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功绪的头像

周功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1
分享

一位老党员与沙坪“烈士纪念园”的红色情怀

                    周功绪

在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北岸的乐天溪,有一个自建“烈士纪念园”、传承红色基因、领唱红色经典的老党员。他就是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退休干部周恩禄同志。

1927年出生的他,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土改员、宜昌县工业局工业助理、沙坪乡党委书记、莲沱公社副主任等岗位上奋战了37年。在岗时,他是一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好公仆。退休后,他是一名离岗不褪色、传承红色基因、热心公益事业的“好党员”。

沙坪,这个离三峡大坝的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的地方,这个乐天溪流域土地肥沃,地势宽阔,风景如画、充满传奇色彩的村庄,既是七十年代原宜昌县万人会师,决战第一座大型电站——沙坪电站的所在地,又是宜昌万亩板栗基地的核心走廊,更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根据地。1929年,著名的“九四暴动”,就相继发生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

据乐天溪镇陈立扬老师介绍:1929年,农历九月初四,中共北乡区委(现乐天溪、太平溪等区域)在中共鄂西特委和原宜昌县委的领导下,组织领导几百名北乡区农民赤卫队员,举行了威震峡江的“九四”暴动,36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其中,最小的年仅12岁。

有人说,沙坪一带一座座金山银山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是这里的宝贵财富。

也有人说,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沙坪人民的本质特征,是这里的宝贵资源。

而我说,70多名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烈士血石”、令人景仰的“烈士纪念园”和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英勇就义、前仆后继的烈士精神,才是这个地方最珍贵的财富。

周恩禄老人,生于斯,长于斯。他敬仰这片神奇的土地,更敬仰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座落在沙坪柳树坝的“烈士纪念园”,就是他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向国家、向社会、向革命老区,奉献的一笔永远增值的“红色资产”。

“周老与这里的人民情深似海,与这里的烈士情有独钟,与这里的公益事业风雨同舟。”是我与他见面的第一印象。1999年11月16日,我从太平溪调至乐天溪工作后的第三天,就与这个小平头、瘦高个、一生钟爱草鞋精神、一生敬仰革命先烈、一生热心革命老区公益事业的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那“四面八方求支援,满腔热血建陵园”的无私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

沙坪“烈士纪念园”,在我眼中,是周老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宝贵资产。因为他既是这个烈士纪念园的发起人和设计者,又是这个烈士纪念园的建造者。应该说,他创造了民间缅怀革命先烈、瞻仰革命先烈之义举。

沙坪柳树坝的一片热土和几块用烈士鲜血染红的石板,是当年“九四暴动”烈士们英勇就义的地方。在这个用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建个烈士纪念园,让世世代代瞻仰革命先烈,让烈士们“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一直是周老的最大心愿。

将工资的结余部分用于“烈士纪念园”建设,是他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不足部分,面向社会广泛募集,是他解决建设资金缺口的一大举措。

我亲所见,周老有一个咪酒的习惯。一个十分精致的酒坛与他形影不离、相爱一生。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巧玲珑的酒坛,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酒坛,让他在募集资金的茫茫路上不知疲倦,永往直前。他在从乐天溪至黄家冲、沙坪至九山、柳树坝至莲沱……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上,腿子发软了、身心疲惫了、腰痛难忍了,就从挎包里拿出酒坛,咪上一两口……用他自已的话说:我咪的不是“苞谷烧”,也不是“小茅台”,而是“田径路”上的“兴奋剂”。

他在长达700多个日日夜夜的筹资路上,带着干粮用脚步丈量了1200多公里。他用一颗滚烫的心,他用草鞋精神,他用坚韧不拔的毅力,风里来、雨里去……翻过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筹集千角万分……在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沙坪“烈士纪念园”,于1999年9月,就这样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地来到了我们的眼前。

这个占地32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园”,由纪念亭、纪念碑群、遗骸亭三个部分组成。纪念园内一块大碑上赫然写着“‘九四’暴动烈士纪念碑。在这块大碑的背后,六块小碑一字排开,分别为当年暴动中牺牲的6名各个组织主要成员的墓碑。纪念园里至今保留着一具烈士的遗骨。这位烈士的遗骨,也是他从几十公里之外悬崖峭壁的郑家洞子,收集而来的。

周老为修建“烈士纪念园”募集善款和物资的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数以万计的捐献中,有90多岁高龄的、有刚刚懂事的小孩的、有勤扒苦挣的老百姓的、有一心为公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有乐天溪、三斗坪、太平溪等乡镇的干部群众;有组织部门、教育部门、扶贫部门、民政部门的干部职工……有卖鸡蛋、卖茶叶、卖板栗、卖柑桔的血汗钱……那一张张、一沓沓、一捆捆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参差不齐、新旧各异的建园资金,那来自四面八方的一包包水泥、一根根木料和一块块砖瓦……无一不是他日夜艰辛与执着追求的最好回报。

        周老秉承“不存一分,不给后人留一分,也不向后人要一分”的理财理念,将从工资中省吃俭用的结余部分和老伴卖茶叶的现金收入,都优先用到了“烈士纪念园”的建设上。为了不影响纪念园建设和工程结算,他先后从信用社贷款4000元,并动员子女捐赠数百元。

如果问,周老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是什么的话?恐怕我唯一的答案就是,“除了沙坪烈士纪念园外,再就是他那一箱箱革命先烈的档案资料、兴建烈士纪念园的相关材料和一个个弘扬红色经典的传奇故事。”

至于他在全国范围内是不是修建“烈士纪念园”的第一人?我的确无法考证。但在我记忆的漫长的海岸线上,他至少是夷陵区修建“烈士纪念园”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功之臣。在沙坪“九四”小学、乐天溪小学、三峡小学、下岸溪小学……区直机关、镇直机关干部职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若干活动中……他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的熔炉里,不知义务宣讲多少次,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不知留下了多少足迹,不知让区委书记杨继平、支部书记胡安全和儿童团团长杨万朋等烈士“点天灯、落天坑、血流成河、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感动多少人,影响多少人、激励多少人。

周老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钟情革命传统教育上,历经艰辛,呕心沥血。他在带头发展老区板栗产业、修路建桥、捐资助教、扶贫济困、送电影下乡等方面,依然如此。可以说,他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所做的好事和实事,在乐天溪的山山水水、旮旮旯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周老,虽然因肠道癌于2009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周老一生虽然没有一笔存款(均捐给公益事业),但他那弥足珍贵的“沙坪烈士纪念园”和他一生为传承革命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所付出的心血,却永远在西陵峡畔美丽的风景里闪闪发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