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立春,凛冽的风从土塬呼啸而过,沉睡一冬的渭北大地被惊醒,干渴的田野很快被撕出一道道皴痕裂缝。大田里小麦与油菜开始返青,没有雨,水份补不上,根部的叶子开始发黄,并一点点向上蔓延。
我沿合阳县城一路向东,拐过几道弯,长陡坡的尽头,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与沿黄公路路面平行,那是被称为“天河”的东雷抽黄总干渠。干渠里早早涌满了水,浩浩汤汤,可以撑起船,看惯了旱塬小溪潺潺,当初来洽川时还以为这就是黄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田野灵动而热闹。晨起,人们披着朝霞早早来到田间,果树的枝条需要修剪,田里的庄稼需要施肥,经历整整一个干旱的冬天,面对极度缺水的庄稼,人们迫不及待赶在东雷抽黄开机前做好灌溉前的准备事项。夕阳西斜,麦田果林里新修的地垄闪着光,当那一渠水漫过干涸的田野,灰黄一冬的原野被染绿了,渭北才算真正到了春天。
河滩地势平坦,隐藏在干渠西侧的几座院落随着沿黄观光公
路的修通撞入人们眼中。青砖红瓦的小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中,远远看去,以为是沿黄景观公路上的客栈,走近了,才知道是东雷抽黄的泵站。循着轰鸣的机械声来到机房,展板上清晰地写着每座水泵的出生地,装机容量,出水扬程,性能参数,配电屏上,红黄绿三色指示灯交相闪烁。走进控制室,电脑角度 360 度无死角,各个设备运营情况一目了然,画面落到泵站进水口,可以清晰看见黄河水被吸入庞大的进水口的瞬间,下一个画面,一排排乌黑的钢管的尽头,水冲上百米土塬,在出水口翻几朵浪花,在平坦宽阔的干渠上褪尽暴虐,温顺地沿着干渠两侧的数条支渠斗渠,悄悄流进干涸许久的庄稼地,滋润着广袤无垠的田野。
一瞬间,干枯的黄土地在水的滋润下柔媚起来。
在机房里,我听年纪大的师傅讲从前的故事。那时尚未修路,村庄又远,坐落在在河滩的泵站就怕连阴雨,持续的阴雨会使唯一的一条土道泥泞不堪,里边的人出不去,外边的人进不来,那 可真是“与世隔绝”!薄壳窑后是机坑,荒芜的草丛为蜈蚣蝎子老鼠蛇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好地方,时间久了,它们会循着灯光,时不时惊扰了房间的女孩子,一惊一乍的喊声使夜色格外漫长。
师傅说,因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在河滩泵站上班的年轻人找对象都比较困难......
我沿着景观公路来到东雷展馆,一张张旧照片还原出了这座工程的前世今生,站在一张黑白照片前,那是太里湾誓师大会的场面,人们扛着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毛主席的话: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隔着四十年光阴,人们依然被这画面的热烈气氛感染。
岁月失语,唯有刻在纸上的字画,才是永恒。
薄壳窑的旧址悄悄长成标准化宿舍楼,临河靠山,掩在黄土
峰林与母亲河之间,铁马头前,新修的沿黄景观公路使长河落日的美景不再寂寥,地啼与揭底的黄河奇观让无数路人惊叹忘返。 打理干干净净的院落,桃花点点,按钮轻轻一按,智能捞草机飞 快捞起前池的杂物,院落外,风情万种的荷塘与苍苍蒹葭,曾经风起土涌的小道变成沿黄景观公路。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随着“四个灌区”展开新的蓝图,随着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示范灌区的步伐,随着东雷抽黄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渐渐淡忘以前的岁月。恰好展馆里这些珍贵的照片,留住了这座工程的一段艰辛岁月,那是黄河从巴颜喀拉山的一条小溪穿过山和 沙漠,一路坎坷,汇通沿途大大小小支流后途经这里留下的印迹,也是黄河造福关中平原的见证。
我细细倾听,每个泵站的故事都不一样,抽黄人贫穷寂寞的历程却是一样的,每一代抽黄人的情怀与初心是一样的,散落在 河沟村外的泵站,在一代代抽黄人锲而不舍的奋斗中,完成了从蛹到蝶的蜕变。
他们说,文化是在特定环境里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蜕变后沉淀下来,无法复制的精髓。是的,节水、生态、智慧、人文,是东 雷人经过四十年磨砺,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对东雷抽黄长远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
黄土塬上,一排排斜卧的钢管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走近了,听到了管道里奔涌的水声。我沿管线走到地头,见到参与过东雷抽黄建设的老支书,他讲起抽黄工程,如数家珍。从旱魃肆虐、易子而食,到沃野千里、五谷丰登;从冬日破冰、夏日围河,到饥馑无忧、水旱从人;从贫穷、饥饿,到温饱、小康,再到共同富裕,东雷抽黄一次次改写了渭北旱塬的历史。
春风吹落了花瓣,花丛中流水潺潺。捡起一瓣落花,对着一渠流水后边东雷抽黄工程,欣然对她说:春风十里,我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