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授昌的头像

成授昌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4/03
分享

帮船载着的乡风乡情

——喜读夏义阳先生的《帮船》

成授昌

文友推荐我读夏义阳先生的《帮船》,哪知读了几遍,一脚就跨上船去了,在随波荡漾的帮船上,中意入情,满心喜欢。

《帮船》是家乡的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作者无论写帮船的样子还是写乡亲来往,都是以极节省的笔墨构句累词,只是勾勒出简单的轮廓,然而读来却是那样传神,那样形象。普普通通的句子在我们心里产生温暖,继而转向热烈,把我们乡野情结调动了起来,即使帮船远去了,那心里生出的芽尖尖还在蔓爬。我以为读夏义阳的文字,完全是在赏画,不是如油画般浓墨重彩地炫目,而是似中国式写意泼墨地入心。

有一段文字必得再读一读:

想上街的,便早早到码头等候,前后几分钟光景,帮船准到,特别是雾天,朦朦胧胧中,似有船行,还有机器“嗒嗒”声响,这时在岸边挥挥手,再喊一声“搭帮船哎”,就会传来竹篙弄水的声音,帮船便会慢慢靠岸,一路下去,到县城时人总是满满的一船。

简简的几句写出了朦胧的雾天,帮船来了,乘客招呼,帮船靠岸,上船,想必一幅淡淡的画面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听到声音,甚至闻到那机器的柴油味儿。这段文字得细细读,慢慢品,丝丝滋味自入得你心里。

《帮船》是水乡的一页浓浓的风情图。

接着作者集中笔墨写帮船上乡亲们见面后的快乐交流:有为小伙定亲去城里买“咸”的、有上街听戏的、有买萝卜种茄儿秧的、还有开心逛街的,作者没有交代这些乘客的年龄、性别、服饰、所带的行李等等,而只是说了他们进城的目的,看似简单得有些单调,事实上那些不需要说,让读者去想象,乡亲们的谈吐风气,他们的笑声情感自然全有了。

照例帮船周末总是晚些时离开县城的,那是因为要方便在城里上学的学生回家。“人们对学生总是挺看重,他们都是才子才女,未来的大学生啊。老板对他们更是优待,平时不是代他们捎个衣服、被子,就是替他们带点焦屑、咸菜。当然一路上哪个庄上有几个学生,读什么年级,家长姓甚名谁,早已了如指掌。”帮船的便利在这里充分体现,当然也不乏精明的船主人对于乘客的熟悉。

应该称道的是作者接着写学生乘船的情状: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一般地都捎份报纸杂志,静静地坐在舱里,或与小说同行或与散文做伴,累了,会抬头透过窗子欣赏家乡的田园风光,心里一次次惊讶:哟,菜花黄了。啊,麦子熟了。噢,都插秧了。而天边布谷鸟自由自在的一路不停地唱着“麦黄草枯、麦黄草枯……”。夕阳下,帮船在田野和村庄之间河流上缓慢前行。船上,学生们握着书本,若有所思,那情形特别让乡亲们羡慕和尊重,也给他们增添了许多盼头和念想:孩子们会读出名堂的,再也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段文字有了一点淡彩,恰到好处地借景抒情,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写出学子们内心对于未来的憧憬,此时的帮船正是农民孩子实现梦想的摆渡,可能不自觉地也透露出作者坐帮船的心路历程。写风情至此可算很深入了,于是由衷地发出“帮船一如朴实本色的乡亲”的感慨。

值得说的是,文章开首一句:“读周作人先生的《乌篷船》,总想起家乡的帮船。”引出《乌篷船》,交代写作缘由,有点意思。

记得郁达夫认定周作人的文体与鲁迅的匕首式不同,称赞周作人散文是“舒徐自在”,经久耐读,风格“湛然和蔼”,思想平实而深远。

概观夏义阳先生不足千字的文章,风格语言追求冲和平淡、立意表现悠远深刻。我以为,我们里下河水乡的《帮船》完全可以和江南的《乌篷船》作一比较。

附:

帮船

兴化/夏义阳

读周作人先生的《乌篷船》,总想起家乡的帮船。

帮船,中舱置棚,两侧有窗,前后有门,通常门口有木制的台阶,供乘客上下之便。船棚有桐油涂抹,阳光下黄灿灿的,很是好看,讲究的会用铁皮包裹,白闪闪的,别具特色。舱里备三四条长凳,可容三四十人坐;前后夹舱为储藏室,自然急乘客不时之需;船头,一人握篙,靠岸、过簖或与同行招呼;船尾,一台挂桨,一人开机,乡下水路十八弯,转弯处就是天然的码头,自有一条路将四村八舍联接起来。想上街的,便早早到码头等候,前后几分钟光景,帮船准到,特别是雾天,朦朦胧胧中,似有船行,还有机器“嗒嗒”声响,这时在岸边挥挥手,再喊一声“搭帮船哎”,就会传来竹篙弄水的声音,帮船便会慢慢靠岸,一路下去,到县城时人总是满满的一船。乡亲们见面自是少不了客套,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一回生两回熟,有的甚至还能扯出点亲戚关系,于是约定有空来玩,话题便打开了,无非是些家常琐事、邻里长短,于是每个人都分享到别人的快乐:有去城买咸(菜)的,过几天小伙定亲;有上街听戏的,听说《红楼梦》上演还剩最后一场;也有买萝卜种子茄儿秧子的。当然也会分担别人的痛苦,两口子着气的,婆媳斗嘴的,妯娌闹矛盾的,一番劝说后,自是开心逛街。到周末,帮船照例晚点开船,因为在县城读书的学生放假回家,人们对学生总是挺看重,他们都是才子才女,未来的大学生啊。老板对他们更是优待,平时不是代他们捎个衣服、被子,就是替他们带点焦屑、咸菜。当然一路上哪个庄上有几个学生,读什么年级,家乡姓甚名谁,早已了如指掌。而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一般地都捎份报纸杂志,静静地坐在舱里,或与小说同行或与散文做伴,累了,会抬头透过窗子欣赏家乡的田园风光,心里一次次惊讶:哟,菜花黄了。啊,麦子熟了。噢,都插秧了。而天边布谷鸟自由自在的一路不停地唱着“麦黄草枯、麦黄草枯……”。夕阳下,帮船在田野和村庄之间河流上缓慢前行。船上,学生们握着书本,若有所思,那情形特别让乡亲们羡慕和尊重,也给他们增添了许多盼头和念想:孩子们会读出名堂的,再也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现在乡下交通日益发达,而帮船一如朴实本色的乡亲一样,依然行驶在家乡的河流上,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家乡的帮船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