粉丝,今年也只有按下脚步的暂停键,居家网上观看。
本以为网上看戏犹如隔岸观火。不到现场,视觉与听觉刺激不够,调动不了情绪,感受不深刻。然而由查明哲执导,杨椽、郑瑞林编剧,李天鑫作曲,陈智林、肖德美、刘谊、李乔松、苏明德等川剧名家联袂主演的川剧《草鞋县令》,一亮相艺术节的舞台,就让我热血沸腾。我一边看戏一边连发评论,大呼过瘾。
为什么川剧《草鞋县令》会如此吸引我、感动我、影响我呢?其原因在于该剧取材于本土历史,川剧高腔悠扬婉转、巴蜀特色浓郁,其艺术共鸣点,皆能打动我的内心。尤其是为民请命的草鞋县令纪大奎等人物形象鲜活独特、焕发巴蜀历史文化之光彩、川剧艺术之魅力,在舞台上熠熠生辉!这台戏取材历史,观照现实,忠于川剧艺术,勇于创新突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的精彩诠释。
我们的笔头为谁写?对准谁写?怎么写?一直以来,这都是戏剧创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川剧《草鞋县令》的成功,我认为就是最好的回答。川剧《草鞋县令》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提升打造,以根治什邡水旱为主线,讲述了清朝嘉庆年间什邡县令纪大奎,面对灾情从容不迫、坚守本心、排除万难、为民至上,最终解决民生难题的故事。其主题思想,是塑造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官形象。人民满意,不代表官场如意、朝廷满意,更可能冒着丢官丧命的风险。因此在封建社会好官稀少,人民对好官有着青天大老爷的呼喊。当今时代,人民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挖掘出本地历史文化中的“清廉因子”,把优秀文化融入到全面从严治党之中,激发出崇廉、敬洁的正能量,培育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正彰显了其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不是无根之木,也不会在虚空中开花结果。川剧《草鞋县令》的成功,标志着根扎多深,戏走多远。选择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必须扎根人民,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困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寻求突破,才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产生深刻的艺术影响力。当我们回望中国文化艺术大发展的那些阶段,当我们重温“人民文艺”服务人民、温暖人民、鼓舞人民、造福人民的那些非凡成就,我们就越发认识到一个规律,即文艺作品可能像万花筒里的图案一样变化无穷,但人民群众对美与丑、崇高和卑鄙、高雅与庸俗的评判,不会脱离本民族的精神谱系,尤其不会悖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川剧《草鞋县令》的成功还在于深深扎根于本土历史文化。李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李冰在修完都江堰后,在什邡洛水镇继续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被后人尊为川主。在洛水旁边的高景关和洛水之间地段的关口两侧,后人修建有大王庙、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正是历史人物李冰为川剧《草鞋县令》站台,这台戏才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围绕李冰展开的新治水工程,必然引人关注。可以想象,没有李冰这个历史人物元素,这台戏的艺术光彩就会暗淡许多。扎根历史文化,不是照搬和复制,而是在继承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与突破。该剧的最大亮点,是在于敬重先贤与治理水患的冲突中,选择调查研究,立足现实,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
作为川剧,《草鞋县令》既继承传统戏的韵味,又深度融入现代舞美设计,运用科技手段使立意和表现同步提升。该剧老戏新唱,古为今用,通过多个唱段,展现出纪大奎心系百姓、勇于担当、不求虚名的古代官员形象,让观众在大饱眼福、耳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教育和熏陶。
《草鞋县令》还致力于追求鲜明的民俗文化风格,将传统文化贯彻得淋漓尽致。比如该剧的舞台背景,由山水画和诗章融合而成;以及巴蜀文化浓郁的采茶、祭祀舞蹈等。该剧还创新性的运用了“帮腔”上台、“帮腔”对唱、琵琶独奏等的形式,展现人物的内心。
川剧《草鞋县令》的成功还在于精益求精的艺术淬炼。在艺术节上演的《草鞋县令》,与我之前看到的版本明显不一样。单说漆娃的命运,就由原先的拉保保改为舍身跳崖,剧情的转换一定经历了反复的推敲与打磨。据说是在原版基础上做了20多次的修改。不仅如此,为贴近戏中人物,主演陈智林一个月减重21斤,将“纪大奎”的儒生气质、草根情怀、慎思笃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必将成为川剧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时代和人民都需要优秀剧目,需要文艺经典,优秀文艺作品会持续滋养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川剧《草鞋县令》在中国艺术节上大放光彩,让艺术节真正成为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一台好戏,也是一堂好课。川剧《草鞋县令》将不断鼓舞着像我这样的基层创作者,坚定创作信念,走到人民中去,走到生活中去,在文艺创作的新征程上勇攀高峰,实现为人民而创作的梦想,多出作品,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