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超群的头像

朱超群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0/15
分享

作家的追求和境界

作家的追求和境界

作者:朱超群

8月28日中午有一个聚会,是作家天使作东,一是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丁一老师夫妇来沪洗尘;二是为沈裕慎老师加入中国作协,请他夫妇前来庆贺。沈老师带来了魏丽饶女士,她是江苏省作协会员,原来在昆山工作,现在转上海市区他们厂办事处工作。两人同一天加入中国作协。说来有趣,在中国散文家协会2015年9月举办的青岛笔会上,丁一老师作为嘉宾,我们三位为作者,在会议上相遇。有缘相聚,我们成为忘年文友,一直坚持到现在还有交往。

今年8月20日,在中国作家网上公布中国作协新会员的名单中有沈裕慎老师,他是我认识和熟悉的作家。他主要是写散文的作家,年轻时在部队就是文化干事,喜欢写文章,开始投稿。后来进厂,还是喜欢写文章。也借到报社,曾经专业为政府有关部门写作。这就是喜欢文学,曾经应用在工作上的成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写作出版十多部书,有三、四百万字的作品。在全国各地的报纸、刊物和网络上,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作品,也获得许多奖项,我曾经称他是获奖专业户。他主攻散文,写散文随笔,写纪实文学和新闻作品。在没有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之前,他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沈裕慎老师是上海作家,近年来整理和写作的风荷系列散文集,是他在创作上的顶峰之作,获得全国散文界的好评。这些年来,沈老师写作和整理出版的散文随笔和纪实文学作品集《风荷忆情》《风荷忆往》《风荷忆旅》《风荷忆味》《风荷忆游》计5本,累计文字就达二百五十余万字。读者很喜欢沈老师的《风荷忆情》,但此书没有参与评奖。而《风荷忆味》参加2018年上海作协评奖时,获得散文年度奖。《风荷忆旅》和《风荷忆游》是同一游记体散文,因为在整理《风荷忆旅》时,被一家出版社看中,其中选用部分作品单独出版一集,余下的作品,另外编辑出版成一本《风荷忆游》了。沈老师现在又在撰写一本《红色人文旅记》,争取在近年内出版。

沈裕慎已经是78岁的老人,老骥伏枥,精力充沛,在人生的征途上,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近两年来,他还在公益主编一份《上海散文》杂志,一年4期,已经连续出版8期,影响深远,获得全国散文界广泛好评。沈老师以一己之力,团结周边文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入选国内名家作品,推出新人新作,创办全国一流散文杂志。他的努力和苦心经营,在文学圈内尽人皆知了。

9月20日上午,浦东百友文坛沙龙召集人、《浦江文学》主编、同乡陈柏有,也为沈裕慎老师加入中国作协,组织了沙龙人员和部分嘉定文学协会会员,参与了这次特别庆贺活动。大约在会议前二个星期,柏有兄就与我商议,在他组织活动之际,为乡友沈裕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庆贺。我与沈老师和柏有兄都是同乡,一个镇上出三位作家,应该是令人惊喜的。柏有兄叫我邀请部分嘉定文学协会会员一起参加庆贺活动。嘉定文学协会是我发起的,由我担任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推荐沈裕慎为首任会长,柏有兄为副会长。可惜我在这次邀请中的部分协会会员,后来有几位因事没有参加,显得参加会议中的比例略少了一些。柏有兄与我一样,都是上海市作协会员,同样出版过许多个人专著,也主编着一份杂志,为文学爱好者们作奉献,并做出一定成绩。沈裕慎加入中国作协,柏有兄很漾慕,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加入。而我呢?当然有同样的想法。是啊,我曾经寻思,只有追求文学创作为事业的人,希望进步和加入国家最高协会获得一种认可的作家,都会有如此的想法。只是,人的命运和机遇不一样,想做的事,或有先后,或志大才疏,不一定能够满足和达到崇高而理想的愿望。

那天会议,在浦江文化馆举行。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由柏有兄邀请的上海市作协会员崖丽娟作诗歌讲座,并为她的诗歌集《无尽之河》签名售书;二是祝贺沈裕慎先生加入中国作协。这是今年新冠疫情以来,沙龙第一次组织的聚会。参与者不少,有近30人参加。其中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也有区级作家协会会员和文学爱好者,他们大都是沙龙活动的常客。我因事晚到,没有直接参加会议,就在稻麦香酒店等候。带去30余本今年出版的新书《人文情思》,先前参加过几次聚会,发出了一些书,此前没有拿到我新书者,这次人手赠予一册。因此,在出席会议的事后新闻报道中有我,而在他们开会中拍摄的集体照上没有我,就此,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合影,正好借本人写此文时,作个合理解释。参与者中有许多我熟悉的人,如张文龙、姚海洪、金瑜、胡永明、舒爱萍、邵天骏、王妙瑞、蔡吉、曹祥根、梅常青、钱坤忠等;有一些不认识的人,如袁德礼、崖丽娟、朱泰来、吴根山、康永华、周伟良、沈煦光、王扣贞、唐建华等。在签名赠送时,对于不认识者,也算是一次见面和认识的过程。

在阅读胡永明所写的此次活动文章中,看到在会议上,有前一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长篇小说作家姚海洪和唐根华,向沈裕慎赠送了一幅惠南文学社委托袁传刚特地书写的“携手同行 再写辉煌”书法作品,并见合影留念,诚挚地共祝沈裕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我为沈裕慎老师风荷系列散文随笔集《风荷忆情》写过序,曾经总结过一些文字,这里略举一二,让不熟悉者对沈老师的作品有进一步了解。

本书既描写故土风情,又状世事的咏态,又有对人生的感悟。既写人,又写事。这些散文情感真挚,清新流动,在平淡中显出诗意。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他遵循的是传统的散文路子,实实在在地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不故作高深,不炫弄技巧,真诚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文字中散发着隽永的意味。

沈老师见识广博,文学功底深厚。因为文学功底,他的句子不长,且善于想象比兴,善用排比叠句,读起来就有节奏感、诗意美。他写的作品,如故乡的菜花,路上看到的牵牛花,家里阳台上看到的燕子,蝉的叫声,原野上的秋天,炊烟袅袅,都是他可以联想和写作的材料,而且每一篇都让先生写得那么精细、那么完美、那么娴熟,那么读来令人爱不释手。就拿书中第一辑中的一篇《菜花深处是故乡》来欣赏吧,其中一段:

“阡陌间那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的倒影,清晰可见。碧波映黄花,花在水中开,水在花中流,烟雨蒙蒙,影影绰绰,使江南的灵秀中又多了几分神奇和魅力。蓝天、白云、粉墙、屋瓦、河流、啃草的水牛和几个玩耍的孩子,与花浑然一体。我好象被扔进了画里。”

这样优美的文字,哪里是散文?简直是诗,是画。是把散文的写作溶入到了诗里、画里。这样的文字,在先生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再来看《原野上的秋天》里面的文字:

“秋草地里,秋虫吟唱,轻风阵阵,桂花香味穿越窗隙,浸透胸间,美妙无比。秋色之美,并不仅在那经常的醉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假如把春日当作一首珠圆玉润的小诗,那么,秋天便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她虽不似春天那样明媚娇艳,但却有着‘万美之中秋为最’的壮美意境和‘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宏大气势。

河边田头,在秋日里,展示着最深沉的颜色,这种颜色显得大地深厚而深沉。田间作物在风霜雨露的滋润下,经过最后一道工序的酝酿,如深藏在地窑中的百年老酒,只等揭开酒坛盖子,便香气四溢。这时,秋风里弥漫着五谷杂粮熟透的醇香,我又变得青春激荡了。啜饮着这天地之气,我仿佛觉得自己也长成了一棵肃立饱满的庄稼。”

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应该表现出作家的真情实感,而且应该有耐人欣赏的韵味,沈老师的行文很强调散文的韵味,也很重视散文中对美的追求。他没有做过农民,但在农村中长大,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对秋的庄稼太了解了。他描述出来的文字,就是这样精致、优美。沈老师不是酿酒师,他记述出来的文字,可以让每一位阅读者仿佛喝了一杯醇香的美酒,让人舒态得心旷神怡……

往事是人生过去的风雨,是一段段记忆永不褪去的厚重,是中国故事中那些凝结着历史沧桑的味道,是记录着中国人别样动人风骨的清明上河图。在对往事书写当中,往往渗透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向往与憧憬。读沈老师写的对那过去年代用过的票证,成为他的尘封往事,国歌声中话国歌,第一次坐飞机,难忘的小弄堂,等等,这些感觉或许更为清晰。追根寻底是沈先生写作的另一大特点。请看沈老师第二辑中的《国歌声中话国歌》中的描写:

“唱国歌并非只是仪式中的一个程序,更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人们高唱国歌,应该有国家尊严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夺得金牌,要升中国国旗,奏国歌。在一切重要集会或国际交往中,举行隆重仪式时都要演奏国歌,高唱国歌。

我们的国歌,诞生在战斗年代,鼓舞亿万民众战斗意志。我们的国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

文学修养,妙词佳句是文章的面容和肌肤,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从古至今,凡是好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沈裕慎老师将一个情字作为丝线,贯穿在全书中,对江南的山水之情,对家乡的故土之情,对父母的亲子之情,对亲友的眷顾之情,盈溢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如在《记忆中的父亲》一文中,沈老师这样写道:“是他,在艰难的岁月里,给我们营造出无穷快乐;是他,在平凡的生活里,携着我们一起书写出美好的人生。

此刻,儿时一个个难忘的镜头又在温馨回放:游泳时,父亲手把手教我们划水;小溪里,和我们一起捉鱼;夏夜里,拿着小瓶子给我们抓萤火虫;雪地上,他跑在前面让我们跟着他的大脚印踩,看到我们摔倒了又跟着一起哈哈大笑……”

我为沈裕慎老师的文学追求所获得的成就深深敬佩,为他在散文领域继承传统、创造无数优美的文字组合,所能达到的丰硕成果而无限崇拜。

一个作家的追求,就是写出最优秀的作品。不管是写小说,写散文,或写诗歌,都想写出与之不同,令人喜欢,一鸣惊人的作品。我以为,沈老师的许多散文,已经达到了全国一流和最优秀作品的高度。他能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一位作家,已经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协会的认可结果。仿佛是一位作者参加一次国家级大赛,他或她获得了一张国家级文学作品评比后的奖状,也是写作者在精神领域,所获得的一种最高境界。

不言而喻,沈裕慎和他在散文领域所写出的杰出作品,即《风荷忆情》《风荷忆游》《风荷忆味》等散文随笔集中的许多佳作,犹如夜空中一颗颗璀璨明亮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里,终将占有辉煌灿烂的一席之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