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十月的影院属于《长津湖》。一个多月来,电影《长津湖》以炽烈饱满的正能量,引燃了国人蓄积于心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十月的中国红更加亮丽。影片本身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口碑与票房双赢。
一、艺术表现特色
在静静观影《长津湖》之际,情感暖流在热烈奔涌,政治思想在发酵升华。无数人眼中饱含泪水。一部电影为什么拥有如此磅礴的精神力量?因为它太震撼人心了。恢弘的战略背景(处全球局势演变定鼎前夜)、惨烈的战况场景(如乱石滩上战士血肉横飞)、英勇的战斗情景(如信号塔边枪战炮战肉博战)、严酷的战争环境(零下40度缺衣少食潜伏于冰天雪地),都超乎了广大观众的想象。
《长津湖》的艺术表现力很强,在表现手法上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一是将虚写实。电影不是记录片,讲究的是艺术的真实。《长津湖》情节和人物不乏虚构成分,却用精彩纷呈的艺术真实,基本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特别是在典型情节与人物的刻画上,不惜用工笔琢磨微小细节,达到生动逼真的再现效果,在大的格局背景下就像用青龙偃月宝刀用心精刻一只核桃艺术品。二是以敌写我。通过描绘敌人军队的 强悍,反衬志愿军战力的强大、将士的神勇。三是借物写人。通过展现敌人飞机、战舰、坦克等武器的精良齐备以及后勤保障的充足有力,反衬志愿军武器装备、运输设备的极其简陋以及战士生存环境的恶劣、作战条件的艰苦。有人认为影片对敌方人物着墨少了、形象不够丰满;但这样安排倒也贴切敌军“钢多气少”的特征,更凸显出帝国主义“战争机器”的本质。四是用缺写全。经此立国之战,志愿军将士在世人心目中已不啻于神一般的存在。但影片塑造的七连战士是平凡的、有缺点的,比如说伍万里刚开始桀骜不驯、雷公临死前直呼“哎呦,疼死我了”,顿时将遥不可及的“神”还原成了普通生动“人”。有血有肉才能让人觉得真实,人物真实才能让观众们油然产生代入感,从而可感可信可亲可敬可学。
影片以有限的时空容量,表现了国与家、战与平,表现了宏观的大局与微观的个体,既有“大政治”又有“小日子”,既有统帅又有士兵,既有战斗又有生活,既有大规模冲锋陷阵又有近距离生死格斗。影片以一个个人物点、一段段事件链,汇聚成主题集中的爱国魂,形成一部几乎全景式描绘一场里程碑式战争、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战役的壮丽史诗。
二、克敌制胜之道
在176分钟观影时间里,有个问题自始至终在脑海盘旋---
同样是中国人:180年前,鸦片战争时期4000名英军横扫中国海防;120年前,不到2万人的八国联军直驱京城北平;90年前,九一八事变,2万多日军在广袤的东三省一度如入无人之境;直到抗日战争初期,民国朝野还有“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神话被平型关战役打破)……
为什么到了新中国刚刚成立,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同样是中国人,装备极差、缺衣少食的志愿军,敢于奔赴异国他乡作战,直面挟二战余威、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王牌部队而毫不畏惧?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同样于战争中,之前在不抵抗命令下畏敌如鼠、对美国人打败的日本侵略者望风而逃,在朝鲜战场上却雄赳赳、气昂昂,敢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殊死作战,并以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和气势,一点一点乃至成建制地吃掉敌人?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战无不胜的革命队伍,这是一支信奉“兵民是胜利之本”、大智大勇的人民军队。领袖经天纬地的战略运筹,将帅鬼神莫测的战争艺术,战士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全国同仇敌忾的精诚团结,合成排山倒海、扭转乾坤的力量。“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就是答案。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谁敢以血肉之躯挡子弹?黄继光!面对蝗虫般涌来的来犯之敌,谁敢身扛炸药包与之同归于尽?杨根思!冰寒刺骨而一动不动、至死仍然保持战斗的姿势,揭皮般巨痛加身而纹丝不动、直到始终没吭一声……长津湖的冰雪丰碑,邱少云的烈火焚身,足以感天动地、彪炳青史!影片人物雷公将滚烫的标识弹抱上吉普车、忍受白磷深入骨子里的蚀心之痛,坚持以自己血肉之躯吸引敌援火力、助力七连最终赢得胜利,令人耸然动容。这,就是答案。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战前动员说:“共产党,毛主席给他们家分了土地,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人民领袖之子请战时说:“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影片人物梅生对伍千里说:“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这些经典台词直抵人心,诠释了“上下同欲者胜”。这,就是答案!
该影片还有一幕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正在疾驰的火车,车厢里人多物满,光线昏暗,空间逼仄。当倔强冲动的伍万里把车门猛一拉开,眼前陡然光明,视野极其开阔,崇山峻岭巍峨壮丽,万里长城蜿蜒脚下。当这一画面有些突兀却毫无违和感地呈现在面前时,让人感受到的,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激荡!此时此刻,什么话都无须说了。身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九万里江山,身后是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身后是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亟需自己誓死保卫的亲人和同胞。沉重的责任压头,光荣的使命在肩,我们还有什么退路?还有什么害怕和顾虑可言?挺身而出,以身许国,别无选择!影片也据此高超的细节处理艺术告诉世人:这,就是答案!
影片最后,美军师长史密斯在撤退途中看到中国冰雪丰碑后,长叹:“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这样的军队。”是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注定不可能被打败、更不可能被征服的队伍!
三、永立不败之地
长津湖战役过去71年了,抗美援朝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反侵略战争仿佛渐行渐远。然而,历史并未远去,荣光还在书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本性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同时,根本性地改造了中国这个贫穷的国家、这个落后的社会,根本性地改造了中华大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根本性地将一个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基础脆弱的农业国家改造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片政治优越、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生态秀美、后劲强健的盛世家园;在此之中,也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扭曲下形成的民族劣根性进行了根本的改造,从而实现了国民性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全体人民在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大解放。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新中国诞生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不遗余力地的遏制扼杀,无论是热战还在冷战,无论是政治上的和平演变、战略上的遏制封锁还是军事上的刺刀见红,无论是经济领域的贸易战、科技领域的绞杀战还是国际舆论领域的抹黑战,或者是实施什么分化、西化等其他五花八门的围追堵截,不都被指挥若定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从容应对、一一破解了吗?今日的一句“要谈,大门敞开;要打,奉陪到底”,与当年的那句“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不是同样豪情万丈、气贯长虹吗?!
是的,“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都攻不破的。”是的,“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岳阳楼前,烟波浩渺;忧乐不息,求索不止。从电影院出来,《长津湖》中英明的高层决策、逼真的战争场景、鲜活的人物刻画,仍久久萦绕在心头。“没有当年长津湖的惨烈,哪有今天洞庭湖的静美?”念及于此,笔者澎湃的心潮,一时间又怎能平息?!
(观影于2020年10月2日,写于10月7日单位值班,成稿于11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