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原雪瑞的头像

原雪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2/03
分享

代州衙署,在时代的节点上端呈辉煌

代州衙署,地方政权机构的栖居地,自从以正统的形式凝固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实际上就成了一座缩小了的政治意义上的紫禁城。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也开始步入自己的末路,踌躇满志的表情已明显地从衰老的脸庞上退去。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代州衙署的特质,其命运就像个捐来的例监生,有着强烈的功名渴望,未经保举还不能升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然出现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点上,就得努力扮靓自己。在文旅融合的当下,代州衙署发出意味深长的呼唤:“游山西,读代州衙署——”

代州衙署,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大街北县政府院内,已成一个固定的地理标识,不容任何人质疑。在秩序森严的封建官僚系统中,代州知州作为一个五品大员,无法抵抗来自朝廷的压力,但处理问题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最起码将自己的寓所和衙门打造的不甘人后。这是一处古代州级衙署之范作,为研究古代衙署形制、布局、结构提供了实物佐证,你别看它,保持着数百年不变的沉稳和矜持,如今成了香饽饽,对周边县市文物复建具有指导意义,历史、文化、景观、社会价值较高。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洪武十年(1337年),知州田立建;嘉靖二十五年,知州李良能建支房;万历十四年知州陈宗凯建延宾房、堂屋。顺治、乾隆年间扩建。民国年间、解放后多次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署院地势呈梯级抬升,坐北向南,原为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02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二堂和三堂,两侧为厢房。此外轴线西侧还有两进侧院。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这块地方设州历史逾千年,而代州衙署在代州的纷繁变革中,有着享受革命成果的优越感。大象元年(579年),肆州治所由九原移至上馆城(今代州古城)。隋开皇五年(585年),废雁门郡,并改肆州为代州,开皇十八年,又以广武县名犯太子杨广讳,改称雁门县。大业初年,改代州为雁门郡,隶属冀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雁门郡为代州。天宝元年又改代州为雁门郡。乾元元年又改雁门郡为代州,隶属河东道。五代时期,先后归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所辖,皆称代州雁门县,隶属河东路。北宋,仍称代州雁门县。金,仍为代州雁门县驻地,隶属河东北路。元中统四年(1263年),取消雁门县,直称代州。至元三年,隶属九原府,次年废九原府,代州复隶属太原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代州为代县,八年后复升为州,隶属太原府。清初,称代州,隶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民国元年,废代州,称代县,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代县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雁门道,直属山西省。

现存州署为明洪武十年(1377年)知州田建立。明清两代屡有增修。现州城衙署,坐北朝南,为明清治所,因清雍正二年(1724年)代州擢升为直隶州城,直隶山西布政使,所以在清时有大规模的扩建。明清设知州,知州综理州政,重在“执掌刑名、钱谷。”知州之下置州判、吏目、学正、训导等,为知州之辅佐。州判掌理粮、马、巡捕;吏目掌理刑狱,署内诸务;学正、训导理县学、教育。州署之内,置三班(快班、状班、皂班)、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所以政务繁多,扩为十班十二房科。十班为执行词讼,听候差役。另有辅班(俗称快马班),专辑小盗绺窃,看守罪犯。十二房科中,吏房:掌邑民居官、出士、丁忧、弃妇事宜;户收科:管征解田赋、丁税;户杂科:征解田房税契;户库房:管征解厘金、杂税;户仓库:管仓库收放、备荒谷米等;礼房:管祭祀礼节、文武科考等;兵房:管驿站传递公文;刑南科、刑北科管民刑诉讼,人命盗案;抬房科:管审讯时站堂、录供、宣判;工房:管修建工艺;承发科:管收发文件呈词。州署之下,以乡为区划单位,无乡长之设,非行政实体。乡下之镇、村、铺、庄、寨、堡等居民点,则自行推举村长一人,管理村务。村长多由大户族长兼任。乡村为都甲制,设都长、甲长,以都领甲,但只管清理户口,纳办正赋。以宗族为背景的村长掌一村之实权。

这座目前所剩不多的古代官府衙门,从大门开始,没有一个细节不在展示它的威仪。州城衙署存原有坐北朝南武威门一座,面宽三间,二架粱,五彩斗拱,单檐歇山顶,青灰筒板瓦盖顶,周围用绿琉璃瓦剪边,施铆钉大板门。再加上守衙镇堂之大石狮一对,更显威严之势。据考证每只狮子重约一千八百八十八斤,通体乌中透青,明中铮亮,喻盼清正廉明之意。可是自古以来“衙门八字开”,代州州衙也不例外,署墙是“八”字形排开与正门外方,正对之五间砖券镂雕大照壁互为呼应,相映成辉。这也体现了古代州人的睿智之处,建筑规整,寻求相互对称之局。大门之外东置医学总铺,西置二厅。医铺在天灾疫行之年,免费给州人配送中草药,算是权力在兼济天下,实现知州个人的道德完善。

过武威门,沿步道小心翼翼来到仪门。仪门三间,明间开阔,单檐悬山顶,有过廊。设有东西便门。东进西出,不能乱了规矩。《明会典·官员礼》载:“新官到任之日······至仪门前下马。”那座威武的仪门的另一作用是区分不同品位的官员,倘是与知州品位相当的官员来访,知州必在仪门等候,倘是品位低下者晋见,则只能走东西便门进入,便门也戏称为“旁门左道”。这是封建礼制规定,否则,就是藐视皇帝尊严。

沿中轴线进入州衙大门,东西两厢各建五间厢房。为“赋役房”还有“衙皂吏”另有看护人员之居。衙署大门设甬道直通大堂,大堂(治厅)原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五彩斗拱规整,施大额粱,柱粗合抱,大隔扇装饰,青灰筒板瓦盖顶,屋脊上有大吻大兽。东有水牢,西置监狱七间。可惜于1975年拆毁,原址上已盖县政府大楼。退堂后又有楼五楹,古柏两株,其西有“可轩”,东有“膳厅”。大堂露台前有坊表一座,书戒台四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戒语虽有封建时代特定之语,但也不难看出其时刻在告诫为官者要“心平、身正,解民忧、求廉明”之意。人去堂空,这里很难再感受到政治漩涡中的勾心斗角和卸磨杀驴,曾经回荡的嘹亮的吼声和惊堂木御使下的喊冤声也已被漫长的时间分解成无限小的原子微粒子,飘散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里。甬道高出地面一米,彰显着封建王朝知州一班人走过的路让普通百姓望尘莫及。秩序是它永恒的主题,里面蕴含着普通民众无法理解的运作系统。一切的规则都是以消除人的个性为目的的,每座衙署实际上是紫禁城的微缩版,视觉化了的纲常伦理、忠孝节义无时不在站位。甬道东西两侧曹房各六间,均为硬山顶,小菱窗。专门用来储文卷。另有仪门三间,左为“迎宾馆”。驻足环视,东西厢房各有十三间,其厢房北端横建牌坊门,至民国年间东建筑群落又作为“裁判署”,西为“警察署”,并各建库房等附属房屋院落。庞大的机构正是在这样的秩序里维护着原有的体面,统治阶级暴力机构各个构件要求严丝合缝,这使得官衙至少能在表面上保持尊严不丢。

现存二堂、三堂保存完整,皆单檐硬山顶,前檐设廊。整体看上去显得宏伟而阴森。室外的明亮反使得堂内看上去黑洞洞的,让人感觉晦暗莫测。推开紧闭的隔扇门,一股历史特有的阴凉之气从头灌到脚,浑身不由猛地一阵战栗,仿佛有冤魂缠身。二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二架粱,十字菱窗,前设廊。为知州办公地方。三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中间有廊,稍间无廊,大隔扇雕花窗。两旁设有配房,柱粗两围,亦顶覆青灰筒板。原大堂前所存两颗老槐,枝繁叶茂,直如仰观以蔽日,俯视真如潭之势。大堂为衙署主体建筑,形成年代较早,复建理所当然。但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开发与生态的关系和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原构严整开朗,宏阔雄伟,出檐平缓,气势夺人。面宽五楹,进深五间,排山规整,明间开阔,施五彩斗拱、骑马雀替,花芽精雕细刻,灵动生韵,用大额梁,梁枋彩绘,青灰通板瓦布顶,脊饰龙吻。台明开阔,露台置青砖花栏墙。大堂后改作礼堂。光绪版《代州志》载:“州判署,在州署西,前有坊东向,堂三楹,厅事书室惟备。”吏目署,在州署东,前有坊西向,堂三楹,堂后内宅六楹,西辟小轩,古树婆娑,殆数百年物也。光绪四年吏目署重修。对一个即将崩溃的朝廷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百姓反而是一种痛苦,尤其在慈禧和光绪出逃西安后,百姓终于看透了现实,腐朽黑暗的大清王朝已是无药可救。

过去,衙署还有过厅、幕厅、土地祠、预备仓、狱神庙分布,斋舍、客堂八间。嘉靖二十五年知州李良能建支房,东置土地祠,并预备仓(旧在东关,后移州治内),西置狱神庙,万历十四年知州陈宗凯将牧马房改建为延宾房,建堂屋三间,匾曰“君子堂”,柱挂对联“鲁多贤善方成德,南萃精华在得人”。另有硬山顶监狱办公房十四间,硬山顶曹房六间,专贮文卷。硬山顶吏舍十二间,斋舍、客堂八间。知州之下置州判、吏目、学正、训导等,为知州之辅佐。州判掌理粮、马、巡捕;吏目掌理刑狱,署内诸务;训导全称儒学训导,明清时期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在清朝之位阶为从八品。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训导职能通常为辅佐地方知府,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没有一处不在展示它的威仪,循前朝的印记,帷幕在脑海中徐徐拉开:磨光的门环、狰狞的石狮、宽大的台基、威严的廊柱、交错的斗拱以及攀附在高处的脊兽,无一不是传统规范的坚硬模具。光有刑具的惩治还不够,还要狱神从心理上来形成威慑,让人不敢擅越法治的雷池,打破制度的枷锁。可见当权者的意志无不覆盖任何一个边远的末梢。

原州衙署后衙有座小院,有正房五间,西房七间,一九四八年四月六日,时值初春,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等中央首长,从陕西延安到河北西柏坡时路居此地。代县现存州署衙门,是华北地区较为完整的州署衙门之一。代县,让人回味,使人留恋,其特定的文化个性和品位使其成为北陲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注脚。

代州衙署有三大鲜明特点:一、典型的中轴对称分布,方正规矩,棱角分明,每个四合院自成一体;二、多署合一,署前分置牌坊,政治功能表达明晰;三、院院相通,布局严谨,井然有序,职责分明,互不干扰。其特点源于体制的运作,代表着人世间的最高法则。从衙署里发出的声音就是真理,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其实,这座四平八稳的衙署,只是作为时间具象化了的产物而已。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会磨灭。代县作为古代军防的窗囗,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者。其历史悠久厚重,威武悲壮。作为战争屯兵和后勤补给基地,永远光芒四射。作为严酷的行政司法机构驻地,纵然墙皮黄了,漆柱斑驳了,谁要试图改变权利的运行,谁就得遭受粉身碎骨的碾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