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桃花源
文/周国顺
凡是来白果坝村的客人,我都会向他们推介白果坝的百里洞藏,并找机会带客人到洞里游览一番。大多数客人游览后,都是“啧啧”称奇,由衷地赞赏一番。但也有例外,一位领导游览了百里洞藏后,对我的推介大不以为然。他问:这么大的规模,在恩施地区,到哪儿去找这么多酒来藏啊?就算外地有酒,运输成本该有多大?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很广,随处都可以找到山洞藏酒的。他还说清坪有一个藏酒洞,规模很大,经营的方式与我们百里洞藏不同,要我们找机会去参观学习一下。
一位作协朋友来白果坝采风,也向我大力推荐清坪那个藏酒洞。
2021年国庆节,我邀朋友一起到清坪拜访那个藏酒洞。
这个藏酒洞坐落在清坪镇泗坝村的一个半山坡上。小地名叫倒坨,属泗坝村。这里是一个缓坡,地势相对较平坦,居住着不少人家。我们把车停放在一栋小洋楼的场院里,年轻的男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
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斜对面山坡上码放的坛子,大的小的,一顺溜一顺溜的,排列得相当整齐。自下而上,有十多米高,二十多米宽,至少码放了好几百口坛子。坛子是陶制的,属易碎物品,稍有闪失就会破裂,这样堆砌着码放,极不安全。为什么不找一块较平坦的地方存放呢?我想当然地认为是这个地方扁窄,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堆放,才出此下策。
坛子是藏酒的最佳器皿,我断定,藏酒洞一定在这附近。果然,年轻的男主人抬手指着百十米远的一处房子,“那就是酒庄正在修建的接待办事处,你们可以去那找老板!”他又向后山一指:“酒洞就在上面,修得有水泥台阶上去。”
远远望去有一平屋,不是很高大,一两层楼的样子,老式建筑,楼顶是盖的瓦,但不是我们当地烧制的老式瓦,而是青色的琉璃瓦。屋还没施工完毕,地坪还没硬化,门楣也还是空落落的,没有挂牌。
走进屋内,里面却非常气派。一个大天井,天井中有一口水池,池里养着火红色金鱼,正在悠哉游哉地自由游弋。围绕天井是一个四合水两层楼,古建筑样式,二楼上围着天井的四周都是干栏式回廊。
有几个工人正在施工。见我们来了,一个中年人走出来向我们打招呼,他向我们作自我介绍,叫樊健青,这个酒庄就是他的。
在他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大型餐厅,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个人,一桌就可坐二十四人。他说有过生日的,一桌就可以接待一家人。这个餐厅装饰得古色古香,他特别要我看四壁,那些绘画全是土苗儿女风情画。旁边有几个小餐厅,也装点得很温馨。
一楼有容纳上十人的小型影院,还有供儿童娱乐玩耍的房间。二楼大多是卧室,他带我们随意地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摆有一个土家人过去常用的木箱,说是可以驱蚊。他把箱子打开,一股浓郁的樟脑味扑面而来。原来这个箱子是用香樟树木做的,虽然里面空空如也,却有极好的驱蚊效果。桌上还有一个画框,里面有一幅画,尚未装饰完工。老板告诉我:
“这幅画装裱完了就挂在那墙壁上。”他指着床侧那面墙问:“你看挂在这里漂亮不?”这是一个单间,应该是属于豪华尊享之类房间。另外还有不少的双人房间。
在二楼有一个相当大的会议室,室中间布置得有一个长方型的会议桌,围桌摆有二十多把木靠椅,十分古朴。我问,是不是专门召开公司董事会用的?他说,有客人来了,要搞个座谈联欢之类的活动,也在这里。
右手回廊的尽头,是一个露天的活动空间,这里有茶几桌椅,平时可以在这里晒晒太阳,乘乘凉什么的。这里视野特别开阔,整个酒庄的风景尽收眼底。
老板向我介绍楼下四周的空地,计划建各种花台,栽花种草,种植一些有特色的花木。目前,修建办事处的费用已经花去一千三百多万了,他说要将这里打造成咸丰第一流的宾馆。
将接待中心看完了,樊总安排公司的总经理带我们去参观他们的酿酒厂与藏酒洞。
自办事处出来,沿公路前行约几十米,向左越过公路,有一条一米五左右宽的水泥路,路面还新得很,看样子才没修建多久。我们拾级而上,迎面来到一座建筑前。
一楼的墙体清一色是用石块砌成的,没有粉刷,石块的大小棱角都看的格外分明。如果没有木质结构的房子连在上面的话,你还以为就是我们常见的一堵山墙。
墙上有一个门,两扇用压模板制成的门,门上挂了一把很普通的锁,显得很简陋,一看就知道这是临时用来凑合的。总经理打开门,里面的设施也还远未竣工。面墙的中间有一个用两寸来宽、两米高的竹片打制的四四方方的建筑,两边是一个圆形的大盖子,直径在一米五左右。盖子顶上盖有圆锥型的顶篷,顶篷里层是用铝制的,外层也用竹片覆盖。篷顶对接得有约三寸左右直径的铝制管,一看这个,我就知道这是蒸煮酿酒原料与烧烤酒浆的器具了,也明白中间那个就是冷却器了。
从盖子里出来的蒸汽通过铝制管道接到冷却器,经冷却器冷却下来就变成酒浆流出来了。这是我们土家人老式的酿酒设备,一看这个设备,就知道酿酒工艺也一定是老式的。
我问总经理,煮酒用什么原材料,是玉米、高粱还是其他?经理说:我们用纯糯米!我们当地现在种稻谷的极少,种糯谷的就更少了,要用纯糯米煮酒,到哪去找那么多原材料?如果不从外地成批地进原材料的话,那就只有在当地发展农户专种糯谷,这样也会催生一个新产业。
从酒厂出来,继续沿水泥台阶斜上。顺着这条水泥路走了好久还没走到洞口。我问经理:有四五百米吧?他说没有,从酿酒厂出来到这里有320米。村民帮搬运坛子,一天可以跑十二三趟。
这条水泥路基本上在树林间穿行,路两边是碗口粗、三丈来高的乔木,中间有少量的合抱粗的大树。还有一片柏树林,郁郁葱葱,有成片的树荫。两旁的树木都是笔直的直指蓝天,树下很少有杂草与小荆棘,按照当地通常说法,这叫亮脚山。树林中还夹杂得有三三两两的小石山,高的十来米,矮的两三米,这些小石山呈宝塔形,上面也稀稀疏疏的长有藤条杂树。在这样的树林里,如果支上一张桌子,摆上几个石凳,或闲聊,或玩牌,吹吹凉风,听听蝉鸣,黄鹂婉转,杜鹃嘹亮,一定是很惬意的事情。
仰头一望,一堵石壁欲上天,如屏风般在山顶上一字展开。我们就在悬崖峭壁下的树林里斜着向上,忽然一股凉风扑面而来,同行的朋友发出惊叫:“这里好凉爽哟!”我知道,山洞就在我们前面了。
这个山洞的底部很平,宽度在20米至30米之间。洞的顶部也很平,不像一般的山洞那样呈穹隆形,只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高,仅二至三米,仿佛伸个懒腰就能戳到洞顶一样。据说这个洞很深,有人在里面走了两天也没走到尽头。
洞里的照明来自于洞门口的那台发电机,经理启动发电机,里面的白炽灯就亮了,肉眼所能看到的地方约有1000平方米,里面摆满了坛子,坛口用塑胶纸盖着,都是空的。
樊总曾给我介绍,洞里只藏自己酿的酒,不收藏外人的酒。他们的酒厂建设尚还未竣工,更不要说投产了。因此洞里的酒坛目前只是个摆设。
除了洞门口做了一长栅栏,中间安装了一个门,这个洞看不到其他人工打造的痕迹,脚下是湿漉漉的泥地,一踩一个脚印。
回来的路上,看到在酒厂门口码放的那些坛子。经理告诉我,这不是堆放在这里的,而是专门用坛子砌的“墙”,“那下雨天坛子里不盛满水呀?”“不会,每个坛子的底部我们都给它钻通了的。”
听了介绍,我恍然大悟,原来用坛子砌这么有气势的一堵墙是一个无声的广告。
这里民风纯朴,景色怡人。糯米在当地是煮甜酒的好原料(甜酒、也叫醪糟或江米酒,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大特产),用来制烧酒,味道也一定好。
我仿佛看到一幅画面,在不远的将来,那些从繁华的大都市远道而来的客人,摆脱都市的喧嚣与阴霾,在这里小住数日,品着洞藏的糯米酒,参观或者体验土家人的传统酿酒工艺,享受着山间的清新与宁静,这不就是另外一个桃花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