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叶春明的头像

叶春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2/25
分享

海岛渔村木之缘

            

                                                  蓑笠翁

一棵树是海岛渔村的灵魂。

一棵树在海岛乡间很受敬仰,地位很高。

海岛的人生活离不开树,树和岛上的人生活息息相关。海岛的人对树木情有独钟,他们的生活几乎都离不开树木。

在海岛渔村有许多东西都与树木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岛上的人生活也离不开树木。他们对树有着天然的亲近,他们把树木做成各式各样的木具或木器,用于日常生活,这些木制的器具给岛上的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九十年代前,我的家乡原是偏僻孤岛。行走的路仅有泥路、山路、石头路,没有乡村公路。谈不上有自行车、三轮车和面包车,更谈不上有公交车,轿车。不管你去他乡岛屿或县城办事,还是去温州城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木船。岛上的人为了生计,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依然要驾驶木船赶赴海洋,捕捞打渔。

七十年代之前,在海岛村落用惯了木具,他们似乎都拒绝用木制器具以外的东西。村里的大妈做饭总用木质的锅盖,木制风箱,木制切菜板,木制松糕甄,用木桶装水,用木脚盂洗衣洗脚,坐的凳子,饭桌,夏天穿的板鞋都是木制的。村里的男人经常出海蒱渔或从事海上运输作业,守家的大婶在洗大件被子、棉衣棉裤也用木棰敲打,番薯收成季节,刨成番薯丝,也是用木板制成番薯丝擦进行加工。我家老屋后的朱老伯老了年纪大了,儿子给他砍了一根竹棍,让他当作拐杖,朱老伯却不乐意用这根拐杖。他自己到山溪边的树林里砍了一根榆树的枝,他把树枝做成了一根很结实很好看的拐杖。他很满意的柱着这根拐棍,在村的上岚到下岚,东边至西边里间转,悠闲的乐呵呵!

六十年代海岛村落有文化的人不是很多,但村里很相信五行说法。从古至今黎民百姓仍然遵循五行说。例如:新出生孩子,父母都会请算命先生给孩子取名,“八字”先生总会按照五行学说给孩子姓名带上“木”字。如“存林“、“林楠”、“仕和”、“明利”。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孩子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寓意。

小时候,在石子沙滩或杨府殿码头,或溪坑里,用石头与泥土自砌小水池潭。我们人人都已在自家将木头或木板,用菜刀和斧头研制成小船,有带帆的,有带轴三轮片木质机帆船,小军舰、小舢舤进行水上航行比赛。整个池潭充满着雪花飞溅,欢声,笑声的动人情景。小时候,我们还进行着抽“水牛”游戏,抽“水牛”,类似陀螺的游戏,其玩具用松木料制成,椎体部分嵌进(把铁钉头磨成光滑珠似)铁珠,不易磨损,且旋转迅速。矮矮的,扁扁的,圆圆的,状若飞碟,形似卫星。玩耍时,用鞭条绕着园锥体,使劲一抽,“老牛”便旋转起来。“抽水牛”特别适合冬天玩,人手一头“牛”一杆鞭,往地上一撇,便旋转开来。小时候,村里的孩子们总是聚在村学校周围或店道坛游戏。个个都在自家用木头削好各种武器,有手枪,有大刀,有宝剑,也有红缨枪,最简单的就是木棍。然后带着各自武器到学校操场集合,武器最好的当然就是每一次游戏的领头。小时候,岛上的孩子在家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纸张,折成飞机放在书包里,等课间或放学,就开始飞行比赛,看谁的飞机飞的高,飞的远。多少次激动人心的拼杀争斗都在这里上演,多少次欢欣鼓舞的金戈铁马都在这里挥舞,多少次硝烟战火在这里进行着海陆空的军事演习,多少次自己的奇思妙想在这里如愿以偿地得以实现。岛上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早早地用木料来表达着自己最幼稚、也最纯真的梦,激发懵懂孩子们无限的美丽想象。

一棵树从小长大,长成了一棵大树。岛上的人也寻思着这棵树能干点什么。其实,村里人早就想好了如何处理这棵树。一棵树从小树长成了大树,长到盖房子的时候可以做一根大梁,可以做船身地盘,船舱板。这也许是作为一棵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再小一点可以做一根橹或门窗的原料。

岛上的樟树很多,也很高,一直默默地站在村路口。它们在那儿已经站了近二十多年了。它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就象岛上那些美丽而善良的姑娘们一样,象树一样着急的。还有村里刚刚长大小伙子的吕家老大,他和南家的二闰女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吕家老大早想着,要是能把南家老二取回家那该多好啊!就是梦想中的新娘。那还正犹豫着呢?二闰女是村里同龄的姑娘中最漂亮的,也是最聪慧的。在村里能取到二闰女,那是前世修来的福。村里人都这么说。想到这些,吕老大心里没有底了。其实,打小二闰女就暗暗地喜欢他聪明能干,为人憨厚。吕老大最终还是鼓足了勇气,请了村里有名的叶婶婶去二闰女家说媒。吕老大做梦都没想到,二闰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村路口樟树终于派上用场了。它们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二闰女的嫁妆。嫁妆里装着二闰女准备已久的各种精美礼品,有奶奶给她的祖传下来的首饰;由母亲送给她的藏了许多年的龙凤被面;也有表妹给她戴上的美丽凤凰花夹。其实这些嫁妆里装的远远不止这些,它们还有装着婚后的甜蜜和幸福。它们将伴随着二闰女度过婚后漫长而幸福的日子。许多年以后,二闰女还会在这些已经陈旧的嫁妆里找到只属于新娘时的甜蜜和年轻时的激情。樟树香箱的嫁妆给予二闰女一生的幸福,一世的畅想。

在海岛农村,男子婚后要开始承担起家里所有的渔(农)活。他们出海打渔或从事海上运输作业,农忙季节还要用锄头,扁担,水桶等这些农具,他们就用这些木制农具增加家庭的副业收入,等庄家成熟了,他们要用桶、番薯丝擦等进行加工,又要用斗、桶、柜这些木制容器装载他们庄稼收获以及喜悦。在渔(农)耕年代,在偏僻的孤岛农村,徜若离开这些木具,那又如何能承载庄稼带给海岛渔(农)民的欣喜和希望,海岛的人又如何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海岛山村临海涂滩宽阔,均为半腿深的滩涂,行走困难,渔民在海涂上采蛏,挖蛤,蒱跳跳鱼,捡泥螺,从事养殖、捕捞等作业时,海岛人使用一种叫“泥马”的工具,堪称“海涂轻骑”,家乡人称“苟船”,其用7片木板拼接而制成,渔民放置海货其内,有水可划,无水可“蹬”。蹬时,渔民两手驾木架,一足跪于其中,一足奋力蹬涂,利用反作用力在海涂上疾飞。朱家老二年轻时很帅气,八十年代初就到城里干泥水工,赚了钱后,也取了城里的媳妇。回到家乡改行从事海涂矮网围鱼作业,他很羡慕城里年轻人骑摩托车兜风的感觉,可孤岛农村没有公路,于是他在自留山上砍了树,做成“苟船”,享受“海涂轻骑”生活,过一回像城里人骑摩托车兜风的感觉。

一件木具就是一个海岛农村的财富,就是一个人的传家宝,一件好的木具能从祖辈辈传给父辈,然后再传给儿女以至子孙后代。它们在海岛农村的路太漫长了,就像一匹奔跑的马,远远把岛上人落在后面,去走海岛人不能也无法走完的“马拉松”。因此它会拥有比岛上人多出几倍的故事和经历。它们比岛上人更有能力来见证和关注海岛村庄曾经走过的风雨和历程,它们才是海岛村庒的见证者。

七十年代末,村里的南家老大存敬,与同村的老李二小子从事海上运输作业,运输船开往上海黄浦江,船在靠岸时,站在船沿李小子不慎坠落滔滔滚滚的黄浦江,李小子不喜水,不断地沉入水下。在紧急关头,南存敬赶紧拿起二块船舱板,抛入江中。同时,也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奋力跳入江中,潜入水下,抓住李小子衣服并托起李小子。李小子被托上水面后,抓住船舱板幸而得救。南存敬也迅速抢着另一块船舱板。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海上求援行动,这是船舱板给李小子的第二次生命的希望,这是一个海岛普通渔民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爱心行动,这是感动海岛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惊心动魄的真实感人故事。

七十年代中期前,海岛老人在还没有年老时就开始准备老去后的棺木。即使在年老还有一段距离时,他们就开始张罗着把山上年轻时就栽下的几棵好杉树砍回来。刚过六十,他们便把木匠请到家里来把自己的棺木做好。他们好像担心自己一夜之间就会老,走不动,少让子女们为他操心。只有做好了这些,村里的老人才会心安理得过余下日子;才会有一种高枕无忧的坦荡;才会真正觉得生落处、住落处,安此处。虽然现在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丧事简办,都用骨灰盒埋葬。但是,在我们海岛农村,依然在坟墓中铺上三块木板,以替代棺木,几乎每位老人死后都会用棺材装殓尸首。也有人由于其他原因死后要被火化了,但是也会在死前吩咐子孙将自己的骨灰装在棺材里,他们都喜欢这种土葬的方式,以保存尸首的完整,寓意深远。

生前用木具打造装饰着一生的生活精彩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身后用木具来遮风挡雨,告别人世,这就是一件木具命运。但是木具却像海岛山上的树一样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海岛树木贯穿一个海岛人的一生。童年时,用木具编织着五彩斑斓的梦;青年时,用木具承载着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待;中年时,用木具承载着人生中漂泊的沉沉浮浮和曲曲折折;年老时,又是一副棺木定义了一辈子的命运轨迹和荣辱,遮挡已经无力躲避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和风风雨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