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奕秋的头像

奕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8
分享

故乡的月夜

子夜。倘在大城市里此时应该仍灯火通明,但在此,我曾居住十几年的小镇,居民早已睡去。唯有我,多年在外,乍回故地,尚未调整好作息,仍毫无倦意。

夜阑人静,除了虫唱蛙鸣,除了远处公路偶有飞驰之流光所发出的呼啸。内心也一片空灵与澄澈,彻底放空。写写画画,或干脆静静思考,都很相宜。离了白日的浮躁,没了时刻影响专注的杂念,也不去想那些烦忧,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世界。

于是出去走走吧。就像东坡夜游承天寺那样。望日已过,但月华仍盛,间或有淡云飘过,如明月披了薄纱丝缕。有意学太白月下独酌,月影成趣,可惜我既无谪仙人之爽气,也没法像他一般痛饮千杯。我所有者,一壶清水而已,哪里比得上一口浓密的烟霞烈火呢?

可尽管如此,此夜也未必逊色于太白的月夜。但凡有赏月之慧眼,有月下独步之意趣,有酒无酒,是千杯不倒还是沾口即醉,有无一杆生花妙笔,是否有倚马可待的才学,甚至于月明月晦乃至空有漫天星子而无皓月当空,都是无妨的。我所赏者,独月色与夜色乎?非也。月色虽好,因我心中有了明月,才能发现这现实里明月之美。归根到底,是因为我有了这份意趣。而这份意趣,我与李白,与苏轼,是相通的。

缓步行走,随着大桥,跨过这条昔日繁华如今萧索的运河,来到了镇子的中心。河运为主的时代镇子因之兴盛,到了如今也与之一道衰落。复往南行,房屋逐渐从现代过渡到从前的白墙黑瓦。那是老街。从前这里是夜市所在,傍晚时分,日薄西山,此处却开始人潮涌动,络绎不绝。叫卖声、还价声、电动车和自行车喇叭声、乃至于吵架声,混而为一起好不热闹。果蔬虽不比早市新鲜,但毕竟是农人自家所产。河虾河蟹、鲤鲫鳢鳝、昂刺白条,河鲜也是一应俱全,都鲜活得很。烧鸡烧鸭的香味能飘很远,让人忍不住就去买下半只。猪羊牛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狗肉、鹌鹑也常有,爱好者每每经过也必然会去买些来。还有卖零食、玩具的,面向的客户自然是放学回家的小孩。刚出炉的烧饼热腾腾的,焦香味十足,对于嘴馋的小孩来说是很难忍住不买的,我自然也不例外,总要求着接我回家的父母买个甜味的饼。

当然,这些盛景都是从前了。随着夜市被统一搬迁到他处,老街如今冷清了不少,只剩了些居民长住,商户陆续撤离此地。

老街沿河,河没名字,只是被称为街河。不算宽,浑浊的绿水缓缓流动。河道上躺着几座石桥。其中的一座,名曰九狮桥。据说曾有九个狮头列于桥的两侧,后来因为近代的战乱都遗失了。

我对这座桥印象很深。

桥面的石板,依旧如往昔,坑坑洼洼。石板的缝隙里满是淤泥,杂草在此地茁壮生长,迎风摇曳,生机勃发。走到桥上是要当心的,总有几条不知谁家的狗,喜欢在桥上留下些痕迹,譬如一团干燥发灰了的粪便。倘是踩上了,免不了道一声晦气。十几年前的我,就像今天一样,站在这座古老的拱桥上,望着桥下的街道。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老街旁的分校。学校大门正对着老街,离此桥不远。早上和中午,学校就安排一些学生来此站岗,向老师问好,同时也要看看同学们是否在校外有一些违纪的行为。我与一同站岗的同学来此,却常常忘了自己的职责,只顾着玩闹。等中午民居飘来了饭香,我就知道该去食堂吃饭了。

石桥,还有桥下的流水,十来年了,好像就没有变过。对于它们千百年的生命而言,十几年,不过一瞬。桥下的流水,肥了又瘦,浊了又清。桥边的枣树和梧桐,只是多了几道看不见的年轮。每逢中午飘来的饭香,也还将一直飘下去。街上走了多年的石板路,即使十年不走了,依旧是那么的熟悉,青苔、杂草蓬勃生长的样子好似昨日。或许,不变的是物,变的,只有人。

变的只有我罢了。我当然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的我。我逐渐没了从前的锐意和豪情,不再考虑所谓的梦想和未来。我的目光从远方转向了眼前,从学生步入社会,从无须考虑经济转向担忧物质生活,一切不再顺利,而未来依旧迷茫。昔日在此地嘻笑打闹的场景犹历历在目,可那份心情于我已然是奢望。渴望远方与自由的少年如今似乎只在意脚下的一切。

踩着青苔走在桥上,透过鞋底感受着那种凉意——夏日的夜依然热,但这凉意来自心底。石板上的凹陷是历史的脚印,如今被青苔和尘土所填补。或许好多年前它还是棱角分明的长条石板,也曾锋芒毕露于时间,只是,慢慢的,所有的一切消失不见,只成圆润。风霜雨雪,行人踩踏,它就这样,更为内敛,更为深沉。但或许它不是没有了锐气,它只是把棱角收在了心底。它是如此厚重,如此坚定,历史的风沙能改变它的外观,却影响不了它的内心。感受着石桥的厚重,我回首踏上归程。

夜色浓重,灯光熹微,但道路已然分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