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授昌
苏扬是我们扬州的一位年轻的美女诗人,我早就是她的粉丝,一直默默地关注她的诗歌。前不久读她的文章,看到文章里提到扬州作协主席杜海的一些事,勾起我的回忆。我与杜海几十年交往,只是近几年淡了联系,于是我在苏扬博客发纸条,寻问杜海的手机号,苏扬很快发来,并说知道我,让我惊喜。于是互相加了微信,那天上午在微信的头像上得见苏扬的照片,果然是一位知性美女。下午我去杜海在琼花园的办公室闲谈,碍于他马上有会议,我只得提了他送我的一包书出来,刚走出琼花园大门,忽然发现一擦肩而过的穿着时髦的美女有些面熟,一时想不起来,走几步又想,一个激灵飘过,一个人物跳出,莫不是上午看到照片上的苏扬吧,想到这里,我回转身过去,走到正在停车的美女身边,冒昧地自我介绍并询问她,回答的是一张爽气的笑脸,问候之后,她马上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本新书,就着电动车的车垫在书的扉页上留下赠书的几行字,双手捧来,其认真,其谦恭,让我有些感动,接过新书一看,原来是她的新作《苏醒的波澜》,早在博客上看到她出了新诗集,不好意思开口,如今得来全不费功夫。匆匆交谈,她赶着去开会,我捧着新书慢慢离开,一路上都在兴奋着我与这个美女诗人的邂逅。
手中的《苏醒的波澜》是苏扬的第一本散文诗集,收苏扬近年来的诗作七十余首,编为六辑。内容大多表现对自然美的歌颂,家乡景色的咏叹,以及对于厚重历史与人性的思考,反映出苏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诗歌创作取向。几乎所有诗作构思独特,清新耐读。
我读苏扬诗作,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大气”。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以气为主”的论断,所谓“气”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我以为诗作也讲究气的,哪怕是短短几句的诗作也是论气的,古诗如此,现代诗也是如此,当然对于气的理解也是多样的,多角度的,我理解就是一个诗人在文学天地里飞行的姿态。读苏扬的诗你会发现她诗作的大气是由三方面构成的:意境深远、胸怀阔大、格调高雅。写风花雪月不是单纯道出一个美字,而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写琼花歌其不屈淫威,不贪富贵的高贵的品格,写玉兰道出其冰肌玉骨,香气脱俗的气质,苏扬笔下的紫薇、茱萸等花草一个个都赋予了活的生命。有人批评美女写诗大多取材风花雪月,其实批得不准确,风花雪月入诗是极其自然的事,关键是怎么写,苏扬诗作的追求可以看出她的内在的气质个性。苏扬诗作善于对于历史作思考,无论是面对历史遗留的古迹,还是面对自己的先人,都在思索。运河八章里,对于隋朝的覆灭,对于帝王的得失,哪怕是对于拉纤的船夫都有着不同常人的拷问。一首《红木》诗竟解读出红木的谦虚、博雅、稳健、敦厚的儒家气质,这也是苏扬诗作打动读者心弦的一个重要方面。“气”说强调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的先天性、稳定性和个性差异,苏扬自身的特殊经历显然构成了他大气的基础,还会继续发展。
我读苏扬诗作,感觉她的诗是“有根”的。
苏扬是我们扬州女子,她对于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的艺术神经的触角就植根在这片生她养她的水土之上。她津津乐道地写家乡的美景,瘦西湖、何园、茱萸湾,这些知名景点都写了,她还留意市井小巷的风土人情,写街头所见,写踩高跷的、写玩空竹的,还写剪纸的老婆婆,诗人对周围生活的一切沉迷与潜入,有意象的扫描点,有情感的爆发点。值得说的是,家乡的大运河是我们的骄傲,喝着运河水长大的苏扬流连于此,留恋于此,于是以《我的母亲,我的运河》为题写了八章,寻源头,觅足迹,听涛声,唱谣曲,深情的呼唤,执着的拷问,如诉如泣地喷发内心的情感,使人感到她的文字是和着眼泪,和着自己的热血写来的。这首诗的开篇就不同凡响:“一排浪远去了,又一排浪赶过来。兴盛的兴盛,覆灭的覆灭。浪花前赴后继,涛声前赴后继,历史前赴后继。”以浪为意象,引出几千年的历史兴替,两用“兴盛”,两用“覆灭”,三用“前赴后继”,不显复沓,而是把历史的长河和古老的运河紧密联系起来,开始几句就为下文做好铺垫,读来令人慨叹,而这一切都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依赖的大运河,我们的根在这里。诗歌有“根”,诗歌之“根”应深植于乡土生活、乡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根当是诗人生命的融入。
我读苏扬的诗作,还觉得有一股“醇香”。
这是诗人的气质之香,是诗人的风采之香,是诗人的文字之香。诗句中她的主体精神的投入、对于生命意识与人性的关怀、雅与俗的精神的游走以及对于诗歌艺术的真诚追求都表现不凡。诗人是社会的宠儿,社会是诗人的摇篮,苏扬在品尝了生的甘甜与死的苦涩之际,找到了同她最接近并成为精神伴侣的诗,她的精神得到抚慰,情感得到消解,于是她在诗里触摸人生的温柔与忧伤是那么纯净圣洁,似有莲花之暗香。诗集里收集的诗歌取材多样,表现出的对于社会的深入透视或冷峻的逼视,对于家乡风土人情意象的经营和诗性的直觉又如家乡土地上的茉莉,有着幽幽的清香。苏扬诗歌的文字婉约轻柔,清新隽永极富扩张力和雕塑力,品读之际齿颊生香,那几乎是一种来自多年陈酿的窖酒的醇香,让你不忍下咽,回味无穷。
有人称她的《扬州四季》是她的代表作,展读感觉亦然。《春》着力于一个“梦”字,以“梦”写城市之美。以“一艘画舫剪破一湖春光,惹起满城烟雨”开篇,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境,在这个背景之下依次展开绿叶、花朵、杨柳,出现露珠、油纸伞、五亭桥以及《诗经》里的女子等意象,于是扬州的春天美得惊艳。《夏》着力于一个“画”字,以画展民风社情。诗人扫描了市井风景,蒲扇、毛巾、太阳帽、人力车、茶馆、小吃摊,又写护城河淘米的、洗衣的、汲水的、梳妆的,还写公园里散步的、晨练的、跳舞的、下棋的、唱曲的,一张张丹青水墨式的镜头还配以叫卖声、谈笑声、脚步声、车铃声、吆喝声、小儿的追逐声,扬州的市井风俗尽收眼底,似乎是一幅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秋》着力于一个“思”字,以“思”追历史的厚重,几个问句让我们的思绪穿越红尘桑田追寻城市的过往。《冬》则重寄“语”,以“语”显自己的心结。选择第二人称的告白,道出了诗人心中的静扬州、水扬州、慢扬州,热热的扬州。由梦开始,接着描画,继而沉思,最后寄语,全诗电影蒙太奇般的自然展开,写出她对自己城市的解读,美得难以言说。多位大家对这首诗做过鉴赏点评,我也凑个热闹,只从诗歌的营构角度说一点个人的想法。
有幸曾经和著名学者、诗歌评论家叶橹先生同事,耳濡目染,深知诗评之难,长期以来我只是个“远远地跟随者”,因此平时不敢做诗评,这次只用随笔写了以上的絮语,是触摸苏扬诗句的一点肤浅感受。
近日读书,看到诗人洛夫说,“诗歌是生命内涵的创造,艺术境界的创造,意象语言的创造,诗可以使语言增值,使一个民族的语言更加新鲜、丰富而精致。”我想站在扬州土地上的苏扬一定会懂得这个意义的。
诗人卞之琳说:“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对苏扬说,扬州的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古城扬州的梦。
继续你的散文诗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