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听到的这首民歌了,自打我有记忆以来,这首歌的旋律就如刺青般烙印在脑海。八月的桂花每年都会盛开,可自我出生时,早已看不到那鲜红的旗帜为革命而高高举起的场景了。我是一名九零后,生在六安,长在六安。
经常有种错觉,我在和这座城市一起长大。它是我最好的朋友,这里的一切是生活也是成长。
我的童年在各种吆喝声中被涂上色彩。“卖布朗饼子嘞!卖布朗饼子!……”天知道我等了这句吆喝有多久。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被各种甜味的食物诱惑。这种诱惑犹如一阵风,一个铃铛,在下午五点时分跟在小贩子的身后,坐着扁担晃晃悠悠来到我的眼前。布朗饼子,是一种用麦芽糖熬制而成的食物,甜味极强,且粘牙,捏起来硬邦邦,看起来白花花,又好吃又好玩,是小孩子的最爱。它们大多呈小圆饼状,有一些经历了炉火的煎熬,在冷却凝固时长出了裂痕。贩卖此糖的小贩一般也是生产者,为了推销,他们走街串巷地吆喝,穿着布鞋,挑着扁担,在青砖绿瓦间行走。
我和伙伴们一听到吆喝就急速地打开家门,向小贩跑去,赶在吆喝声消失前喊住他。一般我只买一块钱的份量,急中生智的小贩便拿出一把干净的小锤子出来,将乳白色的小圆饼硬是砸成两半,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好,郑重其事地递给我。那清脆的声音,还没等我吃上嘴,早已在我的胃里、脑袋里荡漾。
我不爱它粘牙的特质,便伸出舌头贪婪地去舔,并不咀嚼。那透着小麦香气的甜和微弱的夕阳一起,还有透过牙缝的清风,在我的舌尖融化。
真甜呀。
属于童年的记忆,真甜呀!
六安的地标好像从来就不是官方宣传的球拍广场上的火把雕塑,而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大钟楼。
大钟楼是一个高大的建筑,年代久远但并不古老。黑色的钟面一共有四面,对着南北东西四个方向。钟的底座是办公楼,邮储银行的营业厅,电信的办公楼等都设在这里。每每我和小伙伴们路过时,都要争论一番——大钟楼到底会不会有钟声。有人说她听见过,还有人说它就是个高大沉默的摆设。其实,它真的会在整点的时候,用“当当”的钟声报时。
那又是一个傍晚,钟声惊扰了正在休息的鸟儿,却守护了流动的车队和永不停息的人海。鸟儿飞走,像是海浪漂浮在海面上一般,成群结队地,离开了。也许是夕阳残留的温暖能安抚它们被惊扰的小小心脏吧,它们飞向了有太阳的方向。
几遍钟声响过,世界又恢复宁静。人们的生活并不会因为几声钟响而被打扰。只是会有偶尔几个,在这温柔清脆的提醒下,抬头望向大钟楼。此时的它像是一根定海神针,安定住了行人的沉闷背影,留住了时光匆忙的脚步,提醒人们,再忙也不要忘记了时间,提醒这座城市,再繁华也不要沉沦。所以,我会认为大钟楼简直比地标还要地标。
初中时候骑车上学成为一种流行。当我带着并不娴熟的车技,骑上自行车去往学校时,一路上身旁的伙伴,都积极得不得了。老猫急着向我炫耀她单手骑车有多稳还一边向我挑眉,高淑则一边骑车一边哼歌,还不忘教导我——“就是这么简单!”。胆小的我一瘸一拐的跟在她们身后,看着不同类型的汽车从马路中间驶过,心里只求保命。
那时通往学校的路,在我的拖累下略显漫长。但我的两位老师却成了我的左右臂膀,一直护送我到校门口。
一路上,我们看到好多建筑工地,建设城市永远是主旋律。可我们总是太过心急,害怕直到自己离开家乡的那一天,都看不到它最美的模样。
空气中弥漫着扬尘和植物的香气。多少年后,我才知道,那些是香樟,一种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植物。
叽叽喳喳,磕磕绊绊。我们就这样长大了。18岁那年,我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
回忆被时光浸泡出茶香。再回来,已经对家乡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怀。
我曾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做小孩,做长不大的成年人。但时光不允许,我们带着期待离开又带着期待回来。再见面,这座城市,俨然已经长大了。
老旧小区逐步整改,九拐十八巷没了踪影,从前总是忌惮的石狮子不知被搬去了哪里,夜夜做梦的地方有了新家。看起来,一座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它不负时光和人们的期许,如约长大了。
比起家乡这个称谓,它更像是我的老朋友。大钟楼的钟声还是那么庄严,地标的形象在我心中屹立不倒。而我也终于真正意义上地走进了被钟声覆盖提醒的人海里,为自己谋生,为未来奋斗。所以,至此,我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
可是,我对这个地方简直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即使它在改变,我也依旧能循着古早的味道找回记忆,回到过去。
我找到了。
五牌里的早餐闻名六安,许多家老字号就在这条巷子里坚守;三角带没了昔日的光彩,但这里仍然是六安交通的中心,车水马龙的生活仍在继续;九墩塘公园里,市民们一大早就赶来晨练,湖边吊嗓的戏腔,仿佛能穿透云层,唤醒城市的清晨;云路街的小吃,更新换代,食客们络绎不绝的追随着时代的味道……这里少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却燃烧着时光也浇不息的烟火气。市井,高楼,希望与踏实,人们在平凡中追寻未来,也在灯火里点亮家庭的温馨。
一座城,一代人。
我们还在这里。冲泡一壶瓜片,游览一方山水,回望一段历史,品味一段人生。我们还在等待,等绿意沾满新芽,等尘土归于脚下,等大钟楼的钟声再次响起,等新店开张,等城市变好,等时光把我们的生活写下——六安,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