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功绪的头像

周功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03
分享

故乡的“车市”

                  周功绪

说起故乡的变化,于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儿时就渴望拥有一台轿车的我来说,不得不为故乡的繁华“车市”而点赞喝彩。

我的故乡小溪口村,是一个山大人稀的边远村庄,离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20多公里,与屈原故里——秭归县的新滩镇血脉相连。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勤劳而善良的父老乡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早就飞进了“家用轿车”的新时代。

周鹏,是我四哥的儿子,也是一个90后的小帅哥,他和他的爸爸专做茶叶深加工。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们除拥有几百平方米的楼房外,还先后同三轮车、双排座、皮卡和上汽大通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同心同行了若干年。

李开坤,是我二嫂子哥哥的小儿子,与我们同住一个组。他于90年代末,在宜昌市开了一家“宜昌阳光园林装饰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打拼,除在宜昌和仓屋榜拥有不少资产外,早就与亚拉图、福特福克斯、吉普指南者、宝马X5等豪华轿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杜支友,是我们原垭子口二队老队长杜竹三的四女儿,是我四哥的姨妹子。她是八十年初孤身一人,走出大山,闯荡宜昌江湖的女能人。她与安庆老板合伙经营“水上货运”等数年后,不仅在大城市里拥有多套房产,而且早在2009年就实现了“家用轿车”的梦想。她与她的丰田牌轿车,不知在宜昌至小溪口这条美丽的风景线上风流过多少次。

在生我养我的这个山旮旯里,像周鹏、杜支友和李开坤这样靠勤劳致富,实现“轿车”梦想的有志青年,数不胜数。

我们同组的李祖军,是我二嫂子表妹的宝贝儿子。他在江苏某大型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水电安装,业务繁忙,生意红火,月收入近万元。前几年,我在街上碰到他,问道:祖军买车没?他不加思索地说道:幺爹,买车没得问题,就是没有时间去拿驾照。

像李祖军这样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未来有车之族,在我们老家,不知还有多少。

1982年,我和李代秀深夜四点钟从老家出发,打着火把,一路小跑,赶到太平溪鸡蛋石码头,乘向阳一号客轮到宜昌陶瓷厂打工,直到下午四点才到宜昌的“12个小时”的“远征”路遥,至今记忆犹新。而如今,从宜昌回老家,只要一个半小时就绰绰有余了,而且既快捷,又舒服。

1979年至1980年,我在太平溪镇上读高中时,从老家步行到太平溪老集镇,至少也要两个多小时,而如今,仅仅半个小时而已。

90年代初,我带着爱妻和宝贝女儿回老家过春节,节后,我背着大妈、二妈和嫂子送的腊肉、腊蹄子、腊排骨、腊香肠、腊猪肝等民间特产,赶往太平溪镇,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背脚”场景,历历在目。而如今,即使堆积如山的名优特产,只要轻轻一点油门,瞬间就飞到了温馨的港湾。

一个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三月,我陪同从衡阳回来的侄儿子周立华,一个开着丰田汉兰达轿车,一个开着四心相连“四海一家”的轿车,兴致勃勃地飞回了生我养我的故乡。

在飞往故乡的高速路上,我想起了,70年代末,我和立华歩行到太平溪老街后,再乘船赶到南津关的漫长经历。

在飞往故乡的高速路上,我想起了,父亲解放前在宜昌背米回家,“途经南津关、翻过天柱山、下到莲沱滩、越过九十九道湾、不知要流多少汗,才能回到幸福的港湾”的陈年往事。

在飞往故乡的高速路上,我想起了,90年代,一台拖拉机,一台吉普车上人山人海的立体画面。

在飞往故乡的高速路上,我想起了,“吉普车打不着火、一搞就开锅、困在烂泥糊里无法行驶,急得直跺脚”的无奈场面。

令人难忘的是,80年代,甚至90年代,找个司机,尤其是找个好司机,极其艰难。而如今,人人会开车,一人一部爱车的家庭,不足为奇。

在我印象中,郭家文是太平溪镇从黄冈“挖”来的第一个小车司机,王华远是太平溪镇的第一个拖拉机司机,人们习惯地称他为王老二。正是因为有了郭家文,王老二这样的好“司长”,才有后来的刘安全、刘兴顺、刘安友和韩庆满等一个个出类拔萃的好司机。

令我一生不忘的是,80年代,从垭子口到太平溪或从太平溪到垭子口的乡村公路上,一旦遇到拖拉机或140,当司机急踩刹车,同意将你带走的那一瞬间,那迫不急待的心情和欣喜若狂的样子,用爽到极致来表达,一点也不为过。

路,是车的生命。没有路,就没有车的生机与活力。而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乡,我们一看到公路,可以说,就像看到稀奇宝贝一样。哪像现在的发展大道、东方大道和小鸦路等那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眼花缭乱、无比气派的立体交通网络。70年代末,从太平溪通往垭子口的“太端”路,即使路面窄、坡度陡,弯道急,城里司机闻风丧胆……但也给端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幸福和快乐;80年代末,比“太端路”好上一百倍的太平溪至小溪口的“太小”路,尽管是条路面不宽的泥巴路,但也给端坊人民带来了很多惊喜;90年代后,“太小路”从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再到几年前,除老韩家湾至小溪口外,其余全部变成了又宽又畅的沥青路。这些巨大的变化,对加快故乡“车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几年前,我开车到汤渡河和文仙洞去欣赏乡村美景和享受天然氧吧时,尽管那些路是那些年代乡下最好的水泥路,曾风光无限。但那漫长的、寸路如金的、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的会车之痛,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搞得我当即脱口而出:这个路不扩宽10米的话,我再也不来这个地方了。

这个当今流行乡下的“会车难”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路面窄了。但从本质上看,而是飞速发展的私家车和火爆的乡村游,远远超过了这些乡村公路的承载能力,远远出乎于修路人的预料。不少人把这个问题,称之为“千年乡村肠梗阻”,而我其实不然,我倒觉得,这是乡村振兴的又一轮春天的到来。

80代初,在一望无际的乡村公路上,用“风平浪静”来表达,再恰当不过。可以说,一天到晚,几乎看不到什么车,即使运气再好,也只能偶尔看到拖拉机或140货车。而如今,车水马龙、日夜如梭的乡村美景,随处可见。

更值得欣慰的是,富有创意的父老乡亲们,早在2017年的五一前夕,在百岁溪流域小溪口的绿色海岸线上,举办了盛事空前的汽车越野赛,那壮观、火爆和热烈的场面,不仅给中外客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且还让这块风水宝地,走出宜昌、走出湖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老家的繁华“车市”里,我看到了一辆辆奔驰、宝马、奥迪的风采;我看到了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的美景;我更看到了一张张幸福而又甜蜜的笑容。

这一切的一切,应该归功于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和勤劳善良的家乡人民。

有人说,老家的“车市”,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我说,老家的“车市”,是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