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展雪林的头像

展雪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5
分享

漫漫古道暖暖情(一)

前记:

来莱芜的第二天,在莱芜宾馆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王莉姐就拉着我们开启了第二天的旅游,这回的主题是拜访雄关古道,重温厚重的历史。

让我们感动至深的是,王莉姐居然给我们找了一位对莱芜历史颇有研究的学者一一张宗发老师。见到张老师的时候,他的谦和他的温文尔雅,立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横顶村

第一站张老师带领我们去了横顶村。路上,张老师顺道带我们去了长勺之战的

古战场,曹刿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们看着眼前这辽阔的田野,听着张老师娓娓道来,摇窗而望,一方一方的玉米地早已淹没了历史的车轮。战马的嘶鸣,战鼓的激昂澎湃,也早已绝尘而去。也许只有那些土地还记得当年的金戈铁马,只有那条静静流淌的河流,无言地诉说着士兵们绵绵的乡愁。

人生如梦,多少千古风流人物,多少惊天动地的风云变幻,终被历史的长河慢慢吞没,是非成败也终会成空!

带着浓浓的历史沧桑感,我们来到了横顶村。据张老师介绍,横顶村因村横坐在淄河和汶河的分水岭顶,故名横顶。村名的来历还另有一传说,相传当年杨家将出兵作战失利,被困在村西的深沟中,故而得名杨家困,后习惯叫杨家岭,再后改为杨家横,这里千百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齐鲁古道上的兵家重地。

我们一进村,就看到村东头的玄武庙,庙不大,里面供奉的是玄武大帝。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庙宇修缮,整座庙宇青砖绿瓦,从外面看到院内一株古槐仍然郁郁葱葱。张老师说那是棵百年古槐,树身已腐朽残半,但还枝叶茂盛,并且树旁又新发幼树,使得整棵树古朴中又焕发着生机蓬勃。

站在玄武庙前,张老师笑着说我们现在正站在齐鲁古道上,那时古道两边皆是商铺和住店,数百年来这条古道都是泰安、济南、淄博等地客商往来必经之要道。他们经过这里要吃饭,要住宿,所以派生出许多店铺。

另外横顶村有三行,即学行、武行、商行。学行带动了横顶的教育发展,而且三行之中,学行占首位,可见横顶重视教育根深蒂固,到如今小小的横顶村,教授、博士生、研

究生遍布全国各地。武行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强身健体意识的发展,另外武行的人还担起了保家护村,传授武艺的职责和义务,使得横顶村常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们授徒习武把人的品德放在第一位,村中人大部分都学过武功。而商行,邴家三兄弟,家业兴旺,名震一时,发展到99鞭骡子,在齐鲁古道上往返经商,促进了古道经济的迅速发展。

听着张老师的讲述,我们仿佛看到古道两边生意兴隆的店铺,来来往往的独轮车和一头头骡子、小毛驴打着响鼻哒哒地经过,小贩们的叫卖声,赶骡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继续西走,一座泰山行宫赫然立在眼前。张老师给我们讲述修建泰山行宫的来历,原来是皇帝来拜泰山,车队行至这里,人困马乏,随即就地休息,后来就修建了这所行宫。话说这泰山行宫地势较高,又正好建在淄河和汶河的分界线上。每逢雨季,雨水顺着屋脊分成两半流下,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雨点分两半,一半灌淄河,一半入汶河”的说法。泰山行宫成了横顶村淄河与汶河的分水岭。张老师给我们指着雨水分流的走向,我们想象着雨水分流而下,一半去了汶河,一半去了淄河,两条大河奔流不息,滋养了齐鲁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乡亲。

出了横顶村,张老师又带我们来到和庄镇普通村参观。

普通村,原为“不动村”,该村的地理位置处在峨峪、麻峪、英章三股大水的交汇处,但历来发大水,别的地方有被冲的情况,唯独这个村从没有发生过,所以被称为“不动村”,后根据谐音,改成“普通村”。张老师的介绍,既充满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令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又慨叹不已。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棵约有800年历史的古柳,枝叶茂密,展示着生命的蓬勃;树干粗壮,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斑驳的树皮更像一位老人,风中诉说着沧桑的历史。我们三人合抱,恰好能紧紧地抱住它,也许这就是我们今世的缘分,与树,与王莉姐,与邸萍,缘是如此。

古树东边还有一棵不大起眼,弯曲的又有点中空的槐树,瘦小的身子,在古柳边显得楚楚可怜。张老师说你们别小看这棵树,这棵树可是救了我们的战士,是我们的大功臣。原来当年莱芜战役中,一个战士躲在这棵树背后和敌人战斗,不料一颗子弹飞过来,不偏不斜正打在这棵树上,小战士却安然无恙。小战士感念它的救命之恩,战役胜利之后特意来拜谢它,从此这棵树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而被后人永远地敬仰。正所谓:赤胆忠心保人民,身残心空又何妨?!

附记:

文中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张宗发老师的详细介绍,部分来源于网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