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伟奇的头像

贺伟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26
分享

台湾,好近!——海上望金门漫笔


 深居湖湘内陆腹地,已有整整十年未去海边了。特别这次又是海上看金门,心绪的激动和神往,是滨海久居的人们难以体会到的。

2018年盛夏的一个上午,我在厦门和平码头扶船出海。虽是酷暑时节,不过海风习习,轻柔扑面,也不觉得天气炎热。游轮驶出港口,但见碧海蓝天,一望无垠,船体随浪起伏,“乾坤日夜浮”的感觉油然而生,心境徒然开阔,凡尘相对渺小。我不禁轻轻吟诵:“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置身于茫然缥缈的海天之间,此时此刻,源远流长、美轮美奂的中华诗词产生一种奇异的力量,让本来木无表情的客观景致弥漫着人世、人情、人性的气息,散发着富有温润感的魅力,让仿佛悬浮于时空中的自己在心灵上感到脚踏实地的定位。

游轮行进大约半个时辰,金门诸岛就浮出地平线,不一会儿,矗立在前方,仿佛触手可及,其面向大陆的那一排政治宣传大字隐约可见。极目远眺,感到宣传墙体有些斑驳,散发出历史遗迹的沧桑气息。游客们开始涌向船舷,纷纷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一位老人打开手机摄像头,舱头、舱尾地来回疾行,生怕放过任何一个角度;目光蕴泪,口里喃喃自语,不知说着哪里的方言。此时此刻,炮打金门、金厦通水等历史与现实的片断,交织着在我脑海中掠影而过。历史情节也好,现实桥断也罢,都只不过是渺渺时空中的一幅幅版画,就如茫茫沧海中的一个个岛礁而已。近看的具体,远观的抽象,共同构成了这片海域的深厚与凝重。

正自调摆姿势,忽闻了一阵阵警报声声入耳。游轮上的专业摄影师下意识地嘀咕:“糟糕!”“什么糟糕?!”一问,原来是台方海巡船来了,却也不见船员们有什么紧张。游轮继续前进,并没有放缓或掉头的迹象。循声而望,只见一只快艇从远处急驰而来,绕着游轮转了大半圈,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悬停水面。艇上大约有四五名衣装整束的人。警报声虽然短促尖厉,但台方海巡员表情看来相当柔和----“尖厉的是分治的隔离,柔和的是同胞的温情。”导游说,自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交流融合日益加深后,大陆与台湾人民之间已无敌意,“血浓于水”的理念深入人心,“两岸一家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身边有的游客忍不住朝着台方海巡船大喊:“台湾同胞,你们好!”其间我分明听到一个苍老的口音说:“欢迎你们回来,常回家看看吧!”这个高声的邀请虽然夹杂于众声之中,但还是非常清晰。

海巡员们显然听见了游客们的喊话,相互对视了几眼。看来,语言沟通没一点障碍。他们静静地望着我们片刻,脸上笑意盈盈,慢慢转身离开;极近之后,渐行渐远。他们生动的背影慢慢模糊,过一会儿化成一个小点,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虽然当前两岸局势非常严峻,但在海面上这次两岸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相遇,却是温和的。厦门和金门,本就是同门;奈何历史太过累人,导致这么多年“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

良久,我仍恋恋不舍地频频回望。目光越过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北碇岛,越过诸岛点缀连成的那一抹若有若无的岛链。远空的低云仿佛化作一个巨大的问号悬于天际:“莫非那一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中华民族一道深深的伤痕?

我不信!我相信的是:在大的格局、远的时景,海峡两岸最终是统一,而不是分裂。我想这或许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宿命----确切的说,不是宿命,而是共同的血脉、文化、利益使然。

看吧,金门列岛----它不是隔绝海峡的天堑,而连接两岸的纽带;因为人心不是一个个彼此隔绝的僵硬的孤岛,而是一滴滴渴望融合的荡漾的水滴,汇聚成汪洋大海后,在阳光下映射出美丽的光辉。只要心是近切的,那么没有什么是遥不可及的杳远。

再回首,远空的那朵低云在卷舒之间开始散乱、逐渐淡化,直至完全烟消云散。举目远望,大开眼界,一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磅礴画卷,正波澜壮阔、动人心魄地呈现在眼前!


      (中国台湾网  >   时事  >   热点聚焦  >   2018  >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活动  >   优秀征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