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洪民的头像

周洪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3
分享

难以忘怀的吃水情节

据周氏族谱记载:“始祖讳士忠有明间自沧州迁居乐邑东北乡”,在此安家定所,繁衍至今历经六百余载。

我祖先人为了后世子孙繁荣昌盛,选择定居安家点时颇费心智,优先考虑到吃水问题,先后考察多处地方,最终把家安在了一条“老河”岸边的河崖头处,村子因此取名“沙台崖”。

据说这条“老河”源头来自济南趵突泉,常年默默流淌着清澈的甜水,这条不知名的“老河”,弯弯曲曲环绕了大半个村子,从村西弯曲着绕向村子西南后改向村子东南,最后投入到小清河的怀抱。

直到解放之后,1958年“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完工,我们村才具备能够引来黄河水的条件。当时生产大队干部们看中了村子东南角地势最高处,率领全村劳力开挖了一处大池塘蓄满黄河水,成为乡亲们以后吃水的甜水湾。

每当遭遇干旱灾荒之年,黄河供水量不足,甚至出现断流时,甜水湾干枯见底,湾底的黄泥板被风吹日晒,张开一道道深深的裂缝,远看就像一只巨大的海龟趴伏在甜水湾底。待到晒焦边角一层层反卷起来,又像是皮肤上患的牛皮癣,被风一吹黄沙弥漫。没水吃的人们开始变得慌乱起来,组织劳力在甜水湾低洼处挖坑寻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甜水湾西南处和东南角挖到了涓涓细流。

1996年随着村民日子的好转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由村集体投资和村民赞助,决定在村子中心位置打一口300米的深水井。为了节省开支,打井需要大量的硬粘土球,村里按每人40斤的指标下达了任务,为了早日喝到洁净的甜井水,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配合,大人小孩齐动员,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晾晒大量的“泥蛋蛋”,待到使用上交时,乡亲们没有一人拖后腿,全都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任务。

当年不知道打井时用“泥蛋蛋”的作用,只是感觉十分好玩。长大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泥蛋蛋”作用颇多,一是清洁井底,携带岩屑,固定井底泥沙,避免钻头重复切削,减少磨损,提高效率。二是冷却和润滑钻头和钻杆,降低钻头温度,减少钻具磨损,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三是平衡井壁岩石或土质侧压力,在井壁形成滤饼,封闭和稳定井壁,防止井壁坍塌。四是平衡地层压力,防止地层流体对井水的污染。五是在地面能沉除砂子和悬浮岩屑等很多好处。

待到水井完工后还剩下了很多“泥蛋蛋”,堆在水井屋子外一角,成为了孩童们玩乐时的优良弹药,活泼了单调乏味的生活。每当闲来无聊发生“战斗”时,这堆“泥蛋蛋”是孩子们争抢的必选弹药,大小正合适,打到头上伤害也不是很大,投掷起来又远又准十分顺手。

后来,随着华泰造纸分厂的设立,有文化又年轻的村民成为了工人,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村风村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一排排崭新的红瓦砖房和宽敞的大院落雨后春笋一般展现在世人面前。就连我年已七旬以上要强大半辈子的老父亲也不甘落后,扒掉落伍的老房子重新盖起时髦的新院子。

甜水井安装成功之后,为了节约用水量,在水井屋子门上加装了铁锁,由专人管理按时定量取水。凡事都有两面性,华泰造纸分厂的设立给乡亲们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300米的水井已无甜水可供被迫停摆。

2005年村里重新选址定位,集体出资在村子北边打了一口500米深的新甜水井。建起了高水塔和压力储罐,铺设管线到户,这次村民们不但把水管安装在大院里便于浇灌菜园,并且室内厨房里也都安上了水管阀门,自此乡亲们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随着国家对于环境的保护和重视,华泰造纸分厂也主动转型升级,淘汰了污染严重、落后的纸原浆生产线,改型为环保高效的罐装运输成品纸浆生产线,又新成立了楼桩柱子生产车间。此时家乡的天空重新恢复了蓝天白云和空气清新亮丽的美好环境。

现如今乡亲们喝的是镇上统一铺设的从南部山区引来的山泉水,清澈甘甜暖人心,实行24小时不间断供水,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告别了肩扛手抬挑水吃的历史。

而今,家乡人们的那段吃水历程,虽艰难困苦,历久弥坚,已深深刻印在乡亲们的记忆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