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话说怀城的头像

话说怀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9
分享

丹荔青蕉获我心

十月,是岭外秋意渐显的季节,贵港市作协采风团又启程了,这次的目标地是郁江南岸的南江村。徜佯在城南一隅的陆绩故城旧址里,凭吊古迹,码头石步、驰道牌坊、古屋庙宇、老井旧巷,一路伴着文友们的三言两语,一边思考,一边回味历史,深感脚下这片土地厚重的文化源流。

南江古码头渡口是自西往东奔腾的郁江与南北走向的古驰道的交汇点。从狭义来讲,它是贵城南北两岸的过江通道,但从广义来讲,它的历史经纬却可穿越到先秦时的古越人时期,历经秦汉与宋明,直到清民时代,在郁江南岸留下了诸多历史文化遗迹。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江西籍进士胡南藩出任浔州知府,任内作有《读浔州名宦志八首》诗文,专述所辖府县八位外籍官宦建功立业、名留汗青的事迹,其中之四是歌颂汉代郁林郡太守谷永:“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一自汉家开置后,曾烦凿井郡东头。”诗中所描绘的“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这段史实便发生在南江村沿岸。

东汉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授冠带,开置七县。谷永率众开垦荒地,并在郡东凿井取水,后人将东井称为谷公井(遗址在今贵城棉新街大井头巷)。1964年,在南江村古码头附近一处低洼河滩上,发掘出了一艘罕见的汉初独木舟,现存广西区博物馆。这艘源出南江村的汉代独木舟实物,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岭南土著越人的早期航行活动。

汉末时期的吴郡陆氏是当时江东的名门望族,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自幼聪慧,知礼节,懂孝悌,留下许多逸事典故,尤以“陆绩怀橘”被传为佳话,与“孔融让梨”并列为中华传统孝文化经典。建安十三年(208年),吴王孙权任陆绩为奏曹掾,后转任郁林太守,加偏将军,命他统领士兵两千人,出征岭南并镇守郁林郡。陆绩在任内发动军民修筑郡城,推崇文教,兴修水利,并在今南江村凿井取水,乡民将这口井称为“陆公井”。

陆绩任满东归,两袖清风的他行装简朴,船轻不压浪,便在郁江边取石压稳。至吴,弃于娄门。后被苏州地方官题名为“廉石”,俗称“郁林石”,这块源自郁江畔的礁石如今仍矗立于苏州文庙内。胡南藩作诗曰:“军旅雍容一老儒,登冈手制浑天图。归舟满载江边石,可是清贫太守无。”此诗高度浓缩了陆绩任职郁林郡的功绩与影响。

五代南汉乾和年间(943~958年),贵州(今贵港)剌史刘博古在陆公井旁栽种橘树一株,以纪念“怀橘遗母”“载石表廉”的先贤陆绩,“陆公井”因此又称作“橘井”。在距南江村不远的南山寺北极洞,刻有一首署名为学道人的《宜仙洞题诗》:“洞窟弘开兜率天,嵯峨幽雅集群仙。葛洪得道遗丹灶,黄野修真隐碧川。橘井流芳名世远,文山拔萃甲科连。旷观遐迩无穷景,盛有香风满座前。”诗文中的“橘井流芳名世远”,正是指陆绩掘井取水、传播儒学的事迹。

明初粤省黄姓移民迁徙定居南江村后,据陆绩怀橘典故将本村社稷坛地名称作“怀橘坊”,并代代沿袭至今,今南江社区分上黄、中村、下黄、河南等片区,村内黄姓土著居民宗支派系有异,土地社公有“怀橘坊三多社神位”“怀橘坊中团社神位”等不同名称,但均以溯“怀橘”两字为正源。清末民初,贵县知县蒋航(1908年、1914年分别两次出任贵县知县、知事)将这处古迹集中的历史街区命名为“橘井名区”,今牌楼尚存。

贵港自古为我国南疆水陆交通的枢纽要地,历史上曾有许多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名人士绅在此留下足迹与诗篇,他们在南江古码头经停辗转,奔赴人生的下一个驿站。今人重新品读这些风流人物之诗句,无不感叹往事如烟,又所幸山川存根脉,故城留鸿爪。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今河南开封),虏走徽、钦两帝,史称“靖康之耻”。随后宋室南渡,拥立赵构在杭州称帝,改元建炎,史称南宋。李纲为两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臣,官至宰相,虽为宋廷重臣,但力主抗金的他却屡遭投降派的排斥与迫害,被一贬再贬,最终贬至孤悬海外的琼州(今海南岛)。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李纲从湖南进入广西,先后途经今桂林、荔浦、象州、贵港、玉林等地,在奔赴海南谪居地途中停留广西数月之久,写有不少具有纪实性的诗句篇章。如《道井旁泉竭有感》:“匝地风雷空振荡,终宵云雨竟虚无。偷闲农具田全废,渴死行人井半枯。”这是李纲从象州到今贵港的路途中看到当时久旱不雨,井涸田废,农地荒芜的场景。

一路的长途跋涉与颠簸劳苦,加之对南疆气候及饮食的不适应,李纲在路过象州时因水土不服致病,到达贵港时已难以继续赶路,便在贵港停留养病。李纲在《象州答吴元中书》专述此事:“区区自过象郡,颇为岚气所中,饮食多呕,姑少留怀泽将理。”宋代贵港区划为贵州怀泽郡,州郡两级治所均在今贵港城区。

另据李纲所作《怀泽与吴元中别幅三月二十九日》《再与吴元中别幅四月十六日》《端午日次郁林州》三文可知,在端午节抵达今玉林前,身体欠佳的李纲在贵港暂歇逗留、调养疾患达月余之久。时为春夏之交,岭南正值草木盛长、瓜香果累之际,身心不顺的李纲南渡郁江,在南岸古郡址找寻先贤陆绩之流风遗泽,随后又游览了南山寺葛仙岩,感触良多,李纲遂借贵港的山水风物抒发自己被放逐的愤懑,特作七律《次贵州二首》。

其一:“青枫夹道鹧鸪啼,古郡荒凉接岛夷。陆绩故城依石巘,葛洪遗灶俯江湄。风光冉冉吹香草,烟雨蒙蒙湿荔枝。欲作终焉卜居计,自应勾漏不吾欺。”首联“青枫夹道鹧鸪啼,古郡荒凉接岛夷”描绘了州城自唐代北迁三百年后南岸旧州城的落寂,同时也道出了贵港乃中原通往海南岛的水陆交通杻纽;诗中的“陆绩故城依石巘”则是对当年陆绩在今南江村筑郡城踪迹的写实。

其二:“怀泽为邦古郁林,江边邑屋树森森。山连八桂峰峦秀,地近重溟雾雨淫。岁久承平消瘴疠,时危争战觉幽深。试谋十亩膏腴地,丹荔青蕉获我心。”从第一首的“欲作终焉卜居计,自应勾漏不吾欺”,到第二首的“试谋十亩膏腴地,丹荔青蕉获我心”,可见,一贬再贬、壮志难酬的遭遇让身衰心疲的李纲在贵港萌发了归隐山林的念头。

两宋之际,正是国家山河破碎、兵荒马乱之时,李纲感叹空怀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面对宦海几度浮沉,年近五旬的他寻想在郁江岸边辟十亩田地,散种荔枝与芭蕉,遗世于田舍乡间,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建炎四年(1130年),李纲获赦北归,隐居于祖籍地福建的丹霞岩,践行了上年途经贵港时“丹荔青蕉获我心”的人生感慰。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次年便抑郁而终。

往事越千年。南江村所在的橘井名区从土著西瓯人开始,以瓯越为底色,融合汉儒文化,浸润于唐风宋雨,及至明代粤省黄姓移民落籍,经数百年繁衍,终成望族大户,并用“怀橘坊”之名延续着陆绩故城之衣钵。激扬贵港的千年古郡文化,继续保护好这片“群峰拱于前,郁水环于后”的历史街区,今人当是任重而道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