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未来的头像

未来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8/30
分享

《变》

第十五章

圆满的人生,有了无尽的爱在支撑。

中午,刘立本跟老伴领着仨闺女、仨女婿,带着外孙、外孙女吃了饭,孩子们到坡下玩,陈泽水跟巧珍、马拴商量事儿。巧玲帮着大姐、大姐夫收拾碗筷,刷罢碗后,巧英悄悄拉了一把巧玲袖子,两人便来到窑洞外头。巧玲见大姐一副保密的表情,觉得好笑问:“啥事儿啊,连我哥都不让知道?”

巧英压低了声音问:“高嘉林又结婚了,你知道不?”

“那有啥大惊小怪的?”巧玲也毕竟算是个文化人,她认为这是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的话,“跟咱有啥关系?”

巧玲说着就要往窑里走,巧英一把拉住,生气地说:“跟你说,他结婚是跟你没关系,可你也不想想,他原来的媳妇玉兰,那可是我婆家兄弟媳妇的本家姐姐,媒人就是我婆婆。他才出来几年呀,原配就不要了,活脱脱一个陈世美。不行,你跟我去,非要看看这个小狐狸精长啥样?如果出不了这口气,俺就对不起家人!”

巧英的一番话,在她看来义正辞严。哪知小妹子巧玲听了,却不以为然,理直气壮地说:“那玉兰不是比高嘉林还早结婚吗?大姐,你想太多了,别在里面搅混水了。现在都在想着致富,你还在那家长里短的瞎折腾啥?”

“俺不管这事,俺要给妈出这口气。做人要讲正气,不能不凭良心!”巧英嘴里不停地唠叨着。

“我不同意您的看法,”巧玲带着坚决的十分生气的神情反驳道,“你这叫讲啥正气,尽是没事找事,给人家添乱!想去你去,反正俺是不去!”

“高嘉林给您什么好处了,你总是护着他?”巧英突然惊愕地问道。

“你胡说?”巧玲抓住这句话不放,“要是有什么好处,那是从天上飞下来的!”

年前刚打春,尽管太阳高照,天气还是很冷。巧玲在外头站了一会儿,觉得冻得慌,就要去窑洞找衣服。巧英跟着进来,一把从炕上抓了俩个大衣,趁着屋里人不备又拉了巧玲出去。巧玲无奈只好跟着她往前村走。刚下坡,迎面就碰上两个人往家里走来,巧英站住了,很客气地问道:“支书、玉兰妹子,你们往哪儿去呀?”

高立志抬头见是巧英姊妹,怀着极其强烈的自尊感指了指刘立本家高大的石头门楼,微微笑着说:“到恁家,巧珍跟马拴在不?”

“在,我领你们去。”巧玲急忙摆脱了大姐的纠缠,拉着玉兰就往家里走。巧英无奈,只得跟着高立志上了坡,一路上闷不作声,赌气回到娘家。

巧珍正跟马拴和妹夫说话,刘立本在一旁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劲了,急忙插话:“闺女呀!照你这么说咱猪都不喂了,光倒腾猪肉去,谁给咱养猪哩?再说,家家户户养猪是咱农民致富的根本,如果不养猪了,那钱从哪儿来?”

巧珍望着爸爸在一旁傻呆呆地站着,走到跟前笑着解释:“爸,不是不喂了,是暂时只喂种猪,这猪崽啊咱交给农民养,还按咱们的方法配饲料,一切全按照咱的标准,等猪长大了,咱再给它收回来。这样,咱也省心了也赚钱了,农民也省心了也赚钱了,也不用担心猪肉卖不出去,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您看哩?”

刘立本摸摸下巴颏皱着眉头,显得相当理智,很认真地说:“巧珍,这我得再想想,我可跟你说,我可是咱家的大股东啊!建什么开什么公司不经我同意,你们可不能擅自改变主意,说变就变,有啥事恁可跟爹说一声,啥事不能瞒着爹!”

巧珍看着刘立本的认真劲儿,也不好让老人生气,点了点头,爽快地说:

“咱们以后要开什么公司,离不开你,俺不会擅自拿主意,你放心吧!以后有你出力出钱的时候,别到时候让你出钱了,你又在那推三阻四不愿意拿。”

刘立本听到巧珍的这番话,心里暖融融的,兴奋地说:“还是闺女好,理解爹的心思。”

在刘立本的内心世界里,他认为巧珍长大了,有思想和思路了。在那个时代,像巧珍这样的女强人,还真是打着灯笼找不到,这是俺积善积德的结果。

“立本叔不愧是咱村的大能人啊,连‘股东’这个新词儿都知道了。”巧珍几人正在笑着,就听见门外一个憨厚的声音。马拴立马就听出来了,下了炕,一面往门外走一面笑着说:“立志来了,大年初二的,你不去丈母娘家拜年,咋到俺丈人家来走亲戚了?”

高立志和玉兰笑着进来,先给立本叔叔和婶拜了年,就直来直去地跟巧珍说:“听说你们要建个养猪基地,我跟玉兰就赶紧从后山回来了,心里老惦记着这事,琢磨着总想和巧珍叙叙,这往后农村咋发展呢?巧珍妹妹以后有啥好致富项目,千万别忘了俺,俺可是你的好后盾。”

巧珍立刻表示相信所作的解释,忙接话:“正准备请你呢?”

“我这不是不请自到了吗?”高立志哈哈大笑,故意摆出一副当官的模样,也毫不示弱附和说。大家都明白他这人爱开玩笑,赶紧笑着让座,玉兰跟在后面,也直抿着嘴儿。

巧珍拉了玉兰坐下,巧玲端上瓜子和糖,玉兰捏了一块儿糖剥了含在嘴里,接着立志的话对巧珍说:“恁大哥年前就跟我商量,看是不是在咱村发展养猪。恁也知道,咱村地少人多,青壮年出去打工又挣不着几个钱。要是发展副业,就得建设大型养猪场,肯定能带动咱村农民致富。”

巧珍听她这么一说,脸对着脸直问:“那嫂子你看咱村为啥适合养猪哩?你有啥好经验你也说说。”

玉兰抿嘴一笑:“这我说不准,还是问恁哥吧。”

高立志深深吸了一口烟,吐出的烟雾像白云一样飘到巧珍面前,呛得她直咳嗽。高立志迅速在鞋底上掐灭了烟,乐呵呵地说:“你们别跟我打马虎眼,说是恁专门配啥饲料秘方,还不是玉米加糠,大不了再买点啥洋玩意拌拌,谁不会呀?你还别说,你要把这事儿搁到咱村哩,也不用像你们说的那样,拉大院子建什么养猪场,咱村各家各户,哪家院里不能盖个猪圈啊?大的管养个几十头,小的也能养十来头,别哩不说,一年三五千头猪难不倒我吧?”

巧珍在旁边笑得前俯后仰,指了指高立志,笑着说:

“那不是洋玩意,是按照科学配方配的饲料精,你听谁说的洋玩意?以后别不懂装懂了。”

“哦!”

高立志听着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皱紧眉头,埋怨地说:

“巧珍,我们不懂就问你呗,可不能出嫁了就不顾娘家。眼下娘家人都在惦记着你,真的希望你能成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富裕了别把娘家给忘了!”

玉兰听着他这话不好听,笑着拍拍他的胳膊,急忙纠正说:“巧珍妹子说得对,不管娘家、婆家都得讲科学,是不是?再说,巧珍是个热心肠人,关照娘家人是她的本分,她不会不照顾娘家人。”

“可不是,喂猪也要讲科学,科学养猪才能有效益。不讲科学,咋能养出这些肥嘟嘟的猪!”陈泽水搭话说。

“您懂吗?”玉兰突然插嘴问道,“这养猪的学问大着哩!”

“您可不能小瞧哦哟,”陈泽水的自尊心受到了严厉的剥夺,坐在那儿,脸色煞白,上嘴唇颤抖着,高声强辩喊道:“我教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高立志听了,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嘿嘿一笑,继续追问巧珍和马拴,“咋样!别嫌弃咱村人笨,只要恁好好教,大家肯学肯干,喂猪个个都是能手!”

马拴看着巧珍,巧珍又看看巧玲和陈泽水,点点头,认真地说:

“好吧,反正这事儿也不急,就先在咱村做个试验,要是效果好了,再推广到其它乡村,连成更多的养殖户,那就全靠立志大哥跟玉兰了。”

高立志来的本意是取经,没想到巧珍把这重任交给了他,他内心充满了感激。这几年,荣升为高家村“大能人”的刘立本在一旁看着,心里不高兴,搓着手站在门口埋怨道:“凭啥恁说是就是呀,我还没点头哩!”

刘立本望着孩子说的事,剥夺了他的发言权,有些失落感,瞪着大眼睛,满脸的怒气。

高立志连忙站起来,不顾刘立本的想法,脱口而出:

“立本叔不想喂猪,那好办,俺几个村干部商量了,准备兑钱搞个蔬菜大棚,一共得十来万,立本叔要不恁先入点股,咱们一块发展蔬菜塑料大棚怎么样?”

刘立本一听,拍着脑袋直摇头,心想:“才没谱的事儿哩,这边好歹闺女女婿也做的有模有样了,只有赚钱的买卖俺才干。”便赶紧答应:“就按巧珍说的办吧,俺答应了,听巧珍的。”

玉兰和高立志在立本家里说了半晌话,看着天黑了,太阳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才和玉兰相跟着回去。下了坡,往村前走不远,就是高嘉林家的院子。泥堆的矮墙,木栅栏门,一直没有怎么变样。墙头上搭着红薯秧,晒干就成了红褐色,红薯秧上头,落下薄薄的一层白雪,远远看去就像家里挂的年画。

听着屋里劝酒声,高立志望了望玉兰,朝她使了个眼神说:“我是不是也去看看,不管怎么说,我是支书,嘉林回来了,我……”

“走吧,俺跟你一块儿去。不管咋说,你是俺男人。再说,过去嘉林一直对俺也不错,三观不合在一起真的很累,那是知识的差异造成的,嘉林做的没有对不起俺!”玉兰两只手插在棉袄袖子里,看了看男人,点点头微笑着说。

老一辈儿的人喝了酒都回家去了,就剩几个同辈儿的,儿时一起长大的。高嘉林正跟一人猜拳,高玉德坐在炕沿上,扭头看见高立志进来了,急忙拉了拉儿子的胳膊,自己先站起来,脸上挤出笑容,两眼盯着他说:“支书来了,快坐这儿,你咋不早说一声,大家吃饭好等着你?”

高立志望了望屋内的所有人,爽朗地笑着说:“是啊,玉德叔,您老过年好,我跟玉兰给您跟婶拜年啦!”

“好好,快坐,坐。”高玉德老伴听见声,急忙从厨屋赶过来,听他这么说就急忙拉着玉兰坐下,玉兰也只好朝着二老笑了笑。

众人一见是他们来了,也不喝酒了,都相约着回家。高嘉林也到那边叫了淑芬过来,“这是支书高立志大哥。这……这是玉兰。”

淑芬虽然不十分清楚这里的弯弯道道,但也很礼貌地打了声招呼。玉兰见她进来,早从凳子上站起来,拉着她的手亲热地说:“是兄弟媳妇吧!你不认识我,我是你立志嫂子。今天我跟你大哥一早就去后山娘家了,也没见着你,趁着这会儿你不忙,就过来看看。”

此时,赵淑芬见玉兰跟立志看起来都是爽快的人,跟其他农家妇女比起来,玉兰面容清瘦了许多。也许因为男人是支书,平常见的人也多,比一般的农村妇女更加显得落落大方,一见面就透着那股爽朗劲儿。之后,淑芬领着玉兰到那边窑洞里去说话,玉兰见没人了,才拉着淑芬在炕沿儿坐下,深情地说:

“兄弟媳妇我也不瞒你,俺家妞妞也是嘉林的闺女。唉,以前的事咱就不说了,既然你来了,二老就交给你了,以后有啥事儿,吱一声。嘉林做事有一股韧劲,脑瓜好使,目标远大,小鞭不抽就跑得欢快,往后全靠你帮衬。我跟你大哥就在村下住着,往东瞅三间瓦房就是。”

淑芬见玉兰这么说,一时满脸通红,内心充满幸福感,微笑着点点头。玉兰的话实实在在,不矫情不做作,听着叫人心里暖和踏实。见人家这么通情达理,淑芬反倒不好再多说什么。两人又拉了会儿家常,没想到聊的十分投机,有说有笑。高立志到这屋来叫人,玉兰这才依依不舍地走了。淑芬和嘉林一直送到院子外头,看着俩人下了土坡,往村下绕了道弯儿,看不见了这才回来。

农村的年味特别浓,过罢正月十五,这年才算过完。

刚过初六,高嘉林就带着赵淑芬回到县城上班。每日里勤奋工作,辛苦自然少不了,值得欣慰的是,做出来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淑芬是个好媳妇,家中里里外外都收拾的妥妥当当,让男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不为琐事烦心。小两口过起日子来虽然物质条件艰苦,心里却是甜的,一天比一天觉得生活更有奔头。

高嘉林一步一步的从困难中走出,高玉德老两口逢人就谝:“儿子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儿子真争气!”

高嘉林的成功,让高玉德在乡亲们面前很荣耀,他是家族的希望,也是高玉德的脸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