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冰台的头像

冰台

网站用户

科幻文学
202411/16
分享

根与魂

2065年清明节,琦熙又一次陪同祖母来到海边。海水涌起的波浪层层叠叠,飞溅的浪花,轻柔地把他刚刚写在沙滩上的祭文纳入怀中,亲切地吻吻伸过来的手臂,然后拍一拍海岸悄然退去。

琦熙这个名字是过世的太姥姥给起的。太姥姥生前是个作家,半世坎坷,曾经为生活似浮萍般四海漂泊,为人豁达大度,从不怨天尤人。当她不甘随波逐流,把前半生的经历当成积累的财富加以不断提炼,在年过半百时于奔波的路上,开始用文字修行,终于让灵魂有所皈依,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太姥姥的一生是平淡、波折而又富有传奇的。平淡和波折是她们同时代人共同的底色,而传奇则来自在社会实践中,由肤浅的认知到不为人知的纠结、挣扎、妥协和接纳,以致最后不得不与现实讲和的过程,并在思想行动上得以升华。作为带着外乡人印记出生的离乡者,她几乎一生都在被乡愁所困,始终走不出无论在哪个寓居地,都被贴着落脚地的“外乡客”这个尴尬烙印的标签。她留下的作品不算多,却以底层生存者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几代人的生活场景,组成的画面犹如一个时代的缩影,涵盖了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在给重外孙取名字时,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早已远离了人到中年后的颠沛流离,即使在安稳而祥和的晚年生活中,也总是在不断地回望并以冷静而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她知道贪婪是人性的本质,人类无止境的欲望是造成人为灾难的直接诱因。她从小是坚信世界和平与共产主义社会的,终其一生,却越来越明白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随着人类群体知识结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越来越高,她还是期待人类能正视自身的环境和生存空间,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达成相对和平与公平的共识,更对未来的孩子寄予了特别的希望。尤其在得到这个重外孙时,她更是希望他不仅能拥有非凡的才华和美好的品质,而且生活中会充满阳光。

琦熙的祖母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她是偶然被娃展所吸引,专门开始研究并设计、制作被人誉为微型之神的“小人国”玩偶。琦熙的祖父曾经是当地的企业家,在赋闲后把学生时代的动漫专业捡起来,把玩得有声有色。四十六岁的父亲思哲是知名律师,当时他祖父急着要去给他父亲上户口,逼着太姥姥给起名,太姥姥戏谑地说既想让这孩子将来能说会道,但也得讲原则、有哲理,就选了哲字,他祖父不假思索地就在哲前加了个思,说那就让他再多加几个口吧,于是就叫了思哲。没想到思哲两岁时竟然还不咋会说话,直到有一天突然打开了话匣子。这一说可就刹不住了,竟然成了个话痨。或许天生就是靠嘴吃饭的命,倒也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太姥姥的书,几十年来一直静静地躺在书柜的一隅,像她生前一样不张扬、不自卑,也从不自以为是。之所以给他取名叫琦熙,当然也是难以摆脱传统思维的窠臼,希望他既能有才高八斗的品质修养内涵,又不乏美玉的颜值和韧性。

琦熙识字很早,可以说是会说话就会认字了。相比他父亲在儿时已经享受到的由互联网便捷所提供的红利,他们这代人的胎教则更先进、更科学。他是在娘胎里就完成了幼儿园的知识储备,而且他母亲在不影响生活起居的前提下,利用纳米声波对人体无害的传输新科技,不仅母体可以在休息时能让胎儿“上课”,还能在潜意识中与胎儿一起学习呢。

用琦熙祖母的话说,太姥姥的书她是跟着琦熙从头开始读完的。作为文集封面的设计者,祖母说她从来不曾打开过那本书。祖母是个感性的人,怕触及书中提及的那些往事,作为曾经故事的见证者,她一直在刻意躲避生活回放的过程,因为文中提及的人物大都成为了过往。她总是尽量想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最怕涉及人性的阴影部分影响情绪,所以总是把快乐的一面带给自己和他人。

已经是高中生的琦熙,有着太姥姥为他勾勒的愿景,阳光俊朗的外形酷似他父亲的翻版,不卑不亢的神情和聪明伶俐的才智,又与他画家的母亲相似,完全对得起太姥姥起名字的初衷和寓意。每次从寄宿学校回来,他最跟喜欢跟祖父母黏在一起,与他们一起探讨或构思动漫人物形象或剧本。而共同研磨小人国的玩偶,也是他们完全可以互动的艺术爱好与合作项目。祖父母虽已年逾古稀,但是对生活的追求和艺术创意,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而减弱,反而因人生丰富的阅历,更是在传统艺术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型元素,打造出更加厚重的完美。由此可见,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但是无止境的,也依然遵循着艺术发展的规律,在进程中不忘传承和发展。

这一年同为琦熙的太爷爷和太姥姥的百年诞辰。随着曾祖和外曾祖他们那一代人的相继离世,一个时代已进入终结。这时的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已很少再有一堆黄土的祖坟可以安葬一代又一代的肉身,让多少落叶归根的牵绊化为远眺关山的失落,离传统民俗的现实世界越来越远。在太姥姥的书里,记载着那个时代她们家族的最后一块墓园,那是一面寂静的山坡,安葬着太姥姥父辈以上的亲人。而太姥姥则在很早的时候就叮嘱过自己的女儿,要求身后一定要海葬。她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漂泊,所谓人在江湖,谁也跳不出去的。以大海作为归途,看似是她此生向往无拘无束,力求返璞归真的心愿,其实知情人都明白,以她多愁善感的性情,是多么地眷恋故土。你若看到书中那字里行间的深情,就知道早已出卖了一个漂泊者一生难以企及的安宁和隐痛。她说:一定不要给活着的人留下麻烦。反正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寸土可被收留的人,不如索性洒脱无拘到底,千万别给孩子们增添无谓的烦忧。

近年的现代战争,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比百年前更为惨烈,毁灭可以在瞬间完成。而各类人为造成的污染,所留下的余孽和隐患也是无穷的。当科技发达到让上天入地成为平常,太空垃圾的堆积和不充分燃烧,也会不断地叠加为悬于地球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杞人忧天早已不是笑谈。

曾经充斥一个时代的短视频社交软件与没有门槛的所谓文学平台很多已经清零,尤其是以发表普通口语作品为主的电子文学作品及博取流量的软件平台,早已在突然出现的知识断层面前崩溃,由此结束了人人都可以当演员、当作家的时代。

无良战争和商业的恶意竞争,则制造出更多的高级科技间谍。他们不惜以黑客手段偷袭,频繁造成全球网络瘫痪,即使能迅速重启,很多电子文件丢失的数据恢复也许会接近空白。很多网络作家的电子读物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纸质读本重新会占领市场。

几十年来,随着科学知识水平认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死的理解是扭转性的。生养死葬,虽然早已由传统模式逐渐变形,然而被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孝文化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受到众多民众的尊崇,并且在以新的方式逐渐完善,让人们在看淡生死的同时,继而更注重孝与被孝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环境。这时的人们已不再被无原则的伪道德绑架,不再为姑息、迁就所累,而是选择依靠智能机器人的帮助来减轻自身和亲人的负担,辅佐完成陪伴的愿望。这样的人性化助力,不再让精疲力尽的中老年人,陷入勉强去伺候更老的失能老年人的羁绊,会解放或减轻亲情间无力照顾的无奈现状,提高生活质量。

当人们终于不再用浪费资源那样无效治疗的愚孝去增加彼此的负担,减少弥留之际的痛苦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在这时的药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逐渐破解更多的难题。曾经最受争议的安乐死,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被法律允许。前提是必须有医生会诊的评估,更要在法律的严谨监督下进行,以尊重清醒者本人的意愿为前提,或是必须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注明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实施。

这时殡葬管理乱象已逐步得到了治理,公墓在交由政府监管后,也更加具有人性化。首先购买墓穴被明令禁止不许再设几十年期限的条款,如果你有能力,可以一次性买断,与之对应的则是开放式纪念林的无限投放。国家设有免费或以认购树木的形式象征性收费的纪念林,不立坟头,可以挂牌以替墓碑。直接以骨灰奠基或是以环保材料为主的骨灰盒皆可,更便于随时前去维护树木的生长和祭奠。更多的人不再依附风水师的蛊惑,公墓园林化以与国际接轨的方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偏僻地区有土地闲置的地方,人们依然要尊重当地的民俗,因地制宜也是公序良俗的传统。尊重民族习俗,把那些能继续保留下来的地方,可以打造发展祭祀文化,就像西藏的天葬,或可成为接受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基地。

海葬之所以更受人们青睐,是基于越来越先进的理念和洒脱使然。一抔黄土不可能永生永世传承,就像那些沉睡者,过了几千年依然难逃被“考古”者挖坟掘墓的厄运。既然连化为灰烬的尸骨或栖身之所在地层之下都无法入土为安,还有什么肉身能逃脱被人为牵制的命运呢?不如学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让灵魂归于灵魂。

这时的海葬也不似四十年前那么多的禁忌,民政部门更加人性化管理,不但在适宜的海岸线设有专门免费的海葬处,也对有意愿的家属可以开辟深海安葬服务,原则上还是统一在依旧延续的传统清明节期间组织出海,伴以传统仪式为离世的亲人送别。人们也不再一味地把个体能力归咎为特权,贵宾制依旧存在,可以按家属要求随时进行。

太姥姥临走之前,太姥爷曾经抱着她说:“等着我!”太姥姥却说:“人不能太贪了,别指望谁真的能有三生三世。咱能有一生一世的缘分,应该知足了。”她看到身旁的外孙子时,不禁笑着对他说:“我这辈子与这个世界所有的牵连都留在我的文字里了,海水就是我的孟婆汤。你姥爷最疼你,将来还是让他去看林子吧。海洋太辽阔了,他去的晚,找不到我会着急的。等你若是遇到了拿不准的案子,也能去林子里找他念叨念叨,保准灵。其实所有的水呀都是相通的,既然我融入了大海,可能我也就无处不在了。等你姥爷渴了,没准我就找他去了。”

琦熙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想到耄耋之年的太姥姥在最后一次回故乡时,带着已经记事儿的自己。她曾久久地凝望着山坡上老屋的方向,像她自己的父亲半个世纪前离开这片土地时那样恋恋不舍。她梦呓似的,最后一次为琦熙勾勒着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夷为平地的梦中老街昔日繁盛的画卷,从此闭口不谈。

太姥姥的一生,经历过老屋炊烟的温情,痛心过烟火熄灭后的沉寂,也眼见着那些废墟一寸一寸地矮下去,就像自己不可抗拒的衰老一样。那是一种令人心痛的无力感,虽然无奈,却没能让她夜不能寐,反而像悟道的修行者,早已参透了事物的本质。即使这里有隔不断的根脉、有无形的牵绊,以及割舍后嗜骨的痛,都将会化为光阴的浪花和花絮。有哪个人或者神灵,真能留住岁月的脚步呢?不老的是青山绿水,再有就是文化的印记。太姥姥说:一个人能用文字给故乡和根脉留下痕迹,此生无憾矣。

起风了。琦熙抬手擦了擦和祖母一样湿润的双眼,轻轻地揽住祖母的肩膀。身后,一串清晰的脚印越来越长,像不舍的牵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