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授昌的头像

成授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28
分享

挖荠菜


前几天,看到市场上有又肥又嫩的荠菜卖,买了几斤,拣、洗、烫,做了馅心,包了一些元宵。吃起来感觉不如以前的味道好,怀疑不是野生的,一打听,果然是“大棚”里长的。

对美好味道的回忆,让我想起儿时挖荠菜的事儿。

盼来了春风,盼来了星期日,我们院子里几家的孩子们就约好了,午后一起到拱极台挖荠菜。吃了饭,孩子们把书包兜底倒了,书、本子、文具盒,一应杂物全都倒桌上,专拣那削铅笔的小刀拿着,然后背着空书包吵吵嚷嚷地走了。几个大孩子带队,不住喊着慢慢走,可是急切的心情阻止不了我们急切地脚步。

到了拱极台,大孩子们先挖,一人分一棵做样子,然后就自己挖了。拱极台是小城一处高地,是一处古迹,有几座破败的旧建筑,有一部分地方被一支雷达部队占了,其余就是野地了,荠菜不少。草丛里、树林里、土沟旁,到处都有荠菜的身影,当然到这里挖荠菜的孩子也不少。于是大家就埋头挖,发现一棵,仔细辨别,用左手拎起荠菜的菜叶,右手把小刀伸到荠菜的根部,轻轻搓一下,那荠菜就离了根,甩掉沾着的土,马上放书包里,眼睛则早瞄准下一个目标了。

挖着挖着,孩子们就热了,解了扣子,敞开棉袄,人群也就分散开了,一般一家几个孩子走得不会太远,好有个照应。大家跨沟、过坎,翻石头、贴墙根,跑跑转转、寻寻觅觅。一棵一棵找出来,一棵一棵挖出来,一棵一棵装到书包里,不到天黑,各人也就把书包装满了。到了回家的时候,几个孩子碰头了,不住摸着书包比着各人的战绩,又是兴奋地吵吵嚷嚷。就这样一帮孩子裹着野菜的清香,带着满书包的喜悦,满载而归。

记得有一次,我们回家的半路上不断拾到一团一团的荠菜,真是奇怪。紧着赶几步,发现是前面一个孩子掉下的,原来他身上的书包有个大洞,我们一喊,她才发现,红着脸慌里慌张地感谢我们,我们一帮孩子那高兴的劲儿就别提了。

回到各家,择好荠菜,就等着第二天下锅了。那时日子艰难,油水不足,面粉、糯米粉也少,自然不去包元宵,不去包饺子,而是顶着做菜。买一方豆腐,烧一锅荠菜豆腐汤就是一家中饭菜了。端上桌,那翠绿鲜亮的荠菜,配上白生生的豆腐,青青白白,让人胃口大开,喝一口,味道清淡,但那清香会让你回味。荠菜也可以红烧豆腐,也可以单着炒,不过孩子多的人家大多烧汤。

记得邻居吴奶奶喜欢用荠菜烧粥,经常盛了,一家一碗地送,我们孩子都喜欢。一碗热腾腾的菜粥,绿的菜叶,白的米粒,晶莹透亮。捧在手上,香喷喷的,稠乎乎的,喝一口,那清新爽口,浓厚醇香马上就进了心尖里,至今难忘。

记得那时,我们正月就开始挖荠菜,挖到“三月三”,荠菜开花结籽才罢手。

在那日子艰难的岁月,小小的荠菜伴我们渡过许多美好的时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