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山水永远是隽永的,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味道,永远不会重复,从来不会单调。与“秋来百草衰”的北国不同,江南“经冬犹绿林”,何况秋天呢!秋天也一样的绿色满眼,一样的风姿绰约。
我们就在这样的时节里到了慢城,一个用“城”来命名的小镇。整个镇所辖的地域都很好保存了乡村宁静恬然的田园生活,慢生活,慢节奏,慢的像只蜗牛。是的,慢城的吉祥物就是一只大蜗牛。天公有意,为我们飘起了细密飘织的小雨。这里山多,秋雨一飘,不知是烟云还是雾霭,苍苍茫茫的把远近的山都蒙了起来,不轻易示人。只有靠近了才看得清翠绿的青山和潺潺的溪流。水是山的精灵,有了水,山才有了灵性。能碰上这样的天气,那是再美妙不过了的。
这里的路很美,绵延十几公里的路两侧都进行了很好的绿化。有的路段种了整齐的花,朵朵尚未凋零的小花,抬着头享受雨滴的洗刷,微风拂过,它们也随着倾斜的雨线而翩然起舞,你碰我我挤你,似乎和斜风细雨嬉闹。
有的路段是叫不上名字的小矮树,修剪的整整齐齐,成一个圆滚滚的球,上面星星般的结满了小红豆。有的路段是高大挺拔的树木,层层迭迭的树枝都快要盖住了半幅路面,仿佛前方就快要进入大森林了。满树的树叶由绿变黄,绚烂多姿,五彩斑斓。它们自得其乐,是这里最天然的主人,用万千姿态和气象万千来欢迎每一个行路人。
雨水把这条林木掩映的公路冲洗的干干净净,车子在路上慢慢的开着,峰回路转,移步换景,我们的眼睛贪婪的看着外面应接不暇的风景。
路边忽而是小山上顺着山势种植的片片茶树,层次分明,在细雨中更加显得翠绿欲滴,犹如片片绿波从山顶覆盖到山脚。拐过一个弯道,又忽而出现了连片的荷塘,水面荡漾着圈圈的涟漪,田田的擎雨盖已经只剩下了残荷枯叶,在秋雨里默默的肃立着。稍远处有几块白墙红瓦的屋顶从一片不见边际的密密竹林中若隐若现的冒出,犹如给竹林带了一顶帽子。有炊烟从屋顶烟囱里散出,和着雨雾飘荡成迷离的烟云,似人间仙境。
经过一段下坡路后,路边几个用稻草扎的动物扑面而来,调皮而又可爱的造型让人觉得忍俊不禁。几个小狗的塑雕活灵活现的窝在草地上,车子开过,其中一只小狗警觉起身从草地上跑开了,原来那是一条真狗。继续蒙雨而行,车子拐上山路,公路掩映在两旁高大的树木中,天色都一下子暗了许多。
前方有车停在路边,两三人下车撑雨伞在路边拍照。顺着镜头方向,山坡下一个波光旖旎的湖,水波不兴,湖对岸是一大片枫林。枫叶红于二月花,一点都不虚假,红的似火,艳的似霞。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美丽的让人迈不开脚步。
车在山路上开过山水十八弯,穿过密林,眼前豁然开朗,远近的小山层峦叠嶂,烟雨迷蒙,山前有个不小的村落,村里楼台亭阁,屋舍俨然,村前一个大池塘,池塘一圈都种了杨树和柳树。小村背山面水,在如烟的秋雨里成了一幅水汽氤氲的水墨画,这世外桃源般的胜景吸引了我们进村一览。
村庄枕山临水的展成长条形,一条小街贯穿东西,小街两边是整齐的花木。村中房舍大都是三层小楼,带一个不大的小院。有的人家出门就是个小池塘,有的人家门口是一块菜地,有的人家院子里修个小亭子,有的人家门口开的卖小特产的小店,各具特色,别具雅致。看得出来,这些房舍是统一规划修饰的,古色古香。门窗是木雕的窗格,亭台是木料搭建,院子和菜园围墙是仿竹篱笆的,恍若古老的乡野人家。
临街的人家都开了农家乐,都把一面旗子写上名字,如酒旗般挂在自家院门上。下雨天,街上人不多,我们踩着浅浅的水花沿着小街一路轻快的看过去。街边稍宽敞的地方,撑了几个大伞,伞下的长桌上摆着刚采摘的蔬菜,茄子豆角西红柿土豆南瓜,洗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主人站在旁边,热情的招呼着来往的人。有的人家门里竖起好几个木架子,挂满了一排排风干的咸鸭咸鹅,一个大缸上贴着一个大大的酒字,一副客人进来不醉不归的架势。还有人家在卖蒸糕,热气从蒸笼里冒出,从屋檐下迎着雨滴泛上去。有人挤在里面,细细品尝着这刚出锅的美味。
一条碎石铺的小路通到几丈外的亭子里,亭中央有井,磨的溜光的井口石在无声的诉说着它久远的年轮。亭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菜地,有了这亭中井水的浇灌,菜地里的白菜萝卜投桃报李般的疯长。有人家开了小店卖日用百货和各色熟食,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小街深处,有家简陋的理发店,有两个人趁等待理发的空在一幅棋盘上杀将起来了,旁边有几个人在静静的观棋。理发师手里忙着,嘴里跟理发的人唠长唠短。村前的大池塘里,一群鸭子趁着这场秋雨在尽情的嬉戏,浮上潜下,互相追逐,呱呱的叫声在宁静的山村显得格外清脆。
这青山,这绿水,这乡野,这新雨,多美的田园风光。这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他来此,一定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孟浩然的故人庄,他来此,一定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王伟的终南山,他来此,一定会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张志和的西塞山,他来此,一定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静静的沉浸在这山水里,一洗尘世的烦恼,让身心的每一个细胞都细细的湮没进去,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若时间就此凝固,岂不岁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