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秀芳的头像

杨秀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6
分享

寻访桃花溪的溪

寻访桃花溪的溪

文/杨秀芳

去桃花溪采风的前一天,我联系上曾经参与创建桃花溪革命展陈馆的余宏潮先生,希望能从他那找到些别人还未挖掘出来的革命花絮。余先生是个热心肠的革命后代,他的父亲余三江曾任闽东游击大队的大队长。近几年,余先生非常认真执着地寻访、收集、创作不少革命故事。他略微思忖下对我说:“近年来,发生在桃花溪的革命故事被挖掘的差不多了,你就写写美丽的桃花溪吧,桃花溪旁还留下当年的练兵场。”

我印象中但凡被安上桃花名字的地方,无不带上浪漫的色彩。唐寅笔下如梦似幻的桃花庵;陶渊明笔下安宁和乐的桃花源;金庸笔下美丽神奇的桃花岛……而桃花溪呢,这个被冠以“铁军摇篮”村庄,却是充满了革命的豪迈情怀。当年像乳汁般哺育摇篮里的铁军的,离不开绕村而过的那条桃花溪。

心心念念要去寻访桃花溪,终于在午饭后休息间隙约上几个文友同行,一位兰姓村民热情地为我们领路。沿村口两株老柳杉树右侧往下走,出现一条小石子铺的路。刚踏上石子路,便有一股从山谷中送来的丝丝带水气的凉风迎过来,午后的些许疲困顿时消散。一路向下走约五分钟,先闻溪水穿石流声,路右侧现一清溪。溪两岸杂草丛生,虽己初冬草木依然葳蕤不觉萧瑟之感。

村民老兰告诉我们,他听村里老人说,古时绵延几十公里的溪两岸遍植桃树,春天花飞花落,桃花漂在水面上一路向下游流去,形成美丽的桃花流水景象。我想得此桃花溪村名大抵因了溪境吧。同行一文友说桃花溪得名还有个传说:相传明朝时期,住在七都镇官亭村的陈氏族人因倭寇侵扰不得安居,陈氏的一支人马决定迁徙他乡。陈姓一男子发现每逢春暖花开时节,七都的溪上游总是漂来桃花瓣。他不解地询问村里擅长堪舆之术的老者,老者充满深意地对他说:“往西北山区桃花流追溯至源头,便是你陈家肇基立业之处。”陈姓男子立马穿上草鞋,带上干粮和砍刀出发,他一路涉水攀岩披荆斩棘走了两天两夜,待晨光四射之时,眼前溪岸两旁忽现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树林,果真是“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再走近前仔细端详,“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陈姓男子完全迷醉在桃林里,待他缓过神来,发现此地非常开阔,却是无人之境,遂立下志愿,带上家族之人在风水宝地繁衍生息,此陈姓男子即为桃花溪传说中的始祖。

伴着清流听完美妙的传说故事,驻足俯身望着轻巧而温柔地滑过水草和溪石的水,听听鸣琴般的水声,又想起当年与此溪流有关的真实而壮烈的革命故事。在革命战争年代,桃花溪处在山高林密,地势除要之地,它的清流曾哺育着在此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哺育着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者,哺育着国共合作后北上抗日的新四军在此吹响了集结号,闽东沙家滨的火种在这里燎原,从此驰骋沙场屡建奇功……

阳光下波光荡漾的溪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1937年9月,叶飞遵照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的决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第十三团到达桃花溪,随后同福安和寿宁来的独立营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它的成立揭开了闽东革命新的篇章。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多次击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牵制和消耗了敌人十万大军的力量,支援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

说到三年勇敢无畏的艰苦游击战争,不得不提从一出生就喝着桃花溪水长大的当地干部和群众。他们为了支援红军和游击队,总是不顾自身安危为红军送信、收集情报、挖壕沟、救护伤病员、缝衣纳鞋、送食物……他们尽一切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红军回到桃花溪,理发,补衣,洗机枪”这个顺口溜也道出桃花溪军民的鱼水情深。

桃花溪的脉脉流水呀,它见证了桃花溪人民群众为了革命,为了捍卫红色政权,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老兰用本地话告诉我:在1931年至1949年期间,桃花溪有126位群众参加了革命,他们同红军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在历次战斗或被敌人残杀的达到37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浇铸着信仰,留给后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934年5月23日,本村13位壮士倒在反动民团的手下,天地悲泣,溪流淌血。桃花溪人民为了纪念英雄,每逢5月23日这天,大家绝不操办喜事。1937年,当北上抗日的集结号吹响时,桃花溪14位青年跟随部队走上抗日的征程,他们南征北战以血染的风彩树立起了英雄的丰碑,难怪桃花溪被称之为是一面不倒的红旗。

一路聊来,不知不觉我们一行人走到溪面开阔处,两岸未见桃树,但溪水愈发清澈而明亮,从溪里生成的氧气凉丝丝地扑面而来,浑身无比舒畅。三溪交汇处,见一个拱形石桥,桥边有一株高大的柳杉。不用问我也能猜出这座桥就是西潭桥,此桥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是通往屏南、古田的必经之路。桥的右侧有个非常开阔的溪岸,当年红军驻扎在桃花溪时,就把这片岸滩开辟为练兵场。我走进荒草苍茫的岸滩,耳旁仿佛响起震天动地的模拟厮杀声和威武雄壮的口令声。

石桥和柳杉是历史老人,它们见证过这块土地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矫健的身影,它们见证过这块土地当年一场场正义的战争,它们也见证了这块红色土地在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下,村庄变化日新月异,百姓生活日益富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