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泉之秀的头像

清泉之秀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2/26
分享

年味

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不管游子们身在何方,都会排除万难,千里迢迢赶回家乡,与家人团团圆圆过大年。

晚上,一家人围着火炉聊家常。孩子们觉得很无聊,总是黏着大人不放。忽然想起孩子们学过歇后语,大家就变着花样和孩子们玩歇后语游戏。一种是歇后语对接,爷爷说前半句,孙子对后半句;一种是车轮战,爸爸来一句,儿子紧跟其后来一句;还有一种是抢答,妈妈说前半句,其他人抢答后半句。每次玩得不亦乐乎。有时我们让一让孩子,孩子就像“猴照镜子——得意忘形”,笑得前俯后仰;有时我会突然插入一句新的歇后语,弄得大家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过年时,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看着奶奶正在做豆腐,让我记起一句歇后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什么是卤水?妈妈。”儿子问。我细细地解释了一番,还举了一个例子: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不是大闹天宫,就是大闹东海龙宫,什么妖魔鬼怪都不怕,他就怕师傅唐僧,只要师傅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抱头求饶。可以说唐僧师傅就是孙悟空的卤水,也可以说是一物降一物。大家安静地听着我讲,孩子突然大叫:“哇!我们的雷老师太牛逼了,他就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卤水,她一个人能降得住我们全班人,我们雷老师是不是比唐僧还厉害?”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又打趣地问孩子:“那你的卤水是谁?”他眼珠子转了转:“当然是我爸爸呗,只要我犯错,爸爸就高举神鞭对准我的屁股。”有意思,我继续追问:“那爸爸的卤水又是谁呢?”孩子想都不想,冲着我神秘一笑:“当然是妈妈,妈妈去哪儿爸爸就跟到哪。”哈哈哈哈哈……全家人都被笑声包围啦!

做好豆腐做蛋包,蛋包是闽北一带的特色美食,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佳肴,老老少少都爱吃。这次婆婆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秀,我年纪大了,你得学会做蛋包,万一我走了,不学就没得吃。”“我不学,你会长命百岁的。”我坐着乐呵呵地回话。

婆婆没理我,一边做一边讲解:一个鸭蛋加大把地瓜粉,蛋一定要打得非常细腻,不能出现整块蛋清,再把蛋液和融化好的地瓜粉混在一起搅拌。抬头看看我,接着讲:仔细看,成败在此一步,她拿起铁勺,舀一勺,然后倒掉,让我观察勺上留下的汁液,厚了加一点水,看上去像是一层蚕丝裹在上面才好。

奶奶把蛋液调好,老公把馅剁好,接下去要全家总动员。爷爷烧火控制火候,老公熟练地在热锅上铺蛋皮,婆婆切蛋皮,又不能切断,道道工序都是技术活,我和孩子是门外汉,只能做最简单的一步,包蛋包——把馅放在切好的蛋皮上,再用蛋皮条把馅包裹起来,变回一个个圆圆的蛋球。做好后,蒸一蒸,就吃上美味的蛋包了。无论去哪个亲戚家拜年,蛋包都会出现在餐桌上。看来好东西还是真的需要学会,并传承下去。

自从禁止过年放鞭炮、烟花,现在过年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点年味,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那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家家户户大年三十(除夕)吃年夜饭前要放鞭炮,寓意辞旧,大年初一(春节)的清晨,大人们会选个吉时燃放鞭炮,寓意迎新。过年大人小孩都喜欢放鞭炮,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鞭炮声此起彼伏,鞭炮声中裹着浓浓的年味。

曾经的那一幕,仍然记忆犹新,我们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看着地上一个个未燃爆的火炮,顽皮的哥哥们决定废物利用,玩燃放火药粉…… 大伙儿齐动手,不一会儿,他们就收集了一大堆“瞎”火炮。然后开始对它们进行“解剖”,他们把火炮的纸一层层地剥掉,再把银灰色的火药粉倒入废弃的纸盘里,不久盘子里就聚集了十来个“瞎炮”的火药粉了。二哥把几段未燃的导火线连接好,一端插进火药粉里,一端搭在盘沿上。大哥用火柴把导火线点燃,导火线“咝咝”地冒着白烟,迅速窜向火药粉。随着“嗤”地一声响,一团耀眼的烈焰夹杂着浓烟腾空而起…… “哈!太棒啦!”大伙一边拍手欢叫,一边蹦了起来。

当我还沉浸在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思绪中,又被孩子的无聊声给打断了,只能找点有趣的事情陪他。奶奶去拿来桔子、柏树枝、红毛线、花生等,所有材料备齐,叫我们一起串“百(柏)事吉(桔)”。先用红线穿针,把小桔子、花生等串在一起绑在柏树枝中间,再用红毛线把柏树枝两头拴起来,百事吉就做好了。等贴春联的时候挂在大门上中央,寓意新年里事事吉祥如意。这不仅是对新年的祈愿,更是一家人的温馨时光。有奶奶的陪伴,孙子自然欢心。

看着眼前一幕,我的思绪又回到小时候,母亲会在串好百事吉后,用剩下的红毛线给我们兄弟姐妹编一个只能容纳两个桔子的“吉(桔)祥袋”,等全家人吃过年夜饭,换上新衣裳,我们的脖子上都会挂着吉祥袋,里面装着桔子和压岁包,母亲会叮嘱我们这个桔子要等初五过后才能吃。我们很聪明,穿上新衣裳荡着吉祥袋去左邻右舍串门,见到阿公阿婆说句吉祥话,长辈们就会往吉祥袋里装个桔子,吉祥袋装满了,装进肚子里,可把我们乐坏了。我会把桔子带回家,悄悄藏起来,省着日后慢慢吃。那个时代,桔子成了我们心中的宝贝。

别人家的小孩来我家玩,母亲也会给他们的吉祥袋子里塞个桔子,母亲拿桔子的次数多了,藏桔子的秘密处被我们仨发现,桔子就像自己长了脚似的,悄无声息的失踪了许多。幸好过年有个习俗——人人说吉祥话,即使小孩调皮,大人也不可以打骂。有了这个保护伞,母亲只好默默转移桔子,直到亲朋好友都拜完年, 一个个金灿灿的橘子才会大大方方的出现。到现在才明白:那时的桔子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奶奶和孙子做好百事吉交给爷爷,爷爷带着孙子去贴春联,爷爷站在远处指挥,老公负责贴,儿子就按住凳子保护爸爸的安全,我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过年吃穿已没有往日的讲究,都觉得年味淡了。在我眼里过年只要全家老老少少齐聚一堂,唠唠家常,有说有笑,欢欢喜喜过大年,就是最浓最美的年味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